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戰將于謙:戰功無數,力主抗戰!完

著名戰將于謙:戰功無數,力主抗戰!完

開始時,也先率部深入,以為北京晚就可以攻下,當看到官軍都嚴陣以待時,有些喪氣。叛投也先的太監喜寧鼓動也先,邀請明朝大臣出城迎接上皇英宗,並要索取黃金和絲綢以萬萬計,又邀請于謙及王直、胡等出城談判。景帝都不允許,也先更加喪氣。庚申,也先部下窺何德勝門。于謙令石亨先在空屋裡設下埋伏,派幾名騎兵引誘敵人。敵人出動萬名騎兵迫近明軍,副總兵范廣下令明軍發射火器,伏兵突起攻擊敵軍。

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被炮彈擊斃。敵人又轉攻西直門,都督孫鏜部下抗擊,石亨也分兵趕到,敵軍被擊退。副總兵武興在彰義門攻打敵軍,與都督王敬一起,挫敗了敵軍的前鋒。敵軍正要退卻,而幾百名騎馬的宦官想乘機爭功,便策馬爭先向前衝擊,結果明軍陣勢混亂武興被亂箭射死。敵人追逐到土城,居民們也登上屋頂,在呼殺聲中拿著磚頭石塊投向敵人,殺聲震天。王過和福壽的援兵正好趕來,敵人被迫退卻。兩軍相持五天,也先提出的條件既沒有被接受,作戰又不利,判知不能達到目的,而且聽說明朝的勤王部隊快要趕到,害怕歸路被明軍切斷,於是擁挾上皇英宗從良鄉向西退去。

于謙乘勝調動諸將領兵追擊,把敵人逐出關外才回師。戰後評功,加封于謙為太子少保,總督軍務。于謙說:「在京城四郊築壘抗敵,這已經是卿大夫的恥辱,怎麼還敢受功領賞呢!」他堅決推辭,景帝不同意。於是增兵守備真、保、涿、易各府州,並奏請朝廷派大臣鎮守山西,防止敵寇南侵。景泰元年(1450)三月,總兵朱謙上奏朝廷,有二萬敵軍進攻萬全,景帝敕命范廣擔任總兵官統兵抵禦。不久敵人退去,于謙即請求以重兵駐守居庸關,敵人若來,則出關剿殺,敵人若退則由京城供給糧餉。大同參將許貴上奏,北方有三個人到大同鎮要明廷派使臣講和。

于謙說:「以前派指揮季鐸、岳謙前往談判但是也先卻不講信用,隨即入侵。後來又派通政王復、少卿趙榮前去,也沒有看到上皇就回來了。可見和談是靠不住的。況且我們與他們之間互不相容,是沒有辦法講和的。萬一要談和,他們也會提出無法滿足的要求,我們要接受他們的要求,就等於束手待斃,不接受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興兵擾亂,迫使我們接受他們的講和條件。朱貴是朝廷派駐邊關的武臣,對敵人如此膽怯,怎能抵抗敵人,按軍法應當處死。」朝廷發文加以指責。從此邊關守將個個都主張抗戰堅守,沒有人再敢議論講和的事了。當初,也先之所以提出許多要挾性的條件,都是宦官喜寧為他出的主意。于謙秘密命令大同鎮的守將把他抓獲,殺了頭。

又給王偉出主意誘殺了敵人的間諜小田兒。同時又乘機使用反間計釋放忠勇伯、把台家,答應他們封賜爵位,讓他暗中協助送還上皇。也先開始有送歸上皇的意思,派使臣通報談判條款,京師稍緩解一點。于謙上奏說:「南京是重要的地方,安撫緝查都須派人。中原地區流民多,又遇荒年,要防止聚眾鬧事,請敕令內外守備和各位巡撫加以整頓,把禍患防止在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同時召回那些派出去召募文武官員和鎮守的朝廷官員。」當年八月,上皇在北方已經一年了。也先看到明朝很安定,請求講和,多次派使臣到京,要把上皇送回北京。大臣王直等建議派使臣前往迎接上皇。景帝很不高興地說:「朕本來不願意登帝位,當時推辭不掉,都是諸卿堅持的結果。」

于謙從容不迫地說:「皇帝的位置已定,不可能有其他的變化,現在按道理應當趕快派人把他奉迎回朝。萬一他們有欺詐的言行,到時我會有話可說的。景帝看了看于謙便改變態度說:「我聽取你的意見,聽取你的意見。」於是先後派李實、楊善前往北方,終於把上皇接了回來,這完全是于謙努力的結果,氣上皇回朝後,瓦刺又請求恢復向明朝進貢稱臣。最初也先派遣的貢使不過一百多人,正統十三年達到三千多人,賞賜總是不能滿足,便大舉入侵。現在又要派三千人來朝貢,于謙請求列兵於居庸關以備不測,北京也要排列盛大兵陣,歡宴他們。由於說到和議難以依靠,所以呈上安定邊關的三條策略。「請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遼東各路總兵官,增修防禦設施,加強守備京兵過去分別隸屬五軍、神機、三千各營,雖然各有總兵統率,但是仍不統一,請選擇精銳官兵十五萬人,分為十個營團操練。」團營的編製從此開始執行。

具體編製序列收錄在《明史·兵志》中瓦剌入貢時,每次都帶來過去所虜掠的人。于謙也都上奏朝廷,酬謝他們的使者,前後累計贖回的有幾百人。景帝深知于謙的為人,他所論奏的事沒有不聽從的。景帝曾經派使者到真定、河間採擇野菜,到直沽製造魚乾,于謙一說就立即停止。任用一個人,一定要先悄悄詢問于謙。于謙都如實對答,毫不隱瞞,也不迴避嫌疑怨恨。因此很多沒有被任用的人都埋怨他,任職不如于謙的人也常常嫉妒他。當敵人剛剛撤退時,都御史羅通就立即彈劾于謙登記的功勞簿不真實。御史顧睢說于謙太專橫,干預六部的大事如同內閣一樣上奏執行。于謙根據祖宗朝的制度進行反駁,戶都尚書金濂也上疏爭辯,但說他壞話的人仍然不斷搜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深刻的言詞彈劾他,景帝都力排眾議地使用他,使他的設想和計策得以實施。于謙秉性剛烈,遇到不如意的事,常常用手拍胸感嘆地說:我這一腔熱血,將會灑在何處!」

他看不起那些軟弱怯懦的大臣勛舊、貴戚,因此憤恨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又始終不同意講和,上皇雖然因此得以回朝,但仍不愉快。徐理因為建議南遷,被于謙斥責。因而改名叫有貞,雖然稍有升用,但是仍切齒痛恨于謙。石亨本來因為違反法律被革職,于謙請求皇帝寬恕並留用了他,讓他統領十個團營。石亨由於害怕于謙也不敢放肆,心裡不喜歡于謙。德勝門抗敵的勝利,石亨的功勞不比于謙大,但得了世襲侯爵,內心有愧,於是上疏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景帝下詔讓他回京師任職,于謙推辭了,景帝沒有允許。于謙說:「國家多事,臣的兒子不應該以私恩加以照顧。況且石位居大將,沒有聽說他推薦一個不知名的人,提拔一個行伍出身的士卒,以補益軍隊和國家,而單獨推薦我的兒子,這樣做,公眾的議論能通得過嗎?我對於軍功,儘力杜絕僥倖,決不敢讓我的兒子濫受功賞。」石亨聽了更加惱恨在心。都督張軌因為征苗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因而同內侍曹吉祥等人一向都怨恨于謙。景泰八年(1457)正月壬午,石亨與曹吉祥、有貞等既迎上皇英宗複位,宣諭朝臣完畢後,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押下大牢。誣陷于謙與黃等製造不軌的言論,改立東宮,又與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謀劃迎接冊立襄王的兒子。石亨等主張這種說法,唆使言官上奏。都御史蕭惟禎審判定罪,以謀反的罪名,處以死刑。王文不能忍受這種誣陷,疾言辯解,于謙發笑說:「這是石亨等人的意思,辯解又有什麼用。」上奏後,英宗還猶豫說:「于謙實在是有功勞的。」有貞進一步說:「不殺于謙,奪門恢復帝位這件事就會名義不正。」英宗的主意遂定。丙戌,朝廷改元天順。丁亥,斬殺于謙,將屍體暴露街頭,抄了他的家,家屬充軍邊疆。遂溪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行應當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也應該處死。由於刑部維持原判,這些說法才被停止。千戶白琦又請求書寫于謙的罪狀,刻版印刷後在全國公布一時間,希望討好皇帝取得寵信的人,都拿于謙的事作為話柄于謙死後,石亨的黨徒陳汝言代理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就壞事敗露,貪贓累計巨萬。英宗召大臣去看,不愉快地說:「于謙在景泰朝受到重用,死後沒有多餘的財產,陳汝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資財。」石亨低著頭不能回答。不久邊關報警,英宗滿面憂愁恭順侯吳瑾在旁侍奉說:「假使于謙還活著的話,就一定不會讓敵人這樣猖狂。」英宗無話可說。當年,有貞被石亨中傷,充軍雲南金齒。又過了幾年,石亨也被關到監獄並死在獄中,曹吉祥因謀反而全族被處死。于謙的事情從此大白於天下。明成化初年,于冕被赦免回家,上疏申冤,恢復于謙的官名並賜祭。誥文說:「于謙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會安全,並獨自主持公道,被權臣奸黨所嫉妒。先帝在世時已經知道(于謙)受冤,而我的心裡實在憐愛他的忠誠。」這篇誥文到處傳誦。弘治二年(1489),皇帝採納給事中孫需的建議,贈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在其墳墓處賜建祠堂,題為「旌功」命令有司在年節時拜祭。萬曆中,改謚「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等地都世代祭祀不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烘乾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左寶貴:他的哪些事迹至今被人們傳頌?

TAG:烘乾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