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最近,有關中美貿易戰的話題熱度很高。朱言對當下的國際貿易問題不是很懂,在此就不多談了,只講講歷史上的一場中外貿易戰吧。

中國古代,唐宋元時代,其實有著很發達的海外貿易,東南沿海有很多重要的海港城市。明清以後,正常合理的民間海外貿易被政府打擊,專門搞一些賠錢賺吆喝的朝貢貿易,只要萬國來朝,不顧浪費國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灣之後,曾經下詔:


海外平定,台灣、澎湖設官兵駐防,直隸、山東、江南、浙江、福建、廣東各省先定海禁處分之例,應盡行停止。若有違禁將硝黃軍器等物和載在船出洋貿易者,仍照律處分。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康熙皇帝

不久,康熙朝廷又放寬了政策,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確定在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設立粵海、閩海、浙海、江海四海關征榷外洋船鈔貨稅,這是對元明兩代對外互市口岸的沿承。在四個海關之中,廣州的粵海關最為重要,早在唐代,廣州就已經成為海外交通的中心。元明以後,市舶司多設於廣州,明代對外貿易多以官設牙行為媒介,而牙行又以廣東為盛。

應該說,康熙朝的這個次政策放寬有利於中外貿易,尤其是當時的中英貿易的發展。但是,到了乾隆時代,清廷的海外貿易政策轉向更加保守。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旨:「嗣後口岸定於廣東,不得再赴浙省,此於粵民生計,並贛韶等關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肅清。」從此以後,大清朝的外貿港口就只有廣州一處了,一口通商的時代來臨了。為了加強此令,乾隆皇帝不僅禁止歐洲人前往舟山、寧波或廈門,而且將這些口岸的稅額提高一倍。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乾隆皇帝

從此之後,中英貿易其實就是英商在廣州的貿易活動。中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主要是被政府認可的壟斷機構所把持,英國方面是東印度公司,中國一方則是廣州的官方商業行會十三行。從中西交往史上看,該項政策相對於四口通商是一種倒退,從而為以後中英關係埋下了隱患。

但是,貿易渠道的緊縮卻反而促進了中英貿易量的增長。18世紀中葉,英國對華貿易的總值已超過其他歐洲國家對中國貿易值的總和;18世紀末,英國對中國輸入值占歐美國家輸入值的90%左右,從中國輸出值占歐美國家輸出值的70%以上。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粵海關

在當時中英貿易中,有一種神奇的中國商品在其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改變了世界歷史。這個東西就是茶葉,18世紀30、40年代,東印度公司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大約在10000擔左右,到了40年代末,就已經增長到20000擔左右。到了1800年,這個數字就高達223493萬擔。

茶葉改變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但隨著英國人飲茶習慣的形成,茶葉深受英國各階層的喜愛。茶葉從富人的商品很快變成了越來越多普通英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偽中產階層說的什麼英式紅茶,其實也不過是中國茶葉輸入之後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而已。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東印度公司

英國人不僅依賴中國茶葉,對於傳統的絲綢、瓷器,甚至土布的需求量都是很大的。在這樣一個貿易需求格局下,中英貿易必然會出現不平衡,中國在貿易中處於出超地位,英國則處於入超地位。19世紀20、30年代,中國每年出超二、三百萬兩以上,英國不得不運送白銀至中國彌補逆差。

英國人的逆差,除了因為他們自己的需求,主要還在於英國製造品在中國滯銷。英國人引以為豪的毛紡織品、金屬製造品,在中國竟然賣不出去!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廣州港

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整個進口生意中沒有一年不虧本。為了彌補逆差,英國人只好運送大量白銀來填補。地理大發現給歐洲人帶來的白銀,經過一個複雜的國際貿易網路,最後到了中國。

長期賠錢也不是辦法,東印度公司曾採取多種辦法,包括試銷英國本土的多種製造品,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最後發現了印度的原棉及鴉片在中國銷路好,成為解決中英貿易不平衡的有力手段。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茶葉貿易

可以說,鴉片貿易就是當時英國人採取的一種特殊而又險惡的貿易戰。1773年,英國政府確立了鴉片政策,給東印度公司以販運鴉片的專利權,鴉片輸華量直線上升。

18世紀末,向東印度公司領有特許狀的散商,大批參與鴉片走私,使得鴉片輸入中國華量更急劇增加。1800 -1801年,輸華鴉片4,570箱,1821 -1822年為5,959箱。1830 -1831年則達21,849箱,至1838一1839年則高達35500箱。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鴉片貿易在當時的中西方其實都不是禁止生意,但是這種戕害人生理和心理的毒品理應被禁絕。鴉片的大量輸入,使中國白銀日益外流,1830 -1839年十年間,平均每年有五六百萬兩流出中國。

鴉片的泛濫動搖了清廷的統治根基,所以才有了後來林則徐的禁煙,而林則徐的禁煙又給了英國人發動戰爭的借口,貿易戰也演變成熱戰爭!所謂的貿易自由,不過是英國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工具而已。

這個國家與中國外貿逆差巨大,就打起一場險惡貿易戰,最後真打仗

鴉片戰爭

當時一位東印度公司的高級職員曾說,英國「對中華帝國沒有像印度那樣的權力」,對印度可以用「高額的禁止性關稅把印度的製造品排出英格蘭市場,又對於我們的貨物之進入印度市場給以各式各樣的鼓勵」,而對於中國,「我們可以用高額的關稅排斥他們的貨物,可是卻不能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條件接受我們的貨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初年死得最詭異的功臣,李淵起兵的主謀,卻為何一定要死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