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熱傳的「亞洲蹲」真的只有亞洲人才能做到嗎?

熱傳的「亞洲蹲」真的只有亞洲人才能做到嗎?

每隔一段時間,「亞洲蹲」的話題就會火上一輪。這種蹲法就是上蹲廁時臀部盡量下沉卻又懸在空中,同時用雙腳保持平衡的姿勢。大多數美國人在深蹲時腳跟都會自然離地,而亞洲式的深蹲是要腳跟著地的,這種深蹲十分穩固,蹲下後能一連保持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

大多數美國人只能蹲到奧巴馬這個程度。圖片來源:whitehouse.gov

當然了,蹲廁不是亞洲獨有的事物,這種深蹲的姿勢也不是。然而這蹲姿在亞洲是如此普遍,在西方又是如此稀有,讓它獲得了「亞洲蹲」的別名。互聯網上有許多人主張,多數美國人不能正確地下蹲,我特別喜歡用這個說法來嘲笑我的美國白人男朋友。

但是這個說法準確嗎?我的嘲笑有事實根據嗎?這種能力的差別,有多少是先天的,多少是後天的?

要回答這些問題,看來首先必須了解深蹲的生理學原理。

幸運的是,互聯網上至少還有一個人對於深蹲和我一樣痴迷,此人還懂得一些生理學。他就是布萊恩·奧辛海勒(Bryan Ausinheiler),加州的一名理療師,他在博客上撰寫了一系列關於深蹲的文章。「下蹲是多段運動模式(multi-segmental movement)的一個傑出典範。」他一開始就在電話里對我飛快地說道。呃,那是什麼意思呢?他解釋說:「下蹲是一種三重彎曲運動,你的胯、膝和腳踝都必須彎曲,也就是說你得把腿和腳全部摺疊起來。」這可是很複雜的運動。

不過,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似乎還是腳踝的靈活性。用我的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的話來說,「下蹲時我總覺得自己會跟腱斷裂」。日本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無法深蹲的男子腳踝都特別僵硬。奧辛海勒指出,這也是兒童為什麼能夠輕易蹲下的一個原因:「我女兒出生才一天我就測量了她的腳踝靈活性。她的踝關節背屈達到了70度!要知道正常的西方人才30度。」看來人類天生是會下蹲的,只是一部分人後來不再努力,喪失了這個本領

奧辛海勒還指出,實際上,能做到深蹲的人也不是個個都能「正確」下蹲的,也就是雙腳靠攏,腳趾朝前。我雖身為亞裔,但在美國長大,很少有機會下蹲,於是就成了他說的這一類人。(這是我在中國旅行時發現的苦澀事實:在上蹲廁時,我的兩腳位置總是比那兩塊帶有條紋的防滑板要寬。)而且我雖然能夠深蹲,卻感到這個姿勢並不舒服。曾有個編輯問我敢不敢蹲著寫完這篇文章,我立馬意識到那樣做的後果有兩種:要麼文章極短,要麼寫出工傷。

除了習慣,體型似乎也起到了作用。四肢短、腦袋大、軀幹長的人更容易在深蹲時保持平衡。(這再次解釋了幼兒為什麼能輕易下蹲。)「我有三個兄弟,我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每年都要測試他們深蹲的能力。」奧辛海勒告訴我,「我發現在我們兄弟四人當中,我的深蹲是最標準的,不過我也是最注意技巧的。我的一個兄弟腿比我還短,他蹲下來很容易,但是動作沒我漂亮。腿最長的那個兄弟蹲得最差,蹲的時候顯得很辛苦。」

有件事說來難以置信:不同族群在深蹲上的天賦差異,居然至今還沒有人做過研究。我拿著這個蠢問題請教了特拉華大學的生理學家馬特·赫德森(Matt Hudson),他好心地作答了:「因為你需要把一群亞洲出生的孩子作為對照組,一輩子不許他們下蹲,而這一點是絕對做不到的。」況且說到底,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天賦,練習和培訓才是關鍵。(我告訴我男朋友他可以通過練習蹲得更好,但他不知道為什麼拒絕了。)

奧辛海勒說他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深蹲產生了興趣——這要多虧Crossfit健身法。那些練習舉重的人就蹲得很深,還會通過腳跟發力。赫德森指出,舉重鞋一般有一個略高的鞋跟,好幫助練習者發力。Crossfit健身法已經把許多人變成了舉重者,並由此使他們意識到了自己僵硬的腳踝。

還有一群人也在鼓吹深蹲訓練,他們認為美國人的排便問題可能要歸咎於座廁(他們說這和肛直角有關)。千萬年來,我們的祖先一直是以下蹲的姿勢大便的。但是對許多用慣了座廁的西方人來說,這種穴居人和嬰兒能輕易掌握的本領卻已經丟失了——要找回來可不容易。

作者:Sarah Zhang

編譯:亞得里亞海上的豬(紅豬)

編輯:odette

編譯來源:The Atlantic, Why Can"t Everyone Do the "Asian Squat"

來源:果殼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你會「松鼠蹲」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小寶寶什麼都不懂,怎麼培養他們的自制力?
為什麼中國人寫不出《時間簡史》這種量級的科普?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