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房產投資

也談房產投資

在中國,每天,各種論壇、公眾號,官方、民間、學界,幾乎全民都在討論房地產,從剛需到投資、再到投機,從一線到二線、三四線,中國人對房地產的熱情,世界上少有哪個民族能超越,我們中國人到了國外,哪裡聚集,哪裡的房價就會漲,有些地方當地一半的房產中介是華人,我們不習慣租房,我們喜歡買房。

這幾年,每天都有的各路人馬在論證「房子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今天不上車,明天肯定後悔」,正反兩方都觀點鮮明,有理有據,看了哪邊的論述,都覺得好有道理。

從一個普通百姓最樸素的心理出發,我買一個東西,甭管是房子還是大白菜,如果今天買了,明天價格漲了,我心裡會高興買的早,同時懊悔應該在需求和能力範圍內多買一些,不然下回就要按貴的價錢買了,每次油價漲價前一天晚上,加油站錢都有排隊長龍,也是這個原因;如果我今天買了,明天就降價了,我肯定不著急買,等實在是需要時再買,這樣最省錢。

房子可能是中國人一生中最大的花銷項目,醫療和教育的總花銷可能也不及購房支出,購房已成為中國人的一項剛需。對於鼓勵年輕人租房的宣傳,只能一時的緩兵之計,即使時間延後幾年,購房總歸是中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房子除了具備居住屬性,這幾年國人又為它賦予了投資屬性。

作為一名金融從業人員,很多親戚朋友會跟我請教投資問題。其實我自己也面臨投資選擇問題,通過理論研究+實際實踐,我的大部分資金都拿去買房了,投資和剛需的成分都有。

現在梳理一下我這幾年投資過的、想投資過的各種東西。

股票,因為沒有盯盤的時間,下班後研究的時間也不多,所以聽著從事股票投資的朋友的建議買過一些,結果基本都是虧的,沒有真正的賺過,我懷疑我無意間哪裡得罪了這些朋友。

股票型基金,在15年崩盤前,真的是每天5%以上的漲幅,每天看著賬戶里上漲的數字,幸福感爆棚,結果大家現在都知道了,我撤出的早,保留了一點勝利果實,那之後再也沒有買過股票基金,股票基金也再沒有過那麼美麗的表現。

黃金,黃金這個產品號稱抗通脹,俗話說「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當年美國評級調低那次,我買過一些紙黃金,後來發現,黃金價格跌起來也是可以很任性的,從1900到1200,成本價不再是底線,跌得自己心好疼。

作為一名穩健的小老百姓,期貨、期權這是我這麼多年沒有嘗試過的,不求大富大貴,至少不要傾家蕩產,保證金交易,槓桿倍數太大,一般的老百姓可沒那麼強大的心臟。

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以及各種寶寶,平時當零錢罐還是比較合適的,長期投資,這個收益率勉強跑不過通脹(非官方統計口徑通脹,煎餅價格通脹)。

信託,收益率穩定,高於一般貨幣型基金,門檻較高,通常100萬起,年化7%-10%,前幾年,這些產品基本上是剛兌,主要投向的房地產和地方政府也比較景氣,違約率較少,可作為抗通脹的備選產品。最近信託的違約事件頻發,都是兩三年前賣的產品,結果宏觀形勢變化,趕上國家去槓桿,資金面收緊,很多借款企業資金鏈緊張,不能像以前那樣借新還舊,一些信託產品就違約了,甚至還發生了幾例蘿蔔章事件。

銀行理財,5萬的門檻,現在大家基本上把理財作為變相存款來看了,即使有資管新規馬上落地,大家還是相信銀行會有隱形剛兌,缺點就是收益率較低。

新三板,作為一名金融從業人員,我是不會碰的,我也勸朋友不要碰,准入門檻導致韭菜太少,我們現在衝進去就是去做韭菜。

P2P理財等不靠譜系列投資我就不贅述了。

回到房地產,除了居住屬性的剛需外,房產的投資需求完全是在與其他投資方式的對比中,凸顯出來的,「全靠同行的襯托」,其他的投資產品不給力,房地產被趕鴨子上架扛起了投資首選的大旗。

當人們手裡有閑錢,需要投資渠道,之前分析了主要的幾個投資方向,貌似都不是很穩妥的增值投資。這時候房子就體現其投資屬性,只要房子在漲價,老百姓就會有買房的衝動,不管限購政策多麼嚴,也無法消滅人類逐利的天性,老百姓還是會想盡辦法去買房。房子與其他幾項投資相比,有很多優勢,房子流動性不差、變現能力強,在銀行的抵押品清單里,房地產總是最受歡迎的,就是因為流動性比較好,想出手的時候很快就能變現;如果房價的漲幅能高於通脹,那房子就是比較完美的投資產品,根據歷史經驗,房子的保值性也比較強,回撤相對較少。

清華大學的魏傑教授被人稱為最懂政治的經濟學家,他最近在蘇州博商會做了一個分享,其中關於房產的一段話摘錄如下:

「我最近調研時經常聽到三種聲音。一種聲音是老百姓老問我,我不買房子拿錢幹啥。第二種聲音是地方政府,說不搞地產,不賣地,財政怎麼辦。第三種聲音,開發商說我只會蓋房子,別的事也不會幹,不蓋房子幹嘛。都是要求蓋房子,都是極度利益,總有一天為這種利益衝突會搞出大泡沫,住房供給遠遠超過剛性需求,站在國家層面要站在更高層面看,那就是一定要協調住房供給與剛性需求的關係,這種泡沫不能持續再進行,要維繫才行。

在演講中,他沒有說對於老百姓問他的投資問題的回答,我想魏教授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從老百姓和地產商的角度,他們都是逐利的個體,不會考慮那麼多整個集體會面臨的危險,大家只會個人利益最大化,調控無法要求一個普通個體考慮國家層面的戰略安排。

如果沒有可以替代房產的投資渠道,居民資金還是會慣性的投入到地產,地產的投資屬性就會壓制居住屬性,即使通過房地產稅、限購等形式壓制購房需求,但只要相對其他投資方式具有更優秀的投資價值,房地產的泡沫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

所有的限購政策只能在一段時間壓制需求,長期來看無法消滅需求,需求沒有消滅而只是像彈簧一樣被壓制,等到壓不住的時候,就會強力反彈。目前在一些二線城市,已經出現搶房現象,被壓制了一年多的購房需求在集中釋放,貸款政策收縮,那就全款;房價被限制,那就通過裝修款、中介費等形式走出來。

大禹治水,疏堵結合。現在的房價調控,也說是疏堵結合,短期通過各種限購政策壓制需求,降低房地產商供給;長期通過長效機制,比如共有產權、租售同權、調整一線城市空間布局、房產稅等等,擴大房產供給。但這個長效機制只是在房子的居住屬性層面提供了解決辦法,並沒有為住房的投資屬性提供備選方案。

只是圍繞房子供需本身做文章,永遠也解決不了炒房問題,因為炒房問題不是出在房子本身,如果沒有其他更優質的投資方向,居民的資金還是會慣性地流向房地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橙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西橙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