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些不好習慣會加重濕氣!兩個食療方,祛濕好輕鬆

這些不好習慣會加重濕氣!兩個食療方,祛濕好輕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狀況,就是一向好像很健康的自己,一向很少去醫院的自己,進來早上起床總是好像沒有睡夠似的,身體變得很沉重,刷牙時候嘴巴不舒服,口氣大,口乾口苦。對著鏡子發現自己容顏憔悴,皮膚油膩多斑暗談無光。

一旦你再伸出自己的舌頭,多數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有裂紋。出現這些狀況,都是因為濕氣搞的鬼。想要遠離這些癥狀,就必須祛濕才行了。

濕氣——萬惡之源

大量病症都是因濕氣而生成的。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氣遇寒則變成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一旦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一旦濕氣重,人就難受了。

濕氣重的危害!

起初濕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

進一步變化,會呈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更加會誘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病症,甚至嚴重腫瘤。

濕氣更加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像皮膚上會呈現長斑長痘,暗黃無光;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精神氣色上就會呈現沒有精神,睏乏無力。

「濕非一病、百病兼之」。因濕熱在人體內部排不出去,因此就會找各類發泄的出口,所以就有多種的外部癥狀表現。「濕熱蘊毒」一旦長期得不到祛除,久而久之可能會誘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痛風和一部分併發症。

什麼習慣會加劇濕氣

1睡眠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日夜裡11點前就睡覺,每日增加一部分鍛煉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能力好壞關係到營養物質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模式就是適量、均衡進食。 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品不易吸收,容易引起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人體造成過氧化物,加劇炎症反應。

3愛靜不愛動

久坐會使人的腦血量不足,引起腦供氧和營養減少,加劇乏力、失眠、記憶力降低等,更加會誘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4愛吃涼的東西

中醫認為,生冷食品、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吸收消化能力停滯,給外邪創造侵入機會。所以不易過量食用,烹飪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怎樣祛除濕氣

除濕砂仁陳皮鯽魚湯

材料:砂仁6g,陳皮1/4個,鯽魚一條,芫荽4棵,生薑3片。

做法:

1、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凈。

2、鯽魚宰凈,去鱗,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

3、先把陳皮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加入鯽魚,滾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

4、加入砂仁稍滾,調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溫中健脾、祛除濕氣。

冬菊砂仁茶

材料:火麻仁,梔子,人蔘,冬瓜,金絲皇菊,藿香,蓮子,甘草,砂仁,線葉金雀花等20種成分。

將烘焙好的材料按照1:1的比例調配,每日泡水喝,每日用量不超過10g就行了。

功效:排毒利濕、清熱利尿,健脾潤燥。

火麻仁,是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種仁,又稱麻子仁、大麻仁、火麻子,秋、冬季採收成熟的果實,晒乾,除去外殼用,亦有不去殼用的,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火麻仁,味甘,性平,能益脾補虛,養陰潤燥,通便。

梔子是中醫常用的中藥,用於治療多種炎症,用梔子可以清熱,消炎、鎮痛。梔子的提取液又有利膽、鎮靜、降壓、抗菌、抑制平滑肌等作用。

除了食療外,也要內外合治,中醫推薦冬季常泡腳,輕鬆有效祛除濕氣!

病由口入,寒從腳生。中醫認為,驅寒祛濕可以泡腳

中醫認為足部是身體經絡的集中處,是第二心臟。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互相影響,而通過疏通經絡氣血,又可以起到醫治臟腑病變的效果。人容易心煩失眠的小雪節氣,最適合泡腳,既能溫暖足部,又可促使血液流動,促進睡眠質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心為王 的精彩文章:

四類食物不適合血壓高的人食用!千萬要忌口
泡腳的四大好處,你不會知道!泡腳雖好,這幾類人卻不適合泡腳

TAG:冷心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