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河間曾有個三世都憲牌坊,陀羅尼塔、高陽台在哪,你都知道嗎?

河間曾有個三世都憲牌坊,陀羅尼塔、高陽台在哪,你都知道嗎?

「三世都憲」石牌坊】據傳;明朝時期小官盛行修廟,大官盛行修坊。河間籍-兵部尚書馮嘉會為了光宗耀祖、炫耀他家三代均在朝為官,便不惜重金在河間西大街修了一座高三丈余的漢白玉石牌坊。坊上橫額「三世都憲」四個大字,是與馮嘉會同朝當過禮部尚書的上海人、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所書。牌坊隨成河間的一道書畫人文景觀。此牌坊於1958年被拆除。

清末牌坊全貌

另一版本:河間府三世都憲牌坊「三世都憲」為明代董其昌所題。傳說董其昌極重情誼,凡要好朋友,不論門第高低,有求必應。一次,董其昌重遊河北河間府,拜訪未第前所交好友。河間曾是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四大重鎮,繁華無比。當董其昌途經東街劉家小酒館時,見到的仍是破舊簡陋的店舍時,記憶猶新。想到自己落魄時,劉掌柜曾熱情接待自己事,不勝感慨。於是,董其昌當場揮就「三世都憲」四個大字,然後換筆落款「董其昌書」,董蓋上印後,囑劉掌柜去馮府賣字。劉掌柜因此得款400兩銀子。劉掌柜因此得以翻修小酒店。馮家則將董字製成漢白玉的牌坊。

河間高陽台

瀛台在河間府城之東南,令人稱嘆的是,瀛台並非孤獨高台,而是有一個遙遙相對的姊妹建築,即府城東北角的高陽台。其位置,大致位於現在河間老瀛海公園(聯通大樓以南)西北角處

高陽台的修建時間,大概與瀛台相仿。據《河間府志》、《河間縣誌》記載,高陽台為「宋曾布鎮高陽關時築」。曾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的異母弟弟,他何時來到瀛州?據《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記載,元祐七年(年)四月,龍圖閣直學士曾布從青州知州移任瀛州知州,此時距包拯任瀛州知州(年)已過去四十年。紹聖元年(年)四月,曾布離開瀛州,與時任江寧(今南京)知府的弟弟曾肇對換崗位。因此,高陽台的修建,就在曾布任瀛州知州的這兩年里。曾布離任時,以一首《高陽台寄弟子開》,寫給弟弟曾肇(子開為曾肇之字):「樓台丹碧照天涯,塞北江南未足誇;千里煙波方種樹,萬株桃李未開花。一麾同下西清路,兩鎮高迎上將牙;回首林塘莫留戀,風流還屬阿連家。」

河間毛公祠

毛公書院位於河間城北106國道西側三十里鋪村,西漢孝景前元二年,劉啟封他的兒子劉德為河間王。這位河間王對儒學經典及文學冊籍產生了近痴若狂的興趣。史載,他遍求天下「善書」,得之即刻工整謄抄,各地諸儒多從之游。在這些投奔者中,就有毛萇。

河間蒲縈台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沉緬於遊山玩水,曾登泰山封五大夫松,東臨碣。據《郡國志》稱,秦始皇曾到河間。河間當時為趙國都軍城,在河間城北有蒲縈草,極有柔性,秦始皇曾系馬於蒲草上,蒲草還可以用來做筆。歷代文人墨客為了演義這個富有傳奇性的故事,在秦始皇拴馬的地方專門修築了一個蒲縈台。蒲縈台是一座集閣、樓、亭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三層建築,其建築風格獨特,是文人雅客遊玩的好去處,於民國年拆毀,但尚存有拆毀前的照片。

河間陀羅尼塔

河間舊八景:鑒亭夏霽、古塔秋陰、槐市熏風、瀛海晴波、芹宮時雨、高台晚照、池橋春色、沙堤煙柳。

其中「古塔秋陰」的古塔又名陀羅尼塔,為景德寺內一石質經幢,河間八景之一。古塔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寺久廢無跡,惟塔存,位於相當於今河間城內西大街北大水坑北岸。塔底為石座,八面五級,第二級最高,正東面至正南面刊陀羅尼經文,東南面刊刻記文;第三級刊刻塔名;第四、五級均造佛像;塔頂刻有篆書「河間府景德寺」。此塔在文革期間被毀。

(今日河間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河間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河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