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雲塞上:明代的邊兵戰鬥力到底如何?

風雲塞上:明代的邊兵戰鬥力到底如何?

有朋友問我明代邊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嚴格來說這是個學術問題,涉及面比較廣。我需要從明軍主力部隊變遷開始談起,然後談作為主力的邊軍的情況,最後通過案例來分析邊軍戰鬥力。

明朝後期明軍的核心主力依然是邊軍,在戰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參考同類文章《為什麼說袁崇煥是明末救世的第一人?學術版》、《歷史真相:清軍真的是幾萬人打敗了百萬明軍嗎?》、《為什麼動員十萬人很難?薩爾滸之戰時明軍的動員能力》


1、明軍的主力變遷

明軍的主力兵團最開始是耕戰一體的衛所軍。後來到了永樂時期,京營常備軍形成,數十萬大軍合營訓練,自然是朝廷最強的打擊兵團。

到了土木堡之變,京營損失慘重。之後幾經整頓,但已經不再作為打擊兵團承擔戰略任務。

到了武宗時期,京營已經沒有能力平定劉六劉七起義,邊軍開始進入省直作戰平定起義。這也標誌著邊軍成為朝廷僅有的打擊力量。

戚繼光訓練南兵之類,屬於對邊軍體系的改革,本質上沒有改變邊軍作為朝廷主力軍的情況。

大明邊軍

作為朝廷主力的邊軍,全軍有官兵70萬左右,馬騾30萬匹。分散在九邊。

通帥體系為督撫鎮道,三督分別是薊遼、宣大、陝西三邊總督;九撫,九鎮。後來撫鎮略有增加。

編製以營伍製為主,士兵主要來源是衛所,部分募兵,小部分來自蒙古部落。

九邊

平時的作戰任務,主要是防禦蒙古部落南下,應對游牧騎兵小規模劫掠作戰,部署相對分散。也就形成了邊軍重視騎兵、重視騎射的小規模精銳作戰戰術。

偶爾會出塞趕馬、燒荒、哨探。


萬曆三大征的兩次就是邊軍的巔峰之戰。李如松指揮各邊精銳平定西北叛亂。李如松指揮各邊精銳擊潰小西行長,明軍在壬辰戰爭中擊敗豐成秀吉的部隊。

關寧鐵騎

遼東戰爭開始後,薩爾滸之戰的主力就是杜松的陝西兵,馬芳、李如柏也是邊軍將領。後來一系列戰役都是邊軍承擔的。


在明中葉,邊軍成為明軍的絕對主力,主要應對明蒙衝突,之後的幾次大會戰都是邊軍為主作戰。遼東戰爭意味著舊式邊軍不適合新的戰爭形態,新式邊軍逐步出現。

詳細內容我會在之後分幾篇來寫。


李新峰:《明前期軍事制度研究》

某《明代軍事征伐體系的演化》

「明實錄」

《明史》

《明會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枚明粉 的精彩文章:

各行其是,為什麼北洋海軍成軍後清廷不再給予財政支持

TAG:一枚明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