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拾遺物語

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

有人問達摩:

「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

達摩笑了笑,回答:

「無我;慈悲;智慧;自在。」

何為「無我」?

「無我」就是——要把自己當成別人。

何為「慈悲」?

「慈悲」就是——要把別人當成自己。

何為「智慧」?

「智慧」就是——要把別人當成別人。

何為「自在」?

「自在」就是——要把自己當成自己。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要把自己當成別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先講一個概念——自我服務偏見。

自我服務偏見就是我們總是喜歡把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

是自己努力、聰明、拼搏的結果。

而將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

運氣不好、隊友是豬等等。

比如,和別人一起玩王者榮耀,

如果這局輸了,你就會說:

「靠,都是豬隊友坑的。」

如果這局贏了,你則會想:

「還不是老子機智,推了這個塔……」

當工作得到老闆認可時,你會想:

「像我這種認真工作的人,現在沒有幾個了。」

當同事得到老闆認可時,你會想:

「靠,還不是因為會拍馬屁……」

在親密關係里也是這樣,

我們總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付出,

記得自己做過的事情,

而常常忽略別人的辛勤勞動。

於是,一吵架我們就會說:

「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為我做了什麼?」

「自始至終都是我一個人在付出,你就知道享受!」

我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很多矛盾,

都是因為「自我服務偏見」引發的。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要把自己當成別人」,

就是要努力克服自我服務偏見,

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來審視自身,

自我反省、自我檢查、自知己短,

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

曾國藩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

他一輩子都在堅持兩件事。

第一件:每天堅持做「日課」。

就是每天寫日記,反思一天過錯。

有一次,朋友陳源袞家添了小妾。

曾國藩聽聞此人貌美如花,

便內心蠢動,遂上陳家一睹真容。

見到朋友美妾後,

他口水滴答,說了很多挑逗的話。

當晚,他就在日記里反省:

「注視數次,大無禮。」

「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第二件:邀請「師友夾持」。

就是邀請師友來「夾持」自己成長。

曾國藩將日記送給師友們閱讀評點,

請求大家指點自己言行的不當之處。

比如現存曾國藩日記上就有倭仁的批語。

曾國藩看到倭仁批複後,

常常感嘆「安得此藥石之言」。

正因為堅持「無我」,把自己當成別人,

曾國藩才終成一代大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話說得好: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要把別人當成自己。」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

把別人當成自己一樣去慈悲。

講兩個大家爛熟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

一人請一個瞎子朋友吃飯,

吃過晚飯後,瞎子說:

「很晚了,我得回去了。」

主人就點個燈籠,遞給他。

瞎子一聽燈籠就生氣了:

「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燈籠,這不是嘲笑我嗎?」

主人說:「我給你燈籠,是怕別人撞到你。」

第二個故事:

牧人將豬從欄里抓了出去。

豬大聲號叫,拚命反抗。

綿羊和奶牛見狀,不屑地說:

「我們經常被抓出去,也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

豬回應道:「他抓你們,只是要毛和奶,但抓我,是要命啊!」

之所以講這兩個故事,

就是想說人生在世,

各有各生活,各有各處境。

每個人所處立場不同,

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情商特別高?

其實並不是因為他聰明,

而是他善於換位思考。

情商高的關鍵不在於「話術」,而在於「理解」,

擁有站在別人立場看問題的能力。

所以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把別人當成別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要尊重他人的獨立性,

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特重親情和聯結。

「一家人,要不分你我。」

「都是兄弟伙,客氣啥。」

「太客氣,人家還覺得你見外。」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我們,

不知不覺就患上了心理疾病——病態共生。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患有「病態共生」心理疾病的我們,

常常沒有「自我」和「別人」的概念。

一是喜歡把自己的事託附別人,

強行邀請別人跨入自己的界限:

「你是學英語的,幫我翻譯一篇文章唄。」

「你是搞設計的,幫我設計一個LOGO唄。」

二是喜歡對別人的事情指手畫腳,

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吳京,《戰狼2》票房這麼高,九寨溝地震你應該捐一億。」

「陳喬恩,喬任梁死了,你為什麼不哭?」

只要對方不願意,

我們就會抱怨、憤怒、指責:

「還朋友呢,這點忙都不肯幫。」

「吳京,你對得起我的電影票嗎?」

甚至,我們還以愛的名義綁架別人:

「我這都是為你好。」

「你這個沒良心的……」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心理學界有兩句很有名的話:

●一切沒有界限感的關係都會走向傷害。

●每段高級的感情,都有一個黃金距離。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不管多好的關係,

如果彼此之間失去了界限,

最終都會造成互相傷害。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80%都是因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

所以我們特別需要「把別人當成別人」,

把對方當成一個完全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別人」。

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

哪些事是別人的,

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也不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那些美好長久的感情與關係,

都擁有一個很好的界限感,

都擁有一個很好的黃金距離。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要把自己當成自己。」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要忠於內心,活得像自己。

你愛自己嗎?

你肯定會說:那是當然。

其實,未必。

心理學者劉星做過一個實驗。

實驗很簡單,就是讓一群人對著鏡子,

說二十遍「我很愛很愛我自己」,

如果說完之後,

你是發自內心笑出來的,

那你就是真的愛自己。

如果說著說著你是哭出來的,

那就證明你不夠愛自己。

實驗結果出乎很多人意料。

「我很愛很愛我自己。」

說第一遍時,很多人都很扭捏,

覺得肉麻,難以開口。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當說到第七八遍的時候,

很多人的聲音開始動搖起來。

當說到第十五六遍的時候,

很多人竟然對著鏡子哭了起來。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很愛自己,

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真正愛自己。

我們並沒忠於內心,為自己而活。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趙薇描述過第一次見到王菲時的情形:

「1998年,我去香港參加一個活動時,

發現所有記者都擠在一個角落,

對著一個素顏女子瘋狂地拍照。

那個女子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旁若無人地坐在一邊抽著煙。

無論別人問她什麼,她都好像沒聽見。

抽完煙,她就起身離開了。

我站在那裡,看了好久才認出,

她就是歌壇天后王菲。」

1999年,王菲跟竇唯離婚後,

記者問:「打算給竇靖童找個什麼樣的爸爸?」

王菲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伴侶。」

這就是王菲。

王菲在微博里寫過一句話:「不求讚歎,不懼譏毀,不求榮耀,不懼卑微。」

這就是她的人生哲學:忠於自己,活得像自己。

「從來沒想過要去討好什麼,

讓自己成為什麼,讓別人記住什麼。

我不過是聽從自己的心,跟著它通向未來。」

正因忠於自己,王菲把自己活成了仙。

鄭秀文說:「如果說羨慕,也只有王菲一個。」

記者問:「為什麼?」

鄭秀文說:「我們只是藝人,而王菲是生活藝術家。她愛自己愛得深沉,活出了我們渴望卻永遠達不到的樣子。」

這世界活得最幸福的人,

都是做到了「把自己當成自己」的人。

一個人活沒活明白,就看四件事

把自己當成別人,方得「無我」。

把別人當成自己,方得「慈悲」。

把別人當成別人,方得「智慧」。

把自己當成自己,方得「自在」。

那些把人生過得通透幸福的人,

大都是因為做好了這四件事。

END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你那麼窮,真的不是因為懶
對於成年人,最可笑的詞是忠心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