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一800歲「茶樹王」開摘 一斤茶曾賣12萬元

浙江一800歲「茶樹王」開摘 一斤茶曾賣12萬元

淳安鳩坑老茶樹開摘 800歲「茶樹王」,一斤茶曾賣12萬元

浙江在線4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章煒)800年前的淳安鳩坑是什麼樣子?那座山和現在一樣嗎?山腳也有三三兩兩幾戶人家嗎?村民們也種茶葉嗎?

幾乎沒人能準確地描述這一切,只有「茶樹王」。它站在這個海拔600米左右的地方,見證了人們800年來的生活。

最近,這株樹齡超過800年的「茶樹王」開摘——好多人支起人字梯邊采邊笑:茶王的茶青這麼好,今年又是一個好茶年。

據了解,這株茶樹王高6米,樹冠直徑最大處約11米,一年能產青葉約70斤(合干茶18斤)。茶樹王上摘下來的二兩半干茶曾拍出過3萬元的高價(12萬元/斤)。

而有關茶樹王的神奇,更是口口相傳,在周邊茶農心裡蔓延……

茶王800多歲

長成於南宋年間

王風雷,杭州淳安鳩坑鄉茶葉專管員,說起茶王樹如數家珍。

「兩三天前試摘了一些青葉,加工後,品質、顏色、香味都不錯。」他說,因為是老茶樹,所以茶期和烏牛早、龍井43等品種相比要相對遲一點,但茶葉的品質是很好的。「第一,鳩坑老茶種,從不修剪樹枝;第二,從不施加化肥;第三,海拔600米,也相對較高。」他認為幾個方面的綜合因素造就了茶王的品質。

據王風雷介紹,這棵茶樹在千島湖鳩坑鄉聯塘村生長了800餘年,按時間推算長成於南宋年間。

鳩坑茶在唐代時就享有盛譽。唐代文學家、翰林學士李肇的《唐國史補》就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湖州有顧渚之紫筍,……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睦州有鳩坑……。」茶聖陸羽也在《茶經》里記載了睦州鳩坑茶。

「不說這棵茶樹的地位和稀有程度,至少它是一個實物佐證,印證了當地自古產好茶。」王風雷說,鳩坑鄉不僅只有這一棵老茶樹,陳家山村還有3株約700歲的茶樹,常青村還有7株約300年的茶樹。正是這些老茶樹積澱了鳩坑的茶文化,也見證了當地的茶種變遷。

記者了解到,今年「茶王」新摘下來的茶葉並不多,有限的幾兩茶葉大多被附近的村民「瓜分」嘗鮮。「茶王」的開摘也標誌著鳩坑大葉種春茶全面進入採摘期。「茶王不摘葉,茶樹不下青。」茶農們說,一般他們會等到茶王開摘才會正式采青制茶。

一棵樹採茶18斤

茶農心中神一樣的存在

人們有印象的茶王唯一一次修剪茶枝,發生在2013年春天。頭一年冬天大寒,茶王受凍嚴重,部分枝條被凍傷凍枯,到次年開春前,附近的村民自發給茶王修剪枝條。好在春暖後,茶王又恢復了活力,一切如常。

「茶王大啊,摘葉的時候需要很多人一起幫忙。」聯塘村一位村民說,樹太高,往往要搭梯子;樹冠太寬,估計要二三十人才能合圍。茶葉的產量年年差不多,將近一百斤青葉。「成熟後的茶王葉子有將近巴掌大小,是龍井43號茶葉的6~7倍。而摘的青葉也是芽頭,你們說這茶葉好不好?」

王風雷的數據更加詳實,他說最近幾年茶王的青葉產量都維持在70斤(干茶約十七八斤)左右,其灌木型茶樹高6米、長約11米、寬約8米,可能是浙江省樹齡最長、樹冠體積最大的茶樹。「從2001年開始有關部門對它進行專門保護,目前來看,茶王十分健康。」王風雷說。

一般的茶樹年年修枝,產茶量不會超過半斤青葉——也就是說,茶王一株抵普通茶樹140株。

這株茶樹在周邊村莊茶農的心裡,就像神一樣的存在。

茶樹王曾拍出高價

每斤12萬元

對茶王的管理現在已經細緻入微,包括日常保護、除草、施肥、摘葉。干茶,只要有足夠的運氣,大家或許都可以嘗一嘗,但市場上卻不再售賣。看來,想嘗一口得靠人品。

「採茶的時候,遊客、村民都會要求嘗鮮,人數總是超過茶量。」茶王主人說,茶王十分稀少,茶湯彌足珍貴。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的一次拍賣活動中,100克采自茶樹王的鳩坑毛尖以22000元高價被拍走;2016年第八屆千島湖·鳩坑茶文化節暨茶樹王開採儀式上也拍過一次,二兩半茶葉經過數輪激烈競拍,最終以三萬元的高價落槌。

當然,鳩坑種和鳩坑茶的珍貴不僅僅體現在價格上,它是全國唯一用「鳩坑地名」命名的茶樹良種和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的有性系國種「茶葉」;鳩坑種也是浙江省茶樹種唯一有性系品種,在全國各地的雲南、安徽、江蘇、湖南、湖北、山東、四川和甘肅等省均有大面積栽培,同時也被日本、俄羅斯、印度、越南等10餘個國家引種並獲得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心之所向 茶香披靡
花果山巷子里,有間茶室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