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中一個無心之舉成就了「坦克騎士」,後期卻是主流戰術

二戰中一個無心之舉成就了「坦克騎士」,後期卻是主流戰術

我們在觀看二戰電影中會經常看到步兵坐在坦克上的鏡頭,如果你單純的認為這只是步兵怕走路才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二戰時坦克已經是很成熟的陸地戰場上的主要兵器,以大量坦克為主要進攻核心而組建起來的裝甲集團軍群,已經成為了交戰各方手中的主要王牌。但隨之而來是步兵和坦克怎樣才能高效協同作戰的問題。沒有步兵的保護坦克將成為活靶子,而沒有坦克的掩護步兵也往往寸步難行。

早期的步坦協同,步兵都是躲在坦克後面,跟著坦克向前移動,由於坦克的移動速度快,步兵行動相對緩慢,使得步坦協同性很差。二戰蘇德戰場上,德軍最初進展神速,使蘇軍損失了大量的機動運輸工具,造成大量步兵無法跟上坦克部隊的步伐,從而失去了保護,於是有人看到坦克機身上可以搭載人員。

沒想到無心插柳卻帶來了很多好處,在裝甲運兵車輛不足的情況下,用坦克搭載步兵,可以加快推進速度,節省士兵體力,提高步坦協同效率,使坦克不再擔心受到側翼攻擊,這種步坦協同方式在二戰後期甚至成為了主流戰術。

為防止步兵從高速行駛的坦克上不慎摔下來,又想到了用繩索把步兵綁在坦克上的辦法,後來T34還特意加裝了扶手,並由此催生了一個特別的兵種「坦克騎兵」。

在城市作戰中,一般需要步坦協同,因為坦克火力猛但是觀察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攻擊,而步兵很脆弱但是可以很好的觀察敵軍。而在作戰時,步兵直接搭乘坦克抵達作戰目標,然後下車作戰伴隨坦克攻擊,通訊聯絡起來效率也會很高。

不管是美國的謝爾曼,還是德國的三號、四號。甚至是本子家的小豆丁們都曾經客串過戰場計程車的角色。但能將坦克搭載步兵演化成為戰術的,還得說是毛熊。畢竟當年在東歐大平原上,「坦克騎士」的威名那也是讓德軍聞風喪膽過的。

當時蘇聯一輛T34中型坦克的外部會乘坐大約8—10名手持波波沙衝鋒槍或者捷格佳廖夫輕機槍的紅軍步兵,這樣步兵既不會被落在坦克後面,也能利用手中自動火力進行射擊。而車外的步兵還可以幫助坦克警戒。消滅可能出現的敵軍士兵,並能為坦克指示目標方位。從這點上來說,坦克騎士戰術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蘇聯坦克兵的生存率。

在戰後,美蘇等國都開始大力發展專用裝甲運輸載具。無論是美製M113裝甲車還是蘇聯BMP1步戰車,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陸軍裝甲機械化水平。不過雖然有了這些裝甲載具,卻依舊不能阻止士兵趴車頂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此人造成29萬日本人死亡,被人質疑時,說一段讓人感動的話
二戰:瓜島爭奪戰 E71 第一次奧斯登山之戰 01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