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鎮江博物館收藏了一副《杏園雅集圖》古畫,明代內閣官員假期是這麼渡過的

鎮江博物館收藏了一副《杏園雅集圖》古畫,明代內閣官員假期是這麼渡過的

鎮江博物館藏有一幅明代初期畫家謝環的絹本設色長卷,名曰《杏園雅集圖》。

該卷長達四米,可謂鴻篇巨製。

該圖描繪的是朝臣們在大學士楊榮宅第雅集的盛況,圖上有楊士奇、楊榮、楊溥、王瑛、王直、周述、李時勉、錢習禮、陳循等人的題詩、序跋,他們均是此次雅集的參與者。

楊榮在《杏園雅集圖序》中對參加雅集的九位重要人物在圖中的位置作了詳細的說明,從左至右著官服者為王瑛、楊溥、錢習禮、楊士奇、王直、楊榮、周述、李時 勉、陳循,最後是畫家謝環。

另外畫面上還有童子九人、仆佣五人,加上東道主楊榮本人,一共有二十四人。另按明黃佐所記,關於此次雅集,謝環一共畫了九張 《杏園雅集圖》分贈雅集的九位賓主。

謝環《杏園雅集圖》,長 401 厘米,高 37 厘米,鎮江博物館藏

01

歷代文人多好雅集,「杏園雅集」本不足奇,但是,謝環為一次雅集畫了九幅鴻篇巨製的雅集圖有點不同尋常。謝環為什麼要這樣做?圖畫主題是什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各位賓客背景怎樣?相互關係如何?

據楊榮《杏園雅集圖序》,此次雅集發生在正統二年。

「正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朱祁鎮九歲即位,正統二年,其年十一歲,此時的朝政實際上由張太皇太后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史稱「三楊」)共同把持,「三楊」可謂權傾一時。

另外,王英、王直、周述、李時勉、錢習禮、陳循也皆非等閑之輩,他們曾備受明太宗朱棣的喜愛,並寄予厚望。

周述是當年的榜眼,王英、王直則以出眾的才華被並稱「二王」。

李時勉也是永樂二年的進士,修成《太祖實錄》後升為翰林侍讀,官至國子監祭酒,是明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大學校長」,《明史》稱其「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錢習禮是永樂九年(1411年)進士,英宗的老師。

陳循則更為出眾,是永樂十三年(1415年)狀元,後為內閣首輔,是「三楊」的接班人。

這些人皆為三朝元老、一代名臣。正統初年,仁宣不久,君臣和睦,滿朝多忠直之士,社會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明代社會最為清明之時,如《明史》所云:「是時海內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論文藝,賞花賦詩,禮接優渥。」

02

圖2-2:謝環,《杏園雅集圖》卷,局部

此次雅集諸公都是文人出身,均長期供職於翰林院,在政事之餘雅好文藝。比如楊士奇,雖貴為內閣首輔,但平日十分留意古碑帖的收藏,在其文集中,可以發現他曾收受過其他官員眾多的此類藝術品,有的還十分珍貴難得。

此次「雅集」的參與者,不僅是當時朝中的實力派,也是一群好古博雅之士。從畫面的陳設上看,無非琴棋書畫、賞石品茗、作文賦詩之類,文人「雅玩」的特點被展示無遺。

楊士奇也曾為《杏園雅集》作序,雲此次雅集「凡所以資娛樂者悉具」。雅玩的氣氛十分濃厚。

按楊榮《杏園雅集圖序》所記,雅集之時,「旅寓伊邇」的畫家謝環「亦適來會」,即是說家住附近的謝環「巧合」地到來。

顯然,謝環是不請自到的,而且也未必是巧合。

朝中多位頂級人物齊聚一地,響動一定不小,家住不遠的謝環應該是聞風而動的,可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宮廷畫家的身份必然為這些好雅的官員們所歡迎。

從鎮江博物館所藏《杏園雅集圖》上看,人物位置按地位高低安排的用意十分明顯,謝環遠離核心且一人獨處,大都會所藏的《杏園雅集圖》謝環甚至沒有出現在畫面上。

這一點應該可以表明謝環在此次雅集中是並不重要的角色。

但毋庸置疑的是,謝環是一位已經進入了上流社會的藝術家。

03

《杏園雅集圖》不僅是英宗內閣重臣的紀念畫像,同時也是假日雅集活動的記錄。

楊士奇《杏園雅集序》中便提到,眾賢臣「寅而入,酉而出」(清晨5點以前上班,下午5點以後才下班),也該適時休假,「若勞息張弛之宜,則雖古之人有所不廢焉,乃正統丁巳三月之朔,當休假。」

序中並將官員的休假福利歸功於當今聖上,「海內宴安、民康物阜」的太平盛世,官員才得以在每個月的朔、望之日,即第一日和第十五日休假,一切皆是皇帝恩賜,因此特地繪圖記錄這太平之世才能擁有的休閑生活。

於圖中可見背景為私家園林景緻,卷首有小橋流水、卷末水岸旁建一亭閣,園中陳設有桌椅、文房古玩、琴棋書畫等文人雅集擺設,幾位僕役負責挑物、燒水、備餐。

畫中人物分為三組,第一人為畫家謝環,前方3人分別為陳循、李時勉、周述,他們正往園中行進;

第二組人物坐於石屏前,楊榮和楊士奇一同坐在中央的長椅上,是本畫的中心人物,也是此次雅集的場地主人和最資深的內閣大臣,王直則坐在旁邊一張單椅上;

第三組人物是圍坐在書桌旁準備題字的王英、楊溥、錢習禮3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李探花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小李探花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