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信建投證券過會,募資將伺機併購

中信建投證券過會,募資將伺機併購

4月3日,證監會發審委公告中信建投證券過會,A股將迎來第37家券商,同時前十大券商齊聚中國資本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的投行業務甚為亮眼,近2年承攬的項目總量均排在行業前2位。但於此同時,公司業績已經連續2年出現下滑,營業收入較為依賴經紀業務的收入。後續中信建投將鞏固投行業務的同時,全方位加大資本中介等財富管理業務、主經紀商、海外業務等各項業務。

自2010年以來中信建投證券曾兩次衝刺IPO,但此前均折戟。此次IPO過會其籌措的資金加大資本實力,能進一步鞏固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資本中介業務等業務將直接受益。中信建投證券也表示,除了補充運用資本,本次募集的資金也將用於擇機進行併購。

投行拔頭籌 重經紀業務

中信建投證券在百餘家券商中位居第一梯隊,其行業排名經常位居前10名以內,此次這家大型券商登陸A股意味著前10大券商在內地資本市場齊聚。

根據公開信息,中信建投證券本次IPO發行股份數不超過4億股,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5.23%。發行後,公司的總股本不超過76.46億股,其中A股不超過63.85億股,H股12.61億股。此次中信建投將怎樣的發行價格募集資金還未成定數。接下來按照IPO流程,中信建投將迎來路演、詢價,最終確定每股的發行價格。

中信建投證券自身最具特色是其投行業務。可以量化的指標是其擁有最多的保薦代表人,承攬的投行項目量近2年不是行業第一就是第二。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擁有保薦代表174人,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行業排名第一。而Wind資訊數據也顯示,2016年公司承銷了609個投行項目,位居行業第一,其中承銷IPO項目14家,市場份額為6.09%,位居行業前列;承攬增發項目45家,市場份額第一達6.68%;承銷金融債32家,市場份額第一達9.22%;承銷企業債、短期融資券承銷、中期票據和定向工具的項目也位居行業前列。2017年投行承攬的業務總量達710家,位居行業第二。

儘管其綜合實力位居行業前列,投行業務能力靠前,但不能否認的是,公司業績表現已連續兩年下滑,同時其業績收入依賴於經紀收入。

根據中信建投證券披露的2017年度業績公告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於本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64.21億元和40.1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6.61%和23.65%。這已是中信建投連續兩年出現業績下滑。公司表示,2017年業績的下滑主因是當年國內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額下跌以及債券融資市場低迷所致。

年報顯示,中信建投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於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87.81億元。其中,經紀業務為37.72億元,佔比42.96%,同比下滑20.27%;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為37.41億元,佔比42.60%,同比下滑20.10%。公司表示,2017年受政策收緊和市場環境影響,公司債主承銷金額下降55.53%,投資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隨之下滑。與之相比,其資產管理及基金管理業務向好,2017年收入達11.79億元,佔比13.43%,同比增長7.18%。

2016年經紀業務收入也在營業收入中佔據主角,佔全部收入的40%。

中信建投證券在其預披露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公司發展戰略和規劃是鞏固其投資銀行業務的領先地位,在此同時,加強其財富管理、主經紀服務商、投資管理平台、投研團隊、海外業務的建設。公司把投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放在了未來規劃的前兩大目標。在財富管理層面,將大力發展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資本中介業務;在北京、浙江等中高端客戶密集的5省2市尤其是北京市擴大C型網點布局;完善O2O互聯網綜合金融平台;深耕銀行、政府兩大線下渠道;與更多的公募、私募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合作。

鞏固一線地位 伺機併購

通過登陸資本市場補充凈資本長久以來就是券商行業的一大訴求。自2017年以來,已有中原證券、中國銀河、浙商證券、財通證券、華西證券相繼登陸A股市場,IPO募集金額分別為28、40、28、40和49億元。今年2月華林證券過會,3月南京證券也過會。截至目前,排隊等待IPO的券商還有天風證券、國聯證券、長城證券、紅塔證券和中泰證券。

中信建投證券對於A股的嚮往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之前公司就著手準備IPO,但中間涉及多方面問題導致IPO計劃一度停止。先是受限於「一參一控」的監管規定無法登陸A股,這一問題得以改善後,2013年中信建投證券又遇到了A股IPO暫停,最終沒能成功。2016年12月9日,公司登陸港股進行募資 。

中信建投證券一直沒有放棄回歸A股市場,2017年4月中信建投證券宣布了申請A股發行,2017年6月30日證監會受理了中信建投證券A股IPO申請。今年1月30日,中信建投證券的A股IPO申請進入「預先披露」階段,4月3日過會。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此次實現A股IPO並上市後,能進一步鞏固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

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本次IPO募集資金將直接有利於其擴充凈資本。中信建投人士亦對第一財經表示,隨著監管環境的影響,中國證券業目前實行以凈資本為核心的動態監管模式,凈資本實力和相關指標是證監會最為關注的監管指標,是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證券公司做大做強的必要。

擴充凈資本獲得更大發展,這已在過去得到驗證。

2005年,中信建投證券由中信證券和中國建銀共同出資27億元成立。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年末公司凈資本僅為20.29億元,在隨後14年中公司凈資本穩步增長,在2010年凈資本達78.85億元,2014年6月末超過百億元達107.92億元,2015、2016其凈資本飛速增長,分別達288.3、361.96億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凈資本為356.82億元,使其行業地位得以迅猛提升。

凈資本的擴充使得中信建投證券多項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回顧在2016年末在港股上市之際,公司募集凈額為67.3億元,其中35%投入財富管理業務,這包括擴大營業網點、完善互聯網業務平台;20%用於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20%用於投資管理業務,作為產品的種子基金,15%用於投入海外,10%用在了運營資金和其他一般業務。

不到2年的時間中信建投證券又將回歸A股市場。中信建投證券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到位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公司凈資本規模將增加,與凈資本規模掛鉤的各項業務發展空間將增大,進一步鞏固傳統業務,推進公司創新業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進行行業重組也成為中信建投的一大目標。公司表示,除了補充運用資本,本次募集的資金也將用於及擇機進行併購。目前我國證券業的併購重組趨於活躍,如獲得較為雄厚的資本和良好的A股上市平台,可使公司把握行業的整合機會,根據自身業務需求收購優質資產,通過併購擴張實現快速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塊廣告牌》熱映,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果然歸屬強悍的母親
特朗普正式簽署鋼鋁關稅公告,僅對墨加豁免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