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二戰勝利頭盔——蘇聯SSH-40鋼盔

二戰勝利頭盔——蘇聯SSH-40鋼盔

在關於蘇聯的二戰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蘇軍帶著一種有波浪邊緣的鋼盔,伴隨蘇聯士兵從衛國戰爭爆發到攻入柏林,是二戰著名三大頭盔之一。而且在戰後蘇聯(俄羅斯)的每次勝利閱兵上,也能看到穿著二戰蘇軍服裝的方陣帶著這款頭盔,和M1頭盔是二戰美軍的標誌一樣,SSH-40也是蘇軍在二戰的標誌。

SSH40蘇聯第二款自己研發生產的頭盔, Sh是「Stalnoy Shlyem」(意為Steel Helmet)的縮寫,列裝於1940年,俄文書寫為СШ- 40。後來蘇軍又列裝了SSH60,和SSH40盔型一樣,不過通過鉚釘位置,懸掛結構可以區分。

頭戴亞德里安式鋼盔的蘇軍中尉

鑲上大紅星的亞德里安,蘇聯命名M15鋼盔

蘇聯最早使用的頭盔並不是國產,而是法國亞德里安頭盔。亞德里安頭盔曾大量出口世界各地,俄國,美國都有使用過,包括我國在在解放前廣西軍也曾大量使用。

SSH36頭盔

真的是蘇軍不是德軍

後來蘇軍第一款自己設計生產的頭盔是SSH36,頭盔頂部依然有亞德里安的影子,不過頭盔邊緣大波浪非常明顯,奠定了蘇軍鋼盔的風格,從SSH36到SSH40、SSH60、SSH68,蘇軍鋼盔大波浪邊緣一脈相承。

有趣的是SSH36佩戴效果很像德軍。

SSH40外形還是很不錯的,帶上也挺好看。在耳朵上方位置有6個鉚釘,是用來固定盔內懸掛的,也是區分SSH40和SSH60的重要標誌。SSH40頭盔6個鉚釘是在一條線上,而SSH60是一上兩下分布。

內部懸掛,非常寒酸,連個汗圈都沒有。就是通過鉚釘固定三塊皮革,頂部用繩子穿在一起,形成三片瓦結構。

每塊皮革背面有一個厚墊子。下顎帶為帆布材料,固定在兩側,二戰後部分SSH40的下顎帶為皮製。

聽說二戰期間有個更加簡陋的版本SSH40,三款皮革換成了三塊布。

到了SSH60鋼盔,懸掛終於升級了,三片瓦變成了四片瓦。

油印標籤,方塊內上面一行為尺碼,下面為生產廠家和生產年份。

後期上色的歷史照片中的SSH-40

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的SSH-40

SSH-40一直用到1960年SSH-60出現,不過並沒有完全被淘汰,到車臣戰爭仍見有使用。除了蘇聯自用,SSH-40還大量出口到前蘇聯各衛星國。

還在使用SSH40的朝鮮人民軍

加了VSR迷彩盔罩的SSH4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甲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中二病」:美國空軍傳統中設計感最驚悚的嘉獎——榮譽大寶劍

TAG:戰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