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期名家】岳黔山

【本期名家】岳黔山

主持人語:

[本期名家]岳黔山年富力強,正值藝術創作的豐年,且風格日漸成熟,佳作紛呈。他承擔著中央美術學院重要的教學工作,他的創作體現出當代中國畫正脈在學院教學中的轉化與延展。

——陰澍雨

岳黔山近照

岳黔山,1963年生,貴州貴陽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院創研部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貴州省黔山書畫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榮寶齋畫院、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吞吐自然 意筆縱橫

——岳黔山山水畫、花鳥畫之語言特徵

賈德江

岳黔山專攻中國水墨寫意畫,山水、花鳥皆擅,成績斐然。早年他在貴州家鄉師從劉知白、王振中,深受兩位老師的影響,二人都是山水、花鳥畫兼能的高手,可謂譽滿一方。岳黔山初涉畫壇,就得到這兩位畫壇大家之厚愛,給自己的繪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6年,岳黔山考上大學,赴京問學求師,讀完本科,又修碩士、博士課程。此後十多年裡,他先後得到劉漢、張正恆、王鏞、張立辰、周韶華等名師指導,他的繪畫也更上一層樓。這段時期的經歷也奠定了他在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史論等方面的修養。就此而言,岳黔山是諸多名師共同澆灌培育出的藝術之花。一直以來,岳黔山在繪畫方面可謂勤勉有加,他推崇「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觀念,在繪畫中得山水之清音,獲花鳥之神韻。因此,他的作品得以多次參加全國性的重要畫展,並多次獲獎,可謂名聲日隆,影響漸遠。

岳黔山 榴園高秋 紙本設色 367×146厘米 2015

鑒於他的藝術成就,以及他質樸、敦厚的性格,剛過不惑之年的岳黔山於2007年被調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任教。置身於中國的最高藝術學府,浸染在濃濃的學術氛圍中,岳黔山越發感到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促使他在山水、花鳥畫領域不斷進行更深更廣的藝術探索和研究。此後,他積健為雄、樸厚蒼茂的山水畫個性面貌日趨成熟,他豪強放逸、氣韻高華的花鳥畫風格也逐漸脫穎而出。與此同時,他的山水畫開始由「對景寫生」逐漸轉向「對景創作」,顯示了他畫作「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造化之境。他的花鳥畫則更多地展現出了自然界的生命和諧與盎然生機,用筆老辣遒勁、力能扛鼎,用墨淋漓瀟洒、氣足韻豐。他崇尚水墨,卻不放棄色彩,崇尚大筆揮灑,卻也情系小筆寫意。此外,他還關愛自然,謳歌美好的事物一直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岳黔山 加榜寫生 紙本水墨 50×100厘米 2017

就山水畫創作而言,中國畫壇曾有「北李南潘」之說,北方的李可染和南方的潘天壽兩位大師在藝術成就方面各有千秋。岳黔山的老師王振中、王鏞是李可染的高足,張正恆、張立辰則是潘天壽的弟子,故而他能夠學習到兩者的精髓之處。同時,岳黔山對於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等名家巨匠的作品都做過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回歸傳統,由近及遠,追本溯源,在山水畫歷史的長河中忘情啜飲。當他將范寬、李成、董源、巨然、米芾,到「元四家」的黃、吳、倪、王,再到「明四家」的沈、文、唐、仇,直至「清四僧」的漸江、髡殘、八大、石濤和龔賢等人作品逐一觀摩,並內化於心之後,他的繪畫境界又有了質的提升。就此而言,岳黔山可以說是少數對傳統用功甚深的當代畫家之一。據他的學生介紹,「岳老師在課堂教學上,可以畫出歷代任何一個名家的筆法、墨法、圖式,如數家珍,若臨李可染、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的作品幾可亂真」。可見,岳黔山是一位熔古今於一爐、匯南北於一體的集大成者,其筆墨功底是一流的。

岳黔山 榴園高秋 紙本設色 367×146厘米 2015

由於對傳統筆墨語彙有著全面深入的把握,岳黔山成為當代畫壇筆墨技法最繁複和最有變化的山水畫家。他幾乎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會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使用不同的筆法、墨法、皴法、章法。無疑,李可染、王振中、王鏞一脈抓住「寫生」這一重要環節,繼而推動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思路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近年來,岳黔山差不多每年都要帶領學生到雲貴、皖南、太行山、天山等地方去寫生、創作。在此過程中,他創作出了許多有現實感的,生機勃勃而又清新的作品。他的這些作品給我的印象是深沉雄強、古厚拙勁,流露著金石味,體現在用筆上是老辣蒼勁、凝重堅實,筆筆中鋒,行中有留,如曲鐵斑駁,如壁坼屋漏,如岩石風化。他的用墨則厚重溫潤、虛實相生,以干皴、渴點、略染輔助用筆,可謂墨與筆會,得氣韻生動、氣象蒼茫之境界。他的構圖不求奇險,總是平中求奇,充實、飽滿、豐厚,一切都顯得那麼雄渾、有力、蒼厚、深邃,一切都蘊含著無限的生命力。

岳黔山 鐵石身 紙本水墨 367×288厘米 2017

他的這些作品給我的感覺是豐富,即其畫作表現內容的寬泛和表現手法的多樣。他的作品或取材於壁立千仞的太行,或取材於粗厚蒼茫的燕趙,或取材於秀雅寧靜的雲貴,或取材於積雪滿山的新疆,身處真山實水之中,岳黔山逐漸領悟到,所謂山水畫並非畫山水,而是畫感受。因此,若要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就必須尋找、創立自己特有的表現樣式,也就是自己的藝術語言。因為表現對象的不同及感受的不同,岳黔山的山水畫風格帶有某種多樣性與不確定性。他可以焦墨點線造型,也可以層層積染寫境;他可以水墨沒骨寫雲山,也可以彩墨輝映繪山河。換言之,他的筆墨可以蒼,可以潤,可以簡,可以繁,可以清,可以渾,可以色顯墨輝,可以墨助色韻,可以筆取勝,可以墨出彩,從中不難見到宋人的氣骨、元人的風韻、范寬的雄峻、米芾的雲煙、倪瓚的清逸、王蒙的茂密、石濤的萬點惡墨、龔賢的渾厚蒼茫,以及黃賓虹的含渾無盡。然而,這一切都被岳黔山的大手筆包孕其中並進行了脫胎換骨地改造,繼而也就成為他自己的山、自己的樹、自己的雲,這也就是他自己開拓的一個博大雄深的山水世界。這些作品所抓取和表現的,實際上都是畫家在特定情態下的一種感受和印象,這些作品不僅畫出了畫家的眼中所見,也畫出了他的心中所想,更畫出了他的腦中所思。在我看來,緊緊抓住貼近生活、實境寫生這一基本點,乃是使岳黔山的作品顯得充實而多樣,沒有空洞和重複的樣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岳黔山 懷柔夜山 紙本水墨 46×68厘米 2002

岳黔山的花鳥畫創作是與山水畫創作並行不悖的。他不會因致力于山水畫創作而放棄花鳥畫創作,也不會因潛心花鳥畫創作而冷淡山水畫創作。實際上,他總是「一心二用」,分而治之。岳黔山的花鳥畫多為大寫意之作,和山水畫一樣,他強調畫面的自然氣息。他近期花鳥畫的表現內容大多源自他在雲南西雙版納植物園中的寫生經歷。在此期間,他不斷在觀察自然、感受自然、體驗自然、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提煉出新的程式,創造出了與之相適應的繪畫形式語言,這一繪畫形式語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是他將古人折枝花鳥的小情小趣變為構圖宏闊的大景花鳥,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畫幅巨大。他還直接以如椽大筆縱橫揮灑,對景寫生。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所謂的「寫生」不是指對自然景物進行描摹,而是他根據目識心記、根據傳統理法、根據想像與創造的「對景創作」。這也充分顯示出了岳黔山駕馭大畫的非凡能力和他筆墨的深厚功力。

第二是他突破了大寫意花鳥題材的固有範疇,將那些從未見過的奇花異木,如南椰、象腿蕉、棕櫚、朱槿、西番蓮、炮仗花、非洲芙蓉、曼陀羅、火焰花、滴水觀音、魚尾葵、彎子木等都呈現於筆下,繼而力求在畫面中表現出原始花樹幽深豐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岳黔山 太行山崖 紙本水墨 48×68厘米 2008

第三是他綜合了古今藝術之長。他繼承了水墨大寫意開創者徐渭的落墨為格、放筆直取、淋漓大氣的畫風,吸收了吳昌碩以篆籀入畫、雄渾蒼老的用筆運墨經驗,融入了齊白石「紅花墨葉」法,還有潘天壽奇崛構成的崇高之境,李苦禪墨氣豐厚潤澤的生動景象……上述諸家筆墨的精髓被岳黔山融為己用,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夠在廣取博征、厚積薄發中見出造化自然的活力。

第四是岳黔山以感性生命入畫,因而,他是最少受傳統規範、程式束縛的畫家之一。岳黔山的花鳥也因此顯得立意開闊、氣勢宏偉、磅礴大氣而生機勃勃,給人以尚意、尚勢、尚氣、尚力、尚韻、尚趣的藝術感染力,也充分展現出一種「大花鳥」的精神。

岳黔山 金風颯颯 紙本水墨 280×210厘米 2017

在岳黔山看來,中國畫的傳統是一個發展著的藝術體系,傳統的概念必然隨著現代中國畫家觀念的更新而不斷拓展它的外延,向著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的方向發展。囿於古人的筆墨是行不通的,遊離於傳統也是不可行的。就此而言,好的畫家應該在題材的開拓、筆墨的更新、立意的獨到三個方面融入當代人新的感受、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使中國畫成為有感情、有個性、有生命、有靈性的形象載體。這是岳黔山努力的主要方向,也是給當代中國畫家的啟示之所在。

岳黔山不僅是一位極具天賦又勤奮過人的畫家,他也是一位學養豐厚、年富力強又胸懷坦蕩的學者,這就決定了他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從容地去面對、去思考中國畫的當代使命。就此而言,中國畫的希望和前途正寄托在像岳黔山那樣的,潛心於藝術創作的中青年實幹家身上。

賈德江 出版人、美術評論家

岳黔山 南椰 紙本設色 240×120厘米 2014

我對寫生創作的思考

岳黔山

對於中國畫創作來說,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但創作規律和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結合中國畫理法與筆墨精神,將自然物象的生機和生氣以及生命狀態融入作者性情與審美取向中,以求融情化古,裁出新象。在此情況下,創作的作品才是畫家自然狀態、文化狀態與心靈狀態化合之後的結果。

岳黔山 官峨溝寫生 紙本水墨 68×46厘米 2012

我近些年的創作多為現場寫生創作,無論大小都在現場完成,我個人選擇現場創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現場的形象和姿態非常豐富,畫家可以根據畫面的需要和布局隨意取捨。中國畫的觀察方法是步步看、面面觀,仰觀俯察,遠取其勢,近求其質。因此,畫家在現場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抓住最理想的素材,並深入感受對象的生機以及生命之美;第二,在現場寫生中,畫家可以很準確地將自然物象轉換成筆墨之象。而在畫室中進行創作時,雖然畫家主觀的因素會加強,但是也容易形成概念和套路。現場寫生的好處是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畫家對物象的綜合理解結合起來,這樣表現出來的筆墨就會顯得更加鮮活靈動,充滿生機。同時,畫家又能把自己的感受與情感,審美追求與精神狀態與中國畫的理法規律相融合。所謂「造化於外,心源於內,內外相融,發之於心,行之於筆,立之於象」便是這個意思;第三,現場寫生的創作狀態與在畫室中創作是完全不同的。在大自然里,人在面對打動自己的物象與場景時,可以將現場微妙而敏銳的感受與內心的情緒深刻地表現和抒發出來。正如惲壽平所說:「作畫須有解衣盤礴,旁若無人意,然後化機在手,元氣狼藉,不為先匠所拘而游於法度之外矣。」在我看來,畫家創作時的情緒和狀態至關重要,現場創作有助於畫家放鬆心情,還能夠使畫家更自由地表達胸中之意,寫胸中塊壘,從而達到寄情與暢神的目的。

岳黔山 法輪寺寫生 紙本水墨 46×68厘米 2014

現場創作成功與否的關鍵,首先就在於要理解中國畫的觀察方法並非焦點透視的觀察方法。其次是要深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要知道在現場我們不僅要畫眼中所見,也要畫心中所想,更要畫心中的審美理想。現場創作還需要作者具備三種能力:第一是與主題和畫面相適應的筆墨表現能力,即畫家需要準確地表現出物理、畫理和情理;第二是掌握章法構圖規律和統帥全局的能力;第三要觀點鮮明,行為果斷,充滿激情和衝動的控制能力。

岳黔山 白雲深處 紙本水墨 46×68厘米 2015

我的寫生創作多數都以大寫意表現方式為主,吳昌碩強調的「畫氣不畫形」就是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最好解釋。畫家如要畫好大寫意繪畫,必須要對書畫同源理論有深刻的理解。與之相應,畫家對書法,篆刻的理解深刻與否,很大程度上便決定了他的審美高度。換言之,畫好寫意畫的關鍵就在於畫家對於筆法、墨法、經營位置等要素的處理是否得當。中國的筆墨精神和寫意精神乃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而中國畫也是中國哲學在繪畫領域的產物。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18年第4期)

本文內容版權歸本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美術觀察》雜誌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

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觀察 的精彩文章:

張熙│徐悲鴻的「貓」
【本期名家】劉曙光

TAG:美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