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傅雷的理想主義

傅雷的理想主義

喜歡你

 我是歌手第四季 第6期: 踢館賽

徐佳瑩 

00:00/04:14

17年的時候,我回鄭州,和父母參加了一場主題為心理諮詢和心理療愈的活動。其中有一個細節讓我非常困惑,主持人說:「請想像你對面站著的是你的子女(其實大家都是不熟悉的陌生人。。。)」我當時在想怎麼樣把對面的那位大叔想像成我的兒子呢,接著主持人說了很多感人的話,總之就是關於養育啊精心呵護啊之類的,又加上了非常讓人動容的背景音樂,當時的我非常尷尬的無法入戲,突然就聽見旁邊的一位姐姐哇哇哇的哭了起來,一抬頭,才發現原來好多人都已經開始流淚。沒哭的都是看起來比我還小的小孩,我在想,為什麼我們會沒有感覺呢?後來我明白了,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沒有生養過子女,就沒有辦法體會那是什麼樣一種感覺。所以我選擇去閱讀《傅雷家書》,我想看看在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眼裡,對自己的孩子是怎樣一種態度,期待。

這種態度、期待必然是非常複雜的,傅雷曾在家書里不止一次的表達過對傅聰的想念之情,讀起來不禁讓人動容:

「四月十日上午九時半至十一時,聽北京電台廣播你彈的Berceuse(搖籃曲)和一支Mazurka(瑪祖卡),一邊聽,一邊說不出有多少感觸。耳朵里聽的是你彈的音樂,可是心裡已經沒有把握孩子對於我們的感情怎樣——否則怎麼會沒有信呢?——真的,孩子,你萬萬想不到我跟你媽媽這一個月來的精神上的波動,除非你將來也有了孩子,而且也是一個像你這樣的孩子!」

我上中學那會兒,語文課本里就有一篇節選自《傅雷家書》的兩則書信,因為是寫給自己孩子的,所以文章非常真切,自然和誠實,感受到的都是傅雷夫婦即時即刻的心之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

但是十幾歲的高中生,少年不知愁滋味,哪裡懂得這些個道理,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觸,然而現在再看,卻覺得彌足珍貴,豁然開朗。

傅雷用其五十多年的人生歷練,經驗,教訓,嘔心瀝血向孩子傾訴,彷彿看到了我爸爸在我耳邊跟我說話,我爸也是很愛教育人的。。。。

傅雷的書信範圍大到為人事業藝術,小到穿衣吃飯花錢談戀愛,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夫婦二人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傅雷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妻子朱梅馥為數不多的給傅聰的信件中透漏出一二。

《傅雷家書》不僅在教人如何為人父母,也在警戒世人該怎樣做人子女,更在指引著我們,對生活,對工作,該有怎樣的態度和追求。

傅雷教導傅聰要有計劃地工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時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術」。

他說:「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所以總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授以家庭經濟計劃的經驗和心得。

他不時為兒子準備書,或是推薦好書,指導他們多看正經書,不能光把時間用於消遣讀物。

他還總是細心地指齣兒子的書信中的錯誤,他告訴傅聰該如何用豐富的詞語表達感情。

當然,他們還一起探討鋼琴演奏的技巧,彼此分享對藝術的感受和看法。

幾十年前父母與子女間的對話,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多多。

這樣的家書在1966年嘎然而止,看到傅雷夫婦棄世之前的遺書,那冤屈難辨的屈辱、無人能顧的孤寂,讓人悵惋。他們最終也沒能等回自己親愛的兒子,生命就這樣遺憾地划上了終止符。多年後,當傅聰的兒子可以閱讀這些書信時,他會對自己的祖父母作何感想?又會怎樣去理解那出在顛倒昏暗的年代裡上演的人生悲劇?

可是即使這是一本可以經歷時間拷問的書,很多時候我讀得也並不愉快。傅雷對傅聰的期望太高了,之所以事無巨細的寫信,都只是希望兒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念生活。我可以感受到一個長輩的質問、追責,感到心口發緊,而感受不到寫信者的任何幸福感和快樂。傅雷內心活的太悲劇了,這悲劇性的性格和他悲慘的童年有關,年幼喪服,寡母嚴苛。朱梅馥說她愛傅雷,包容他,是因為她深深的理解這種痛苦,這裡面有很大的憐憫和同情的成分。傅聰雖然成為了一個備受尊重的藝術家,但是和傅雷對他的期望估計相去甚遠吧。我相信傅聰也深深地收到父親的影響,這種沉重感將伴隨他的一生。

說道父母教育,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人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人開明的對待自己的子女。我也非常感謝爸媽對於我的生活沒有更多的橫加干涉,自己去體味失敗痛苦孤獨的滋味,然後再成長,不是更牢固嗎?所以我覺得父母的教育平衡很重要,但是平衡很難。

或許,傅雷的思想放在現當代來說已經不能成為主流,千禧一代更注重及時行樂,物質享受。但是傅雷的這種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才造就了他翻譯事業的偉大成就。他的妻子朱梅馥在給傅聰的書信中寫道:

「修理的房子,還沒有干透,爸爸還在三樓工作,他對工作的有規律,你是深知的。福爾德的作品譯了三分之二,每天總得十個小時以上,預計九月可出版。近來工作緊張了,晚上不容易睡好,我叫他少做些,他總是非把每天規定的做完不可,性格如此,也沒辦法。」

我想,這世界上也沒有誰是人民幣,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喜愛,有人贊同傅雷的教育方式,欽佩他剛正的為人,也有人對他過於嚴格的教育方式不以為然,不管怎樣,他都一直遵從自己的內心而活,或許有些理想主義,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純潔高尚的靈魂,而這也是此書令我喜愛的原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月一篇讀書心得 的精彩文章:

TAG:一月一篇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