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才能讓人生不為錢左右?

怎麼才能讓人生不為錢左右?

最初我們普遍貧窮。

就像在一片曠野上,所有的人都在地上,雖然無望,但並不焦慮。後來突然從天上放下了很多的梯子,讓我們有了上升的機會。40年過去了,現在我們或高或低,都爬到了一個相當高的位置,往下看深不見底,但往上看,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從那刻起,我們心裡就充滿了恐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緊緊地抱住梯子,拚命地往上爬,然而焦慮反而愈演愈烈。

這就是中國人的財富故事。

年前,一篇名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場流感的主人翁在北京有房有車、事業小有成就,有相當的經濟儲備,可以說是中國典型中產階級。但在岳父的大病中,仍然走到了不得已要賣房的地步,不禁讓人唏噓。

文章中這樣寫到:

「ICU的費用大概是每日8000-20000元,我們要努力掙錢:白天投資茅台,晚上槓桿炒幣。」

「插管後ICU的費用直線上升。預計插管能頂72小時,如果還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開機費6萬元,隨後每天2萬元起。我們估算了下,家裡所有的理財、股票賣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來養老的錢,理想情況下能撐30-40天。」

「那40天以後怎麼辦?「夫人沉默良久,說先賣東北的房子吧,爸爸恢復了也不能上6樓了。」「如果在ICU要呆很長時間,只能賣掉北京的房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引起了讓無數的職場人的共鳴,朋友圈沉浸在中年返貧的焦慮之中。畢竟大多數人在職場拼死拼活的攢下的些許積蓄還遠沒到能夠從容面對意外的地步。

其實,即使沒有意外,我們的「中年焦慮」也不會有所緩解。

看周圍三四十歲上下的人,他們可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甚至收入超過同齡人的平均水平,卻時常會有緊迫感。

對他們來說,父母老了,孩子還小,身上還背著還不完的的房貸,職場里多的是為了事業加班的小狼崽,每個月都需要拿出一大筆白花花的銀子才能維持住生存以上的體面卻又緊湊的生活水平,即使辛苦打拚攢下些許積蓄,也是處在暴富沒希望,一夜返貧隨時有可能的尷尬境地。

這可能就是中年危機吧。

其實,只有四十歲的人有中年危機嗎?難道30歲的、23歲的就不恐慌嗎?

23歲的我們可能剛剛步入職場,拿著連溫飽都滿足不了的薪水,看著朋友圈裡鼓吹95後已經年薪百萬的推文:「00後已經月入百萬,90後被社會淘汰」,「第一批90後已經失業」……

30歲的我們在職場里混得不咸不淡,看到的是「90後總監月薪百萬」「即將迎來最大規模的白領破產潮」,不禁覺得自己是一個假的8090後,還活在被花唄支配的恐慌里。

於是,我們迫切的想要找到快速致富的方式,著急的證明自己,努力地站在風口上,結果一不小心被割了韭菜。

其實,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又不是行將就木的年齡,可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焦慮,如此著急?為什麼我們從二十幾歲起就一直生活在焦慮中?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特別恐懼或者焦慮某件事情,往往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童年的陰影,二則是因為對此缺乏了解,就好像怕鬼的人,比怕壞人的人要多。所以我們對錢的焦慮都來自對錢的不了解。

靠知識靠技能去賺錢?面對未知的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會不會保障不夠,一場大病中年返貧?

靠投資理財?朋友圈裡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投資」,哪個才靠譜呢?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從一無所有到百萬負翁。

這些焦慮有解嗎?

如何打破這些焦慮呢?

我們為錢奔波,又對賺錢一無所知,對未來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焦慮之中,想要克服這種焦慮,就必須懂得讓錢為我們服務。

如何做呢?

那就是真正的去讀懂「錢」、真正的學會「理財」。

理財是為了人生的規劃,學會對錢規劃、學會用錢賺錢、也學會運用金融產品去為家庭做出保障。

美國國稅局把收入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收入(即勞動收入)、被動收入、組合收入。

不要讓勞動收入成為你的所有收入,在這個遍地機會的社會,如何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才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

被動收入,即「無需付出勞動」即可獲得的收入。

想要提高被動收入就要搞清資產和負債、投資和消費。並且盡最大可能用這些辛苦取得的主動收入去積累資產,然後用這些資產所產生的被動收入實現財務自由。

那麼我們如何去做呢?

首先,了解正確的理財知識,對錢的運動規律與邏輯有個基礎的認知。

其次,制定理財目標,我們都在梯子上奮力的向上爬,卻不知道何處是目的地,因此爬的精疲力盡,倘若有一節階梯明確的標明:爬到這裡就已經可以了!那麼你會爬得更明確、也更輕鬆。

不同的階段,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財務做一個梳理,做出正確的規劃,也需要為自己樹立階段性的理財目標,在人生的每一步上才能不慌亂,不焦慮,為未來的美好的生活添磚加瓦。

這就是藍獅子想推薦給你們的:一堂「解決理財焦慮」的理財課。

美國註冊理財師協會(RFP)中國區首席專家徐建明將自己25年理財實踐,融為60個理財指南,6大步驟,解決人生6個階段特有的理財焦慮。

1、明白錢的運動規律與邏輯,和錢保持良好關係;

2、了解如何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等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為理財規劃做好完美「熱身」;

3、認識賺錢四大體系,在擁有工資的同時,增加被動收入;

4、熟悉基金、房產、股票這些金融產品,知曉其中的交易誤區,學會判斷產品與自身的適配性;

5、明確從自身出發,如何對理財產品進行組合與管理,更快地實現理財目標;

6、了解環境變化下,該如何調整你的理財規劃,讓資產更安全,降低未來不確定性。

歡迎加入

徐建明的理財課

獲取更多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獅子圖書 的精彩文章:

TAG:藍獅子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