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機營,全部使用火器的新兵種,首次參戰便大獲全勝

神機營,全部使用火器的新兵種,首次參戰便大獲全勝

儘管燕軍的重裝騎兵表現搶眼,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擊敗擁有先進火器的南軍,可並不意味著火器將要在未來的戰爭中被淘汰,因為實踐已經證明,火器在對付那些裝備劍、矛等冷兵器的步兵時是卓有成效的,同時也能夠剋制以弓箭為主要武器的輕裝騎兵。只要善於將火器與各個兵種以及其他兵器配合作戰,無疑能夠在野戰、防禦戰以及水戰中大派用場。

朱棣本人仍然非常重視火器,而火器也在其主政期間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是「神機營」這一全部使用火器的新兵種的組建。

明朝是什麼時候組建專門使用火器的神機營的呢?各種史籍記載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在1410 年(明永樂八年)之前已經著手組建神機營了,並且在這一年的北征中首次使用這支軍隊。它後來與「五軍營」「三千營」合稱「京師三大營」, 成了朱棣賴以克敵的撒手鐧

神機營最初裝備的是清一色的火器,直到朱棣死後的正統年間,當時負責操練該營的明將顧興祖考慮到在風雨陰霾的天氣中不太方便使用火器,才建議列陣時於每隊的前後裝備刀、牌等冷兵器。

根據始編於弘治年間的《大明會典·京營》所載,神機營除了手銃、盞口銃炮、碗口銃炮、神機箭外,還有獨眼神銃、擊賊砭銃、神機炮以及神槍等火器。當然, 上述記載並不意味神機營在永樂年間已經全部擁有這些火器,但還是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

神機炮

神機營由最初的組建到定型,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數從少到多,全盛時編製據說有七萬五千多人,它是世界最早專門裝備火器的新兵種,比歐洲在16 世紀初由西班牙創建的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這支新式軍隊首次參戰是在1410 年與韃靼的戰爭中

永樂年間,明廷為了牽制韃靼,向瓦剌遣使通好,於1409 年(明永樂七年) 正式冊封其頭目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並賜予印誥, 雙方確立了朝貢關係。在此之前,韃靼發生內亂,由於原大汗鬼力赤並非元帝後代,這使得他在重視血統的游牧部落中難以服眾,最終離奇死亡(很可能是在內訌中被弒殺)。另一位自命為元裔的本雅失里隨之被權臣阿魯台等人擁立,繼任為大汗。本雅失里志大才疏,在位期間與明朝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不但殺死了朱棣的使者,還南下長城一線剽掠,致使明軍不得不進行反擊。

靖難功臣淇國公丘福奉命為鎮虜大將軍總兵官,率師十萬,於1409 年7 月進入蒙古草原北征韃靼。然而,丘福過於輕敵,親自帶著千餘人遠離主力,深入蒙古腹地追擊詐敗的敵軍,結果中計,在臚朐河被對手誘入重重的包圍之中而戰死,剩餘的部隊群龍無首,其後也一敗塗地。

丘福失敗的消息傳回中原後,朱棣為了挽回自己的軍事威信,打算親自興師問罪,著手策划出征漠北事宜。

1410 年2 月,經過精心準備的明軍正式由北京啟程,這支隊伍對外號稱「50 萬」, 其中包括過去一大批歸附的蒙古與女真軍人,同時又向朝鮮徵調戰馬,以示得道多助。

全軍到達鳴鑾戍後,於3 月9 日舉行了大閱兵。部隊陣容東西綿亘數十里,氣勢昂揚,朱棣還邀請前來朝貢的瓦剌使者陪同檢閱,以張軍威。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軍中裝備了大量火器,其中戰鬥力比較強的有神機驍騎將軍譚廣統領的馬隊,主要擔任隨駕護衛任務,其編製隸屬於神機營。而神機將軍陳賢也專門負責指揮火器部隊。

據專家研究,當時韃靼能夠動員二三十萬軍民應戰,其統帥仍然是大汗本雅失里、太師阿魯台,此外還有知院失乃乾等人,實力也非常雄厚。

可是,已經深入蒙古腹地的北征大軍於5 月1 日到達韃靼部落牧地臚朐河(即克魯倫河),卻仍未與敵軍大隊人馬相遇。為此,朱棣更加重視偵察敵情。經過努力,軍中將士終於在此後的幾天時間裡在環翠阜等地捕獲了幾個韃靼探子,獲得了一些有用的情報。當中一名探子供稱韃靼發生內訌,大汗本雅失里率一部分人馬向西欲投奔瓦剌,現在已經到達了兀古兒扎河(即克魯倫河北),而太師阿魯台則率另一部分人馬東奔。

針對韃靼已經分散為兩部的事實,朱棣亦改變了以往集中兵力的戰略,轉而採取分兵應付的措施,他把軍隊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其親自帶領追擊本雅失里;另一部分駐紮在新築成的「殺胡城」里,監視東奔的阿魯台部。

一批精銳將士攜帶20 日的口糧,跟隨朱棣上路。於5 月13日在斡難河畔追上了本雅失里。

激戰隨即爆發,親自登山布陣的朱棣指揮先鋒發起進攻,迅速取勝,俘虜了不少韃靼男女以及牲畜、輜重。雖然明蒙兩軍的最高領袖均親臨戰場,但期待已久的較量似乎沒有預料中的那麼激烈,而火器亦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因而只能算是大戰之前的一次熱身。

參戰明軍班師回到臚朐河(朱棣稍早前將之改名為「飲馬河」),與駐紮在「殺胡城」的部隊會師。當明軍搜索到靜虜鎮(兀兒古納河一帶)時,連日來苦心捕捉敵人蛛絲馬跡的朱棣終於有所收穫,他通過諜報得知阿魯台的軍隊聚集在山谷的前面後,立即按捺不住,就像不久之前在斡難河與本雅失里作戰時那樣,親自帶數十名騎兵登上一座山岡偵察敵情並指揮作戰。

明軍依照地形布陣,左右兩路相距寬達數十里,以分進合擊的態勢前進。韃靼軍且戰且退,出沒于山谷間,當退到一個名叫九龍口的地方時,小規模的衝突逐漸升級為激烈的大戰。

明軍首先出動數百名騎兵前出挑戰。展開反擊的大隊韃靼軍人沖向明軍的右哨,正好與神機營碰個正著,一場火花四濺、精彩紛呈的打鬥就此開始,而火器將成為眾人矚目的亮點

蒙古游牧騎兵

向明軍進攻的韃靼軍隊以輕裝騎兵為主,其武器裝備雖然史無明載,但是根據《北虜風俗》等史書的有關描述,可以判斷這些游牧戰士持有鉤槍與刀等近戰兵器,而普遍裝備的遠程武器卻是弓箭。其弓以桑榆為干,取野牛黃羊之角,以鹿皮為膠,再配以皮條為弦(雖長但是力弱)。其箭以柳木製成,以鐵為鏃,比較粗大。這種弓箭能射五十步,射程明顯比神槍短。綜上所述,當韃靼軍進入明軍神槍百步左右的射程範圍內時,就會處於光挨打而不能還手的窘迫狀態。

更重要的是,神機營除了神槍之外,還裝備有各種大小不等的其他火器,包括那些性能先進的金屬管形火器。其中,體形稍大的炮可以放在車輛上面發射,而體形小的槍可以放在架、樁、托的上面發射。因而,神機營用各種火器在戰場上一輪接一輪地射擊,彈丸與箭雨交織紛飛,重創了韃靼軍。

韃靼的首輪大規模反攻被武安侯鄭亨統領的右哨部擊退後,阿魯台親自帶領數千騎兵衝擊朱棣所在的御營。朱棣毫不示弱,率領千餘精銳騎兵衝上前,打得對方落荒而逃。《殊域周咨錄》《明史·譚廣傳》記載譚廣率領的「隨駕護衛馬隊」亦參與了衝鋒,再次彰顯神機營的勇敢氣概。各路大軍跟蹤追擊,深入至回曲津時, 安遠伯柳升又一次用神機銃炮重創了膽敢螳臂擋車的殘敵,只聽見銃聲震動數十里,韃靼人馬紛紛倒斃,甚至產生了一箭貫穿兩人的模範戰例。韃靼名王以下數百十人在潰退的過程中身首異處。阿魯台驚惶失措,一度墜馬,他急忙翻身更換坐騎,攜帶家屬逃得無影無蹤。

本文摘自《明帝國的新技術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最佳應急品:太平洋戰爭中的美軍輕型航母
關於錦衣衛的飛魚服你應該知道這些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