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社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哪些貢獻?

南社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哪些貢獻?

原標題:南社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哪些貢獻?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鄭成志


20世紀初期,革命的風潮日益高漲,在革命家為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統治而努力的同時,文學界也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革命之中,通過發行大量的革命報刊,以支持蓬勃的革命運動。柳亞子就曾回憶說:「這時候的革命工作,一部分是武的,暗殺、暴動是家常便飯,另一部分是文的,便是所謂宣傳工作了。文學是宣傳的利器,詩文並重,效力很大。這樣,我的詩不是文學的革命,而是革命的文學了」。


中國南社紀念館


1909年11月13日,陳去病、柳亞子、朱錫梁等17人在蘇州虎丘集結,在兩名來賓的見證下宣告了南社的成立。南社的命名有「操南音不忘本」之意,以為「反對北庭的標誌」,並且,在南社初始的17名會員中,有14人是中國同盟會會員,可見,在南社成立之初,就有著濃烈的革命精神。辛亥革命後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認為「同盟會以武力革命鳴鑼,南社以文事宣傳擊鼓,文武同舉才造就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辛亥革命」。


柳亞子


南設成立後,其成員便在報刊上不斷發表革命作品,1910年1月,更是出版了社刊《南社叢刻》,為南社成員提供了一個理論陣地。1911年8月5日,宋教仁就曾在《民立報》上稱讚南社成員「多當代名士」,並對《南社叢刻》的發文量做了一個統計,「計文三十四篇,詩三百七十一首,詞一百二十四闋」。同時還有很多報刊開始介紹《南社叢刻》,《南社叢刻》也因此聲名大噪,行銷海內外。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員合影


在大量發文的同時,南社的組織發展也十分迅速,1911年4月,廣南社、遼社、越社等南社的分社紛紛成立,南社的成員數也不斷增加。1911年9月,南社的成員已經由最初的17人發展為228人,並且還有很多進步婦女參與其中,成為南社的正式成員。

南社成員一直都在為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而努力,南社成員不僅以文字為武器參與革命,也有周實和阮式這種為革命而獻身的南社成員。武昌首義後,南社成員在各地紛紛參與到革命之中,組織光復上海,並擔任滬軍都督府都督的陳英士就是南社成員。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前抵達南京的十七省代表中,江蘇代表陳陶遺、山西代表景秋陸、廣西代表馬君武、雲南代表呂天民均為南社成員。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教育部次長景秋陸、司法部次長呂天民、實業部次長馬君武、臨時參議院副議長陳陶遺均為南社成員,由此也可以看出南社成員對辛亥革命的貢獻。


參考資料:


1. 姚昆田,南社與辛亥革命,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李海珉,南社興衰紀略,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03期


3. 孫之梅,南社及南社研究,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他曾炮轟總統府,卻裁兵辦免費學校、支持女權運動
近代報刊《時務報》是何時創辦的,它在維新變法中扮演了怎樣角色?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