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南開校長之子投筆從戎,25歲血染淞滬戰場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南開校長之子投筆從戎,25歲血染淞滬戰場

文 | 韌霧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南開校長之子投筆從戎,25歲血染淞滬戰場

1944 年12 月28 日,西南聯大從軍同學在圖書館前的合影

電影《無問西東》中的沈光耀,無法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最終違背母命,碧血染長空。他的原型沈崇誨,並非西南聯大學子,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1932年就已畢業。他的確出身名門,父親是曾任京師高等法院院長的大法官沈家彝,外祖父曾任廣東布政使。沈崇誨放棄了在綏遠的優渥工作,投考中央航校(杭州筧橋航校),成為第三期轟炸科學員,畢業後留校任教。1937年淞滬抗戰打響,8月19日沈崇誨所在的空軍第九隊,從安徽廣德基地飛往長江口外的佘山、白龍港一帶海面轟炸日軍艦艇,他在當天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沈崇誨的事例可歌可泣,當年西南聯大也有不少學子,回應著同樣的熱血選擇。今天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矗立著一塊「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上書「聯大先後畢業學生二千餘人,從軍旅者八百餘人。」背面鐫刻著1946年5月4日立碑之時所能收集到的832位從軍學生姓名。因條件所限,這個名單並不完整。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中記載,在長沙臨時大學時期,校方記錄參加抗戰工作離校學生有295人,絕大多數未列入題名。綜合各方數字,在先後進入西南聯大求學的8000多人中,共有1100多人投筆從戎,約佔全校總人數的 14%,這個比例對其時任何一所學校來說都是很高的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南開校長之子投筆從戎,25歲血染淞滬戰場

西南聯大紀念碑

對於學生參軍,政教兩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學生走出象牙塔,抗戰救國是理所應當之事,也有人認為大學生是國家棟樑之材,前線並不缺少幾個扛槍的學生兵,還須加以錘鍊,為抗戰勝利後的國家建設服務。種種爭議與兩難之中,聯大學子們做出了自己的思量選擇。前後大致有三次從軍熱潮。第一次在湘江岸邊,長沙臨時大學要遷至昆明,1400人左右中的820人願意隨校南遷,其餘流散的學生大多投身抗戰,去向主要有三類:直接參加國民革命軍、參加戰地服務團、參加敵後抗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航空志願隊的到來以及中國戰區的成立,需要大批翻譯人員,1941至1942年間,聯大學子紛紛應徵翻譯官。第三次是抗戰末期,政府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鼓勵知識青年從軍,不少學子參加青年遠征軍,奔赴滇緬印前線。

清華校長梅貽琦向來以學生學習為第一要務,不過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做特別處理。1941年他號召聯大外文系三四年級的男同學參軍。1943年在學生並不很積極的情況下(當時就參軍到底是為國效力,還是成為隨後國共鬥爭的利用品,爭議四起),他又發表動員演說,號召應屆四年級、身體合格的男生去當美軍翻譯官,完成這一政治任務。期間,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雖然還在讀聯大二年級,卻提前參軍,後來因此成為沒有獲得聯大畢業證的「肄業」學生;梅貽琦在聯大讀書的二女、三女都在1944年從軍運動中報了名,一時傳為佳話。

響應從軍的「學二代」並不少。比如北大校長蔣夢麟之子蔣仁淵,文學院院長馮友蘭之子馮鍾遼,志願去參戰部隊當軍事譯員;聯大訓導長查良釗之子查瑞傳,任參戰汽車部隊駕駛兵;聯大哲學系學生熊秉明,父親是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後成為著名的美術家、法國巴黎大學教授,當時也棄學從軍。聯大學子陶渝生,是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陶孟和的公子,選擇與同學一起當軍事譯員。而南開校長張伯苓之子張錫祜,早在1931年就棄學投軍,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1938年在淞滬會戰中犧牲,年僅25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南開校長之子投筆從戎,25歲血染淞滬戰場

1942 年,騎著自行車的許淵沖。他從軍後被徵調進入美軍空軍總部機要秘書室擔任翻譯

參軍後做出成績者不乏其人。比如著名翻譯家許淵沖,1941年報名參軍做英文翻譯,當眾急救場,將「三民主義」翻譯成「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而讓陳納德刮目相看。他被徵調進入美軍空軍總部機要秘書室工作,主要是將每天昆明行營的軍事情報翻譯成英文,送交給指揮空軍作戰的陳納德,陳納德根據情報為所屬兩個中隊的飛機分配任務。一次他翻譯的情報中說有一艘日本軍艦到達海防,準備登陸的士兵有若干人,飛機有若干架,進駐河內機場。機要秘書分析,日軍很可能會對昆明進行空襲,讓許淵沖火速將其譯成英文,專車送他轉交情報給陳納德。根據這份情報,陳納德和中國空軍總指揮毛邦初少將把地圖上的艦隻、飛機數目作了相應的調整。第二天,日機果然突襲昆明,但飛虎隊早有準備,不等敵機在市區投彈就進行攔截,將其紛紛擊落在滇池上空。自此,日機不敢再來昆明。陳納德給許淵沖頒發了鍍金的「飛虎章」,肯定獎勵他的工作。許淵沖服務到1942年,後回到聯大復學。為紀念二戰期間中國戰區的戰績,美國總統於1945年授給做出卓越功績的人員以銅質自由勳章,名單共有300餘人,上至傅作義等高級將領,下至軍官、技術人員等。52名受獎的翻譯官中有西南聯大學生16人,代表聯大所有從事翻譯員工作的同學獲得了這項榮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是如何邊旅遊邊掙錢的?詩中從來不提,但證明他確實很有頭腦
新生政權為何不急於解決與英法等國的關係?「不著急」里有大智慧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