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當初戀得那麼真,如今傷得那麼深,定情詩里女子的被棄命運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當初戀得那麼真,如今傷得那麼深,定情詩里女子的被棄命運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詩中男女見面,相互示好而不是一方的單戀自作多情。女子在心愛的人面前也大膽起來,拋去羞澀的外衣,同樣以炙熱的情意回應。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一笑一顰一回頭晃動的風情,陷入愛情的女子眼裡只看得到一個人。約指為他、雙明珠也為他,誰不會料到後來風雲變了色。

中華文化里,多有描述女子被棄後抑鬱哀怨的詩詞,古代女子少有現代女子堅強果敢,所以縱有傷心淚,也只得全化成詩人筆下的文字,隱隱艾艾流傳後人傳誦。稍為激烈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已算是剛烈的代表。

說史不是我的長項,身為女子,在如今太平盛世下,也只沉於女子個人身上的悲歡離合,陪著哭陪著笑,哭完笑完再看窗外的世界:花還在,綠葉漸茂,一年春又來,已經很感恩了!

耳環又稱耳墜,是戴在耳朵的飾品,古代又稱珥、璫。大部分耳環都是金屬的,有些可能是石頭、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

披羅衣之璀璨兮 ,珥瑤碧之華琚。——曹植《洛神賦》

金絲擰成,綴有紅色瑪瑙和圭形金葉,為漢代扶余族貴族的飾物,可見最初的耳飾以簡約為主.

耳飾起源,其實並不是太美好的, 大多與禁錮、警戒有關。只是後來漸漸發展起來,成了女子的妝飾之一。但我還是最喜歡那個溫暖故事的前半段,相傳古代有一俊俏的姑娘患了眼病,不久雙目失明。一天,有位名醫路遇,見美貌的姑娘受著失明之苦,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在她兩側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銀針。說也怪,這神奇的眼針竟使姑娘重見了天曰為銘記名醫之恩,姑娘專請銀匠精製了一雙耳環戴在耳上。此後姑娘越發眉清目秀,令人羨慕。此事傳開,婦女們紛紛仿效一直流傳至今。後面的不說了,沒有可靠依據,聽聽就好。

河北省博物館藏戰國時期嵌綠松石金耳環: 已無法考證佩戴它的燕國女子面貌如何,空留下這精美的耳環,這又會不是又一個「儒低鬟暗摘明璫,羅巾挹損殘妝」呢。

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金耳飾一對。上鏨刻人物與龍.耳環,墜:小金棒、扁金飾、珍珠、綠松石、花草紋鏤空金托、瑪瑙珠;側掐絲嵌寶為花、人、鳥圖

唐金累絲宮燈耳墜一對

明朝莫氏承訓堂藏品:當時寶石絕大多數來源海外,且不擅於打磨塑形,所以流傳至今的鑲嵌類寶石形狀並不規矩。不過,我覺得以明朝超高的工藝技術去搭配這隨形寶石,倒是越發地靈動起來。

清代首飾:宮燈款仍在繼續,還有一直爭議不斷的點翠首飾。

從來都是物活得比人長,小時迫不及待地去長大,以逃開長輩們沒完沒了的訓誡,真的成人以後,又想著翻到從前的篇章。有故事的不是那些首飾,而是鑄造首飾以及佩戴首飾的人,我們其實看的也不是首飾而是它背後的是與非。

無論是堅貞美人羅敷的「耳中明月珠」,亦或繁欽定情詩里「耳中雙明珠」,還有深深宮牆裡的奼紫嫣紅,在這長長的歲月里都留下了美麗的故事。一路前行的人,越來越感受得到擺脫了禮教的重重束縛是何等的輕鬆,今天的女子,終於不必「猶抱琵琶半遮面」,站在時尚先鋒的女子也不再只為情愛沉淪,佩戴耳飾這種小事情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取悅自己,取悅這一刻的妝扮。

蒂凡尼耳飾

可縱然是這樣,我也不得不問一句:「菇涼,這沉重且長的耳墜一天下來,你的耳朵還好嗎?」

原創整理:銘祥手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祥手工記 的精彩文章:

古代男權下的女子命運多坎坷,新顏替舊總是哀

TAG:銘祥手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