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紅軍師長,槍殺政委成可恥叛徒,但抗戰時做了件事流芳千古

此人是紅軍師長,槍殺政委成可恥叛徒,但抗戰時做了件事流芳千古

原標題:此人是紅軍師長,槍殺政委成可恥叛徒,但抗戰時做了件事流芳千古


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錢穆曾經說過「我幾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因為廬山抗戰,他至少到今天為止根本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歷史」當中,他就像一枚巨大的煙火彈,在暗夜裡被發射到廬山之巔,光彩炫目,轉瞬間又沉入黑色無邊的巨史深處。"他就是原紅12軍35師師長楊遇春。


楊遇春1909年出生於江西省瑞金縣一個地主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是黃埔三期的學生,作戰十分勇敢。1927年楊遇春參加了南昌起義,不久之後加入了共產黨,在井岡山時,受到毛主席影響,非常擅長打游擊戰,1932年5月任紅12軍35師師長,成為紅軍早期的高級將領,然而楊遇春卻因為一件事槍殺了政委,叛逃國民黨,成為了可恥的叛徒。



1933年的中央蘇區正處於王明掌權的時候,內部鬥爭非常激烈,甚至提出」從肉體上消滅地主,從經濟上消滅富農」這樣的口號,直接加劇了階級矛盾,當時楊遇春是地主家庭,自然而然容易受到牽連,果不其然,不久之後,楊遇春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清算,家產全被沒收,楊遇春感覺到自身難保,於是便槍殺政委高傳遴後叛投國民黨,成為了可恥叛徒。


正如錢穆先生說的那樣,如果沒有後面一次戰役,楊遇春的歷史也許會就此結束,甚至根本不會有人記錄他,然而歷史在關鍵的時候選擇了他,或者給了他一次成名的機會。1937年全面的抗日戰爭爆發,楊遇春任江西省游擊總指揮,負責守衛廬山。從古至今,廬山都是一個好地方,對於國民黨來說更是蔣介石等人的避暑勝地,此外廬山還是一個天然的屏障,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因此楊遇春深感責任重大,他對軍長葉超說「對於廬山,決盡我的能力。要犧牲,就犧牲算了」。



此外楊遇春為了激勵手下將士,致訓說:「我們在廬山升旗,便是宣示我們的決心,我們決心以血肉保衛此廬山神聖地區,我們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也要繼續完成我們的任務。」


1938年10月戰鬥開始打槍,此時廬山周圍的國民黨軍已經全部撤退,只剩下了山上孤零零的楊遇春的部隊,而日軍的開始集中全部火力猛攻廬山,楊遇春一方面組成突擊隊,破壞敵人的交通要到道,另外一方面楊遇春把在井岡山學習到的游擊戰發揮到了極致,打了日軍毫無招架之功,無奈之下的日軍,竟然請了英國和美國的海軍艦長勸降,最後都被楊遇春拒絕。


這下日軍更加惱羞成怒,集中了一個旅團的力量,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之下對楊遇春進行瘋狂的進攻,此時廬山不利地形就出現了,它沒有井岡山那樣的迴旋餘地,一旦被敵人重兵包圍,立刻陷入絕境,但楊遇春還是帶領部下與日軍激戰,一日之內擊斃日軍300多人,楊遇春自身也傷亡慘重,部隊損失過半。10月16日時,廬山腳下出了漢奸,帶著日軍抄小道攻入山上,楊遇春的部隊遭到了偷襲,這時楊遇春接到上級要求撤退的命令,於是他就帶著剩下的部隊撤出了廬山,在別的地方繼續對日作戰。


儘管最後廬山還是失手了,但是楊遇春的廬山保衛戰,還是讓其一戰成名,流芳千古。更為難得是,廬山保衛戰在抗日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給了國人極大的鼓舞之心。1949年以後楊遇春去了台灣,任「國防部」少將參議,生活十分平淡,1989年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8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談史 的精彩文章:

她天生麗質,先後嫁給林彪的兒子邱會作的警衛和富商,如今仍健在
她陪伴毛主席21年,深得毛主席喜歡和信任,至今仍健在

TAG:布衣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