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規矩」,該不該守?

「規矩」,該不該守?

清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

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宜|懷念

談 規 矩

規矩,是圓規和角尺,

也是做事的尺規和法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做事沒有了法度,

也自然無法很好的完成。

遵守規矩,能維繫社會的秩序,

讓人們的生活得以良好的運營。

但是,不是所有時候都應該守「規矩」。

這裡的規矩,

指的是那些不適用於個人和時代的規矩

守規矩不等同於固步自封,頑固不化

也不代表不能適當「打破」規矩,進行創新。

絕大多數規矩都是時代的產物,

是要在特殊時期特殊地點去執行的,

離開了這些特定的條件,

規矩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在快速變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或環境中

墨守陳規,不改革,不創新,

過度依賴於老舊的規矩,

那麼小則帶來不便,干出蠢事;

大則限制了社會的發展,

全人類的發展,

甚至帶來毀滅性的效果。

「守規矩」的反面例子不可計數,

我們都聽說過「鄭人買履」的故事,

講述了一個人,

把量好的尺度落在了家,

到了市場,卻堅持回家取尺度的故事。

我們都會笑話這個人的愚蠢:

「何不試之以足?」。

當然,他的不知變通也造成了

「遂不得履」的結局。

個人如果墨守陳規,不知變通,

那麼他的生活必將充滿了麻煩。

從更大的層面來講,

墨守成規可能能讓企業、

甚至國家衰落,甚至走向滅亡

二十世紀末期,

由於進口手機價格昂貴,利潤極高

於是國產的山寨手機大行其道,

但是當國外手機研發出新技術,

售價降低後,

中國的這些山寨手機行業

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老本行,

因此馬上就被市場淘汰了。

先秦時期,秦國積極變法改革,

而山東六國,不知革新,

最終被秦國各個擊破。

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不計可數,

然而這一切的開始,

都是由於大清王朝在國外科學飛速發展的時期,

沒有提升科學技術,

反而繼續實行封建統治,

甚至閉關鎖國。

最終導致中國由「中央之國」

淪為「東亞病夫」,任人欺辱。

懂得創新,找到更適宜的規矩

會帶來很不錯的成果,

美國經濟蕭條時期,

羅斯福打破了原先不合理的政策,

實施了羅斯福新政,

讓美國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中逐漸復甦。

當然,中國近現代也在進行一系列改革,

抹殺掉那些抑制發展的「舊規矩」,

讓中國的科技,經濟,人文,等等方面

全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讓中國大踏步前進成為了世界強國。

我們要在長期的積累中學會變通

將思想認識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發展,

從實際出發,不被習慣和主觀的偏見束縛,

去打破一些老舊的規矩,

尋找解決問題的新答案。

我們要守規矩,

守適應時代的規矩,

適應個人的規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年外的讀書人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的顏值擔當……
留住最後的年味

TAG:光年外的讀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