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珍惜明天,過好今天——讀《白事會》

珍惜明天,過好今天——讀《白事會》

GIF

文 | 魯珊

「我們可能更知道怎麼過好每一天,對不好的,還真不往心裡去。我們心裡不裝這個。」

對於生老病死,對於死亡,「大了」比一般人有著更深刻、更獨到的理解。

《白事會》從「大了」——入殮師,這個社會中獨特行業從業者的視角出發,通過質樸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死亡」故事。但神奇的是,雖然作品中描述談論的都是與死亡有關的事,但並沒有讓讀者感覺到消極悲觀。相反,讀者能從樸素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寫它們的目的:通過每個小故事,讓讀者不再那麼恐懼死亡,鼓勵更多的人能夠正視、面對死亡,從而使活著的人能更懂得珍惜生命,重視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大了」,是天津人對白事從業者獨具本地特色的稱呼。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大了目睹了各類人群面對死亡的態度。《白事會》更是用頗為黑色幽默的語言,講訴了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妙趣橫生的白事故事,讓讀者如聽相聲般閱讀文字,進而引發對生與死的思考。

「在生命的這趟公車上。死神就是個小偷,生命是貴重物品。而我想做那個司機師傅。」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沒法左右。但是這個自然規律的道理,即使是經歷過無數次白事的大了,面對一個從小失去父母、由奶奶帶大的5歲孩子,向其解釋奶奶已經死了,也是很難說清楚這死亡意味著什麼。失去至親的痛苦,與成年人的痛哭流涕的表達方式不同,懵懂無知的孩童則是通過試圖想用拔白頭髮來喚醒奶奶的方式,以此來挽回至親。

在《奶奶的白頭髮》這一篇中,作者通過第三人稱視角,描述了一樁看似平常的白事,告訴讀者在死亡面前,人類的無能為力,同時也深刻描畫了人世間最可貴、最催人淚下的骨肉親情,引發讀者對親情的思考和重視。

生命可能在我們擁有的時候,是被我們完全忽視的,只有在死來臨的時候,生命沒了不再是你的了,我們才突然發現它的珍貴。

《泰森的葬禮》可能是所有篇章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篇了,可能是因為相近的三十而立的年紀——35歲,相似的心態——覺得死神離自己還很遙遠,一樣的充滿牽掛——家人、朋友。看完以後,我思考了良久,反覆對比了自己現在的生活,總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大把時間、大把精力,一直像一塊鐘錶一般在忙忙碌碌中活著,卻忘記了除了工作、忙碌,還有許多東西對我來講彌足珍貴——健康、家人、朋友……跟文中的主人公泰森一樣,我也會參加葬禮,感覺好像死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參加追悼會跟開會一樣。但是,真的面臨死亡,我們是否還能那麼淡然,那麼置身事外?泰森用他最後的時間告訴我們,擁有生命,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從前以為那些所有重要的,其實一點都不重要。活著,健康的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到了該死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那樣已經太晚了。

如果死不能選擇只能有一種樣子,那活著可以有無數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面對死亡,終有那一天,任何人無法逃脫。但是活著,我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在生命可長可短的歲月里,選擇充實的,充滿感激的,珍惜好每一個明天的,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個今天的活著,才能讓我們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讓自己的一生不留遺憾。

珍惜明天,過好今天,不為別的,只因,生活仍在繼續……

『社科』『文學』『大醫』『外文』『親子』

即可加入稻讀公社微信交流群

- THE END -

責任編輯/老刀

圖文編輯/楠柯Sharon

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稻讀公社 的精彩文章:

談買書、藏書之樂
堅持不懈的信念——《老人與海》讀後感

TAG:稻讀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