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矜霖:活在海里的青蛙,要奏自由的音樂

王矜霖:活在海里的青蛙,要奏自由的音樂

她媽媽不喜歡我

 再見少年

王矜霖 

00:00/03:25

我是王矜霖,90後創作型歌手、演員,出生在哈爾濱市巴彥縣,17歲來北京上學。創作《她媽媽不喜歡我》,並演唱。

我小時候的特長是體育,特別想當足球運動員,但我的家鄉環境有限,就沒去踢足球。我跑的很快,初中去了田徑隊,專項是110米欄,跟劉翔練的項目一樣。

現在我家鄉中學組的記錄,仍是我保持的,好像是17秒1。

在東北練體育很辛苦,特別是跑田徑,我的家鄉在縣城,上學是另一個縣城呼蘭縣,在那裡的體校練了不到一年,就回到普通初中。

小時候,我得過一種病,叫妥瑞氏症,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奇怪的聲音。越小越難控制自己。上課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影響同學聽課,自己也覺得不開心。所以,我想逃避教室的寂靜,不喜歡在課堂里待著。

我當時文科不錯,很喜歡寫東西。開始接觸音樂,是十三四歲的時候,我成長的年代,Beyond的歌其實有點久了,但在我們縣城,依然流行。

無意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我的一個舅舅說,咱們組個樂隊吧!我們四個人什麼都不會,就分工,你去彈琴,你來唱歌,誰打鼓,誰學貝斯。

那之後,我買了把吉他練習。到最後,那些人沒在練,而我再也沒有放下吉他。

我很用心在學,越來越喜歡。我媽從沒見我,對一件事那麼認真。剛學吉他不久,我就寫歌了,寫的怎樣無人評判,就知道自己會寫。

那段時間,沉浸在彈吉他的狀態里。內心下決心,以後要做音樂。當時,沒覺得自己能唱,不是想當歌手,而是學音樂製作。

某個暑假,家裡有親戚在工地,讓我去實習一下,到工地幫人開票,感受一下,工地生活的艱苦。

我就去了,邊練吉他,邊在工地給人開票。突然有一瞬間,我覺得,哇!一輩子要這樣在一個地方度過嗎?在那裡,我能看到自己60歲的樣子。

只有一把吉他陪在我身邊,我對自己說,不行,一輩子還是要按自己心裡想的做一次!

17歲,我選擇來北京,住在通州,到現代音樂學院學習。我希望能夠用上寫歌的才華,選擇了音樂製作專業,編曲方向。

上大三的時候,電視上已經有很成功的選秀節目,我想讓人知道自己的作品。

剛好我的爺爺奶奶正在杭州旅遊。他們說,快來找我們吧,咱們一起溜達。

我就到了杭州,順便在杭州賽區報了《快樂男聲》。我此前看過選秀節目。那時就想,有一天,我有沒有可能也上去唱歌,只是敢想一想,沒想到能實現。

這次真的報名了,參賽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帶了個帽子,覺得挺好玩,那個帽子讓很多人記住我。

我跟導演說,有沒有「帕斯卡」?「帕斯卡」是直接晉級的名額。不經意間,上了那天《快樂男聲》網站頭條:選手大膽索要帕斯卡。其實,我真是無心的。

我參加節目,是想唱自己的作品,讓一些公司聽到,了解我寫歌的能力,去一家唱片公司當製作助理,慢慢當製作人。

20歲,我還像個小孩,但想的很明白,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通過了複賽,進入杭州賽區的決賽,唱的都是自己的歌,當時一個人漂泊在外,很想媽媽,很想家。唱的歌曲叫《活在海里的青蛙》。

活在海里的青蛙

 非同凡響門徒作品

王矜霖 

00:00/03:36

那是迄今為止,我寫的最感動自己的一首歌。只有那個時期,才可以寫出那樣的歌,寫給媽媽的。

「活在海里的青蛙」,青蛙是出自井底或池塘,我就像井底的青蛙,很渺小,跳出了我們家「那口井」(小城鎮),來到北京這個汪洋大海。

我該怎麼活呢?不知道。那首歌給不出答案,只寫出了我的疑慮。有很多的矛盾,體現在裡面。

很多小地方出來,到大城市打拚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在台上,我哭著唱那首歌,唱完之後,評委在哭,現場觀眾也在哭。一起來唱歌的選手,都在後台掉眼淚,那是最真實的情緒。

因為一首歌,觸動到每個人的心弦,我認識到歌曲的力量,感受到唱歌的快樂。

當時,作為評委的新加坡著名音樂人許環良老師,說了一句話,對我是很大的鼓舞。他說,這才是唱作歌手的典範。

那是我人生中很重要、很幸運的一年,那年我決定要做歌手。

雖然,我那時的音樂沒那麼完美,完整,但那種自然的狀態,是現在很難找回的。

做出一個東西,傳遞出來之後,對方是什麼感受,我能清晰預知。

這首歌使我直接進入《快樂男聲》全國總決賽。

之後我就去了長沙,參加全國300強。我還是唱自己的作品,宋柯老師是評委,他對我的印象很深,說小夥子寫的不錯,這類的話。其實我以前去過他的公司,想當助理,被拒之門外。

唱完之後,宋柯說,好久沒見到一個這麼寫歌的年輕人。

但是,我被淘汰了。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很沮喪的回到北京。但心裡明白,我是所有選手裡面,唱歌創作最出色的。

在家裡待了幾天,又比了一個復活賽,把我「復活」了。原來是宋柯老師點名,王矜霖這個孩子,一定要回來。

就這樣,我又回到長沙,在16進10,面臨簽約這一關,我又被淘汰了。

王矜霖與S.H.E組合EIIa和SeIina

通過這次比賽,我知道自己能唱了。那時候,許環良老師把我簽到海蝶唱片,我正式成為一名歌手。在海蝶,我發了人生中第一首單曲——《活在海里的青蛙》。

當時林俊傑也在海蝶,我是他的師弟,我就想將來會不會也成為JJ。

那時,年輕人很少有這種機會,我開始做白日夢一樣,想要出名,當明星,想很多東西,行動力卻很差,沒有很認真付出努力。以至於就發了一首歌,感覺自己在迅速墜落。

第二年,我和海蝶解約了。

我開始了一段漂泊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該幹嘛,我拿著吉他到後海,找酒吧唱歌。但我又很少唱別人的歌,後海沒人要我唱歌。

這是我人生到現在,最低谷的一個時期,已經大學畢業,沒有收入,不知未來怎樣。但那時候,自己寫了很多歌,我第一張專輯《再見,少年》,有兩首歌是那個時期寫的。

持續了一年多,零收入待在北京。在北京,你有一塊錢,可能也餓不死,有一萬塊錢,可能一頓飯吃光,這座城市層次很寬,很有包容性,給了很多人實現夢想的機會。

脫離那個病的困擾,也是來北京以後,我向身邊朋友公開說了,讓他們能理解我,心裡反而更放鬆一些。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里能控制住。

後來,我在海蝶時期的音樂老師,把我推薦給金牌大風,公司想簽新人,聽完我寫的歌,就簽約了。

一共簽了八個人,經過一段時間培訓,最後剩下我一個。

有一天早上,公司把我叫過來說,快準備歌,要發專輯了。這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夢想將要實現的時刻,你往往會更冷靜,覺得有點半夢半醒,它也很真實,但沒有預估那種開心到不行的狀態。

這時候,央視綜藝頻道《中國好歌曲》開始籌辦,節目要讓音樂創作人成為主角,我特別感興趣。給了節目兩首歌《他媽媽不喜歡我》《散了之後》,我都很喜歡。

團隊也在爭執,用哪一首。導演問我,你想唱哪一首?我說,還是《她媽媽不喜歡我》。這是社會型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面對,尤其是中國年輕的男生。

女生也可能面對,婆婆不喜歡我。可能是你的職業,或跟地域有關。

中國人結婚,傾向於兩個家庭之間的事,其實沒那麼複雜,愛情首先還是兩個人的事。

創作這首歌的時候,先有了曲子。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哎,女朋友的媽媽不喜歡我。這勾起了我的回憶。

還在老家時,我喜歡一個女孩子,她媽媽也不喜歡我。

那時17歲,女生的媽媽聽說,有人在追求她女兒,女生媽媽可能是老師。發來簡訊說,離我的女兒遠一點,你們不合適,不是一路人,你是做音樂的什麼什麼。

那時候,我們其實就是朋友,男生女生一起出來玩,大家一起唱歌,逛街。我那時很靦腆,也沒表白什麼。

中國太多年輕人面對這種問題,兩個人相處,為什麼要管這麼多呢。人生永遠是自己的。

我就按照曲調,試唱第一句「她媽媽不喜歡我」,主題一出來,就找到感覺,一氣呵成寫出來。後面副歌部分,加了點憤怒的感情。

我沒想到,唱這首歌的時候,進入副歌之前,劉歡、楊坤、周華健、蔡健雅,四位老師全都推了。

走在街上,開始有人認出我來。快男時期,出現了第一波喜歡我的朋友,好歌曲之後,又有很多朋友喜歡我的歌,有些人一直支持了我八年,我跟他們就像朋友一樣,不會有歌迷偶像的距離。

這兩年想想,其實父母擔心兒女的感情問題,也是出於對自己孩子的保護。

現在回頭看,我會把後面的副歌再改一下。

後來,金牌大風被收購,我又幸運的簽入華納。2015年11月,在那裡出了自己人生第一張專輯《再見,少年》。

十首曲都是自己寫的,寫了四首詞,另六首詞是我的好搭檔張暢填的。

那張專輯也有遺憾,因為這些遺憾,也讓我更堅定了一個信念,以後的每一首作品,都用盡全力。

僅依靠做音樂,在北京生活並不容易。我從2017年,開始嘗試拍戲,一年拍了6、7部戲。

行里有句話,「唱歌的拍戲容易,拍戲的唱歌難。」

做音樂對人的要求更高,音樂需要很多專業的東西支撐著。拍戲是一種狀態。

王矜霖獲music radio「內地最具潛力新人獎」

我拍的第一部戲是個網路電影。我愛看電影、看戲,演過之後,好不好自己知道。到現在演了6、7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演戲很不容易,拍戲對我來講,還是新人。

我經常跑劇組,很多人會說,你的歌我聽過,但他們會想,你的戲怎麼樣。試戲的導演經常會說,比想像中要好。

演戲跟音樂有相通的地方,我在舞台上也是一種表演,唱一首慢歌,要入戲的去唱,唱一首快歌,讓自己的狀態帶動全場。

遺忘的勇敢

 遺忘的勇敢

王矜霖 

00:00/05:15

現在,我也是一名音樂製作人,我很幸運製作了一部很好的網劇《二分之一美少年》的OST(原聲帶)並演唱。其中《遺忘的勇敢》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未來,我想發一張沒有遺憾的專輯。演戲可以解放我在音樂上的壓力,我希望自己的音樂更自由,更真誠。

我在東城和望京生活多一些,經常遛狗、買菜,跟大爺大媽們聊天,跟他們嘮嗑。我到公園也跟他們聊天,老人們也無聊,聊天挺開心。買菜的時候,我發現菜市場大部分是老人,很少有子女陪著,回家跟子女不一定能聊多少。所以,我寫了一首關於老人的歌,希望有機會與大家分享。

我是個特別注重生活感的人,經常坐地鐵,坐公交,作為一個創作者,這是生活最真實的來源,也讓我的內心感到溫暖。

徐杭,作家、出版人,人在北京故事主編

著有《泡菜韓史》《生煎日本現代史》《有趣韓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在北京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人在北京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