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大發明之一的雕版印刷術出自於他的手

四大發明之一的雕版印刷術出自於他的手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發展有重大作用的雕版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是指這樣的一種工藝技術:把文字反寫在木板上,雕刻成為陽文反字的模板,字面向上放置,刷墨、貼紙,摘下來成為帶字的書頁。那麼,雕版印刷術是何時發明的呢?學術界存在各種說法,至今仍為一謎。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下說法。

一是漢代說。東漢恆帝延熹八年,山陽高平縣人張儉由於得罪了宦官侯覽,亡命出走,朝廷「刊章討捕」。元人王幼學釋「刊章」為「印行之文,如今板榜」。於是清人鄭機首倡印版始於漢代之說。可是有學者認為,刊章應該是用印章刊在封泥、帛或紙上的意思,刊章技術並不是雕版印刷。

二是隋唐說。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載,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十二月八日,隋文帝下令崇佛,詔書中有「廢像遺經,悉令雕撰」語,明人陸深首先提出此為「印書之始」。印刷術的發明,必須先具備紙張、筆、墨等物質條件,具備刻印的工藝技術,掌握反文印刷原理。隋朝時不但已經具備了印刷術產生的各種條件,還可以從唐初遺物中許多印刷的佛像、佛經中推斷有很多是從隋朝繼承下來的。此外,《隋書》《北史》等文獻中也有相關記載。

三是唐初之說。公元824年,元稹為《白居易詩集》寫的序文中,說到有人拿《白居易詩集》的印本換取酒茶。另外,由於曆本是農民從事耕種的必需品,有廣泛的需求,所以公元835年東川節度使馮宿在奏章中反映,劍南、四川及淮南一帶,普遍存在著老百姓私印日曆,並在市面上出售的現象。這說明唐中後期雕版印刷術已在全國普遍使用,它的初創時間自然要追溯到印刷術產生的各種條件已經具備的唐初。還有1900年,在甘肅敦煌千佛洞發現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剛經》,末尾題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樣。唐咸通九年,就是公元868年。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日期記載的印刷物,其精美程度顯示出當時刊刻技術已經達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這就說明《金剛經》並非是印刷術發明初期的產物,印刷術的發明時間可向前追溯。

四是五代說。《舊五代史》記載:「時以諸經舛繆,(馮道)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刻石雕為印版,流布天下,後進賴之。」五代年間,後唐宰相馮道建議唐明宗下令刻印用了22年的時間完成了儒家九經的刻印任務,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用雕版印刷印刻書籍。馮道確實對印刷術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把他誤認為是印刷術的發明人恐怕不妥。

由此看來,雕版印刷術的起源,確實還是存在很多爭議的。本期的史記坊就到這裡,本文由史記坊編輯整理,喜歡記得收藏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搶搬磚民工 的精彩文章:

TAG:最搶搬磚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