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的精髓是否最終將在中醫西化中覆滅?

中醫的精髓是否最終將在中醫西化中覆滅?

中醫的精髓是否最終將在中醫西化中覆滅?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的該提高警惕。

中醫在中國屢屢受到置疑,不是中醫不科學,不是偽中醫的肆意橫行,更本質上是我們現在的中醫診斷治療不斷西化,從而把中醫最精髓的東西給謀殺了。失去了精髓的中醫已然不是中醫,甚至變成了傷害人的工具,令無數百姓膽戰心驚。

現在老百姓在醫院裡碰到的,有多一半都是只會寫論文、只會答題而不會看病的假專家、假大夫,其療效之差,直接影響了中醫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必然使不相信中醫者越來越多。

而若百姓不相信中醫,那就等於中醫失去了心跳。因為中醫的命、中醫的心跳只在於兩個字「民意」,有民意則存,無民意則亡。

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創始人張曉彤曾痛心表示,歷史上,中醫從來沒有出現過今天這種局面:老百姓開始不相信中醫了。這在中醫發展史上是空前的。雖然有報紙、電視報道什麼八、九成的人都相信中醫,殊不知真正的相信是得了病去找中醫,而這個數據曾經報道只有20%。

運營醫館多年,見識了太多中醫,張曉彤發現兩個規律:一是醫德不好,醫術肯定上不去;二是只要沾上西醫思維,中醫基本沒療效。「有時覺得奇怪,卻是事實。」

「中醫最大的問題是西化,中醫已經西化到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開始刨自己的根,自己也喊起『西醫診斷、中醫治療』來了。」這也給了許多反中醫者可乘之機。

「中醫要生存,要振興發展,必須抵制中醫西化,必須堅守『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不動搖。」

「現在好中醫太少了,最憂慮中醫後繼乏人」。至今多少年了,這似乎成了中醫界最顯而易見,百姓最無奈的司空見慣,沒有了好中醫,中醫也自然得不到真正的施展,自然無法走近百姓。

我們知道,剛解放的時候全國至少有50萬中醫,而現在呢?若按照「能用望聞問切診斷,能辨證處方,在臨床上有一定療效」這3條標準來評判,有人估計不超過3萬人,有人估計不超過1萬,還有人估計不超過3000人。而現在中國人口已漲到了13億多,數字背後的差異不得不令人反思。

下面我們看看中醫西化的一些代表領域:

1,在民間中醫考證過程中:

民間中醫是中醫的根,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一部《執業醫師法》卻把他們毫不留情地推入了「非法行醫」的地獄。縱使有假冒偽劣者,也不能這樣一竿子打死。這頗有些忘恩負義的味道。

如張曉彤所曾說,政策種種限制,不讓人家行醫。沒有學歷,沒有各種證明就不給發醫師證,他們行醫都算是非法行醫,就更不用說傳承帶徒弟了。民間那麼多醫生,一個醫師法下來,(官方)還宣揚一年查出了12萬非法行醫的。中醫基層一共有多少大夫啊?這12萬不就是把基層中醫滅完了嗎?中醫多神奇啊!這麼好的東西,丟了!我們都沒資格談可惜,因為是自己狠心丟的。

這些年雖然開闢了讓民間中醫轉正的出路,可是真正通過的並沒有幾個,為什麼,大家心知肚明,但都心照不宣。

前提推文我們介紹過的,如一些參加過考試的民間中醫說道,考題有相當部分是純西醫內容,且中醫內容也多為中醫學院派理論知識,平均通過率不超過30%。即使通過上述考核,也不意味著能夠行醫,而僅僅是取得了參加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資格。而這輪考試,他們的通過率還不到10%。

2,在中醫院校教育中:

中醫西化問題在中醫院校教育中歷來為人所共知。有這樣一組待商榷但不掩真實性的數字顯示,每年中醫院校畢業的95%學生不從事中醫,而轉行干其他的。在剩下的5%中有90%作為醫藥代表。

張曉彤曾說,中醫院校要培養的是真正合格的中醫人才而不是中醫的掘墓人。培養合格中醫有3個要素:讀經典、早臨床、跟名師。沒有傳承,中醫學不了;沒有這3條,中醫也培養不出人來。

而現在呢?在西化下的中醫院校教育中,卻是走上了一條背道而馳的路。

調查發現,一些高校中醫學所開設的專業課程中,中醫和西醫課程比例為6∶4;也有學校開設的解剖學、生化、化學實驗等西醫課程約佔專業課程總數的一半;還有些中醫藥院校開設了名為「臨床醫學」的純西醫專業;甚至有些學校的中醫經典課程,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都成了選修課。

廣西中醫學院劉力紅教授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教育花了5年時間,或者8年時間,如果再讀博士,那就是11年的時間。儘管花了這麼多時間,可是相當多的人對中醫還沒有一個基本的信念。也就是說,我們相當多的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還沒有入中醫的門。」

網友@「一個成語」也介紹,中醫人才可以說是千人才有一,本人在中醫院校,學校的行政化嚴重,有的所謂專家學者,都是以行政為主,學術為輔,而且學校的中醫研究根本就是西醫為主導,大量經費的投入得到的結果是什麼,一個實驗室,每年的投入千萬,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的每年幾千萬甚至過億,可是最終結果並沒有那麼盡如人意,反倒是老師接私活比學校研究用心的多。

3,在中醫院中:

因為怕中醫衰退,才設立了專門的中醫院,但中醫院不「中」的局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全國數千家中醫院中,幾乎沒有一家是真正的傳統中醫醫院,大多變身為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陣地不斷縮小。更多的中醫院大力引設備、引進手術項目,中醫師也開始從西醫入手雙向性地面向患者。

這些中醫被稱作「類中醫」,雖然擁有中醫職稱,但他們既不能用中醫的方法發現疾病,也無法評價其治療效果,能有10%的中醫開湯藥處方就不錯了。中醫人才的西化,直接衝擊了中醫資源,導致中醫的特色性優勢面臨崩潰。

「看到黃連,想到的不是為什麼入心經、清心火,而是黃連中的什麼成分對痢疾桿菌、肺炎桿菌等有抑制作用。B超中發現囊腫,首先想到是炎症,需要清熱解毒,結果用了幾個月中藥也沒治好。」微信公眾號「愛上純中醫」曾發帖道,這從根本上說,中醫院的一些中醫已經捨棄了中醫思維,變得不中不西。

《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5――中國公立醫院改革與發展專題》還曾顯示:2014年全國中醫醫院的人員支出約四分之一來源於藥品利潤;2014年中醫醫院門診醫生開具的中醫處方數占門診總處方量的49.18%,有一半以上的處方是西醫處方。加上地方財政補助不足,縣級中醫院80%收入來自「西醫」,普遍存在中醫院「西化」特點。

醫館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館視界 的精彩文章:

誰之哀?執業醫師制度把一半中醫人才關在門外了

TAG:醫館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