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用本草養脾胃:春季田野的美味,皮膚腫毒的剋星-蒲公英

善用本草養脾胃:春季田野的美味,皮膚腫毒的剋星-蒲公英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盧傳堅 教授

每到初春之時,草叢路邊便開始冒出一叢叢金黃的蒲公英花,關於蒲公英名字的由來有許多傳說,其中最「接地氣」的一種是「蒲公救少女」的傳說。據說當年有位姓蒲的漁翁,帶著女兒小英在河中捕魚為生,一天他們救起了一個投河自盡的少女。一問才知道,少女輕生是因為得了一種叫「乳瘡」的疾病,乳房莫名其妙開始紅腫疼痛,少女羞於啟齒,又不知何處尋葯,只好拖著。後來家人得知此事,覺得未婚姑娘得這樣的病很奇怪,非議紛紛,少女又氣又委屈,一時想不開便投了河。蒲公聽完後,讓女兒采來一簇開著黃花的野草,搗爛後給少女敷在乳房上,過了幾天紅腫便消了。少女感激地把這種野草帶回了家,為了表達對蒲公和他女兒小英的謝意,便給這種植物取名為「蒲公英」。

《本草綱目》中認為蒲公英「味甘性平」,而補土派名醫李東垣則認為蒲公英藥性稍寒。蒲公英常常用於治療皮膚炎症,尤其是乳房的紅腫疼痛,用新鮮蒲公英外敷或是內服均有效。古代醫家觀察到這種本草開黃色花朵,嘗起來味道甘甜,「色黃」和「味甘」都是中土脾胃的象徵,由此認為蒲公英主要作用於脾胃。《本草新編》中說,古時候北方的老百姓,在饑荒的時候常常采這種野菜來吃,吃完後生病也少,這是因為人飢餓的時候「胃火」會比較盛,這就是有些人會「餓到胃痛」的原因;而蒲公英善於降胃火,性質又比較平和,因此饑民們吃完後反而還保護了脾胃。

同時也是基於這一原理,蒲公英還能治療皮膚的紅腫熱痛:中醫中說「脾主肌肉」,肌膚和脾胃的關係很密切,很多人在飲食過分辛辣刺激之後容易長「痘痘」或者是皮膚長瘡,這就是「胃火盛」的其中一種表現。而乳房剛好是胃經經過的地方,胃火盛也容易波及此處,用蒲公英正好可以清胃火、解瘡毒,一舉兩得,因此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乳腺炎或皮膚瘡毒都會用到它。

一般來說,蒲公英最好是在四五月間吃,大概也就是在清明前後,在它開花前採下嫩葉用水煮開,這時候的口感是最好的,開花後葉子就會變得比較硬。野外探險家們的經驗是,食用前要用開水焯一遍,可以去掉苦味,用鹽水焯更佳。鮮嫩的蒲公英用來涼拌或是煮湯都是最家常的做法,但也可炒可煎可剁餡,市面上還有現成的蒲公英茶售賣。要注意的是,蒲公英雖然寒性不強,但脾胃虛寒者仍不宜大量食用。

蒲公英豬肝湯

材料:蒲公英葉300g、豬肝100g、生薑少許,鹽和油適量。

做法:新鮮的蒲公英摘下嫩葉後洗乾淨,先用鹽水焯一遍,撈出備用;豬肝切片,用開水燙一遍去掉血水;生薑切末,與蒲公英、豬肝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加油,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豬肝可以補肝血,配合蒲公英清熱,適合在春天回暖後食用,可以清熱解毒又養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皮膚乾燥和皮膚脫水的差異,你弄清楚了嗎?
趙雅芝是真的不服老!她把身上露出的皮膚都塗了油!瓦亮瓦亮的!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