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P:空氣污染如何影響學齡兒童大腦形態變化?

BP:空氣污染如何影響學齡兒童大腦形態變化?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醫學研究小組:Tong; 審校編輯 |Ernest

本文是針對論文《胎兒期的空氣污染暴露與學齡期兒童大腦形態以及認知功能的關係(Air Pollution Exposure During Fetal Life, Brain Morpholog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ool-Age Children)》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8年3月發表於《Biological Psychiatry》雜誌上,作者來自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伊拉斯姆斯大學醫療中心以及龐培法布拉大學。

研究背景

胎兒期的空氣污染暴露已經被證實與受損的神經發展有關,而目前還不清楚在這一關聯中,大腦的形態是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本文的研究者探究了是否胎兒期的空氣污染暴露會影響到大腦的形態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在胎兒期的空氣污染物暴露與學齡期的認知功能關係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者收集了來自鹿特丹港市的一項基於人群的出生隊列研究的數據(2002-2006年),使用土地利用回歸模型計算胎兒期空氣污染暴露濃度水平,在兒童6-10歲時進行結構神經影像學和認知功能測評(總樣本量為783),研究中的回歸模型都進行了社會經濟因素和生活方式特徵等影響因素的調整。

研究結果

本研究中平均細顆粒物濃度為20.2 mg/m3 (濃度範圍為16.8–28.1 mg/m3)。胎兒期暴露在更高顆粒物濃度水平下的孩童,其兩個腦半球中的幾個區域皮層都更薄,比如:細顆粒物濃度每增加5-mg/m3,右半球胸楔前區大腦皮質薄約0.045 mm。

(註:藍色部分表示與胎兒期暴露在更高空氣污染物濃度相關的大腦皮層較薄的區域,顏色越深表示關聯越強)

楔前葉和延髓中部額葉區的大腦皮層減少部分介導了細顆粒物暴露與受損的抑制性控制之間的關聯。另外,本研究未發現空氣污染與大腦體積的關聯性。

抑制性控制:抑制性控制是一種面對誘惑和衝動行為時的自我調節控制能力,其與成癮行為、注意力缺陷或多動障礙等精神健康問題相關。

(註:胎兒期空氣污染暴露、楔前葉及中間額葉區域皮層厚度(mm)和6-10歲時完成應答任務時抑制錯誤數量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論

胎兒期暴露於空氣細顆粒物污染與學齡兒童大腦皮層結構改變有關,並且這些改變部分介導了胎兒期間暴露於細顆粒物污染與受損的兒童抑制性控制之間的關聯。這些早期的認知功能損傷會對兒童造成長遠的影響,如心理健康障礙風險增加或學習能力下降。

參考文獻:

Guxens, M., Lubczyńska, M. J., Muetzel, R. L., Dalmau-Bueno, A., Jaddoe, V. W. V., Hoek, G., . . . El Marroun, H. (2018). Air Pollution Exposure During Fetal Life, Brain Morpholog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ool-Age Children. Biological Psychiatry. doi: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8.01.016

閱讀論文全文,參與論文討論,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訪問唧唧堂論文庫。

唧唧堂研究人簡介:Tong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 Tong 在唧唧堂所有論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唧唧堂 的精彩文章:

PM:2歲時看太多電視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習慣和性格
NC:神經反應能夠預測友誼?

TAG:唧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