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哥帶你去旅遊之中國五AAAAA級旅遊景點長城旅遊區

文哥帶你去旅遊之中國五AAAAA級旅遊景點長城旅遊區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長城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迹。

先秦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先秦長城根據防禦對象,大致可分為北長城和南長城。

北長城

戰國時期,是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并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彼此攻伐不斷。

戰國長城

同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以前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行動遲緩,很難抵禦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1.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和十年(前328年),秦國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惠文王令張儀築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樓煩南侵。接著,又大舉進攻義渠,使之臣服。至秦昭王,滅義渠,置北地郡,秦國北部邊境與匈奴相接。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2.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破中山,國境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下令築長城,自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置代郡、雁門郡、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 [19]

3.燕國北鄰為東胡,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燕昭王即位後發憤圖強,命大將秦開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里。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後方穩定後,燕國也開始修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僕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抵禦東胡。

南長城

南長城主要以楚、齊、魏、韓、中山國等為代表,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其他諸侯國的進攻。

1.楚國長城:楚長城築於楚懷王三十年之前,當時稱作「方城」。其位置從今河南泌陽北到葉縣,經內鄉東北而達湖北竹山縣境內,用於防禦鄰國的進攻。

南長城

2.齊國長城:齊長城是利用堤防連接山脈陸續擴建而成的,在齊國南部,西起今山東平陰縣東北,至膠州市南的大朱山東入海,結構主要有土築和石砌兩種,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遺迹較多的古長城,原長度1000多千米。《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齊長城西起濟南長清區,東至青島市黃島經濟開發區,橫穿山東半島。

3.中山國長城:中山長城是為了防禦西南趙、晉的侵擾修築的。築於趙成侯六年(前369年)。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區。

4.魏國長城:魏長城有兩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長城(河西長城),二是南長城(河南長城)。河西長城是魏惠王在位時,利用西部邊境上洛水的堤防擴大而修築的,南起今陝西華縣華山北麓的相元洞,達內蒙古的固陽。魏惠王晚年,修築了保護國都大梁的南長城,經今河南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向西直達新密市。

5.韓國長城:長城先為鄭國所築,後韓滅鄭,繼續修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哥帶你觀世界 的精彩文章:

文哥細談台釣之半水調票

TAG:文哥帶你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