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西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是……都是國寶級

山西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是……都是國寶級

了解山西各地文化發展情況

請關註:山西老鄉會

山西作為中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重要政治中心,地上地下的古代遺珍堪稱燦若星辰。歷來有「三千年文明看陝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說法,雖然不盡確切,但也很傳神地反映出這片土地所孕育的燦爛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佔據的突出地位。

山西博物院作為山西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早在2008年參觀首都博物館「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展」時,就已被本人列入必游景點名單。此後通過多種渠道對山西博物院的基本情況作了了解,但當2009年端午假期有機會作親身遊覽時,仍然被自己的所見所聞震撼。與首都博物館相比,山西博物院可能只在文物多媒體展示和部分硬體設施方面稍弱,布展水平卻毫不遜色。而其中展出文物的歷史價值以及夏商周文物的數量和精美程度可以說遠遠超出了首都博物館的水平。畢竟,與北京所在的燕國相比,晉國是當之無愧的強國和富國。而山西自夏商周以來的歷史延續性也非北京可比。與另一個古代文物集中地河南博物院相比,山西博物院在硬體設施上明顯佔據優勢,展品中精品的檔次和數量似乎也略勝一籌。

鳥尊 / Bird-shaped Zun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出土

鳥與象是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尤為晉人所鍾愛。大鳥回眸,小鳥偎依,巨象縮首,構思奇特,想像卓絕。華美的造型藝術和精巧的實用功能,完美組合於此尊,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鳥尊銘「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表明這是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周禮》曾記載宗廟禮器有「六尊六彝」,「鳥彝」即為其中之一。據考證,這件國寶的擁有者就是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燮父。

龍形觥 / Dragon Shaped Gong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山西省石樓縣桃花者出土

前端作龍首形。商代青銅器上鼉(鱷魚)紋僅此一見。

獸形觥 / Animal-shaped Gong (不確定)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山西省靈石縣旌介村出土

六璜聯珠串佩 / A String of Jade Ornaments Composed of Six Huang (不確定)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

喪葬玉,由408件玉飾組成。出於墓主的胸部,上端過頸,下端過腹。

「刖人守囿」車 / Chariot with "Yue Ren Shou You" Design (A Man with Left Foot Cut off Guarding a Cart)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山西省聞喜上郭村出土

廂式六輪車。車廂頂有蓋可啟,蹲猴形蓋鈕,四角各立一隻可轉動的鳥。前有帶活動插銷的車門,門旁立一刖人(砍掉左腳的犯人)。車廂四角和側面正中有伏獸。兩小輪被伏虎抱於腹中。整器(似為「域養禽獸」的囿苑)有14種鳥獸形象,與《周禮》「刖人使守囿」的記載相吻合。全車能轉動部位15處,構思奇特,製作精巧,十分罕見。

侯馬盟書 / Houma Covenants

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山西省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

晉國晚期,「公室衰微,六卿專權」。權卿們為尋求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盟誓」塵埃頻繁。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盟書5,000餘件,文字可辨者650餘件,學界稱為「侯馬盟書」。「盟書」亦稱「載書」,辭文多以硃筆寫於圭形玉石片上,內容分為主盟人誓辭、宗盟類、委質類、納室類和詛咒類等。

胡傅酒樽 / Wine Vessel of Hu Fu

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山西省右玉縣大川村出土

出土地正當匈奴與漢族雜居區域,酒樽通體鎏金彩繪,中原器型與草原裝飾渾然一體,技法十分罕見。器身虎、象、鹿、馬等動物圖案形象生動,更顯富麗堂皇。口沿刻銘文「劇陽陰城胡傅銅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

雁魚銅燈 / Bronze Lamp in the Shape of a Wild Goose and a Fish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山西省襄汾縣吳興庄村出土

銅燈構思巧妙,燈火點燃時,煙氣通過魚腹和雁頸導入雁腹,起到凈化室內空氣的功效。製作精美,代表了漢代青銅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

虞弘墓石槨 / The Tomb of Yu Hong

1999年發掘,出土墓誌等各類隨葬品。最重要的文物是一座仿木構漢白玉石槨,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築,由槨頂、槨身和底座三部分數十塊構件組成,其上浮雕畫面施彩並局部描金。內容有宴飲、樂舞、射獵、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濃厚的中亞和波斯風格以及鮮明的祆教性質,展現了墓主不同尋常的外來文化背景,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歷史見證。

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 / Block Lacquer Painting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

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馬金龍墓出土

漆畫是墓室屏風的一部分,內容取材於《列女傳》,繪畫風格和技法與東晉名畫家顧愷之極為相近。毛筆所書的題記和榜題文字,上承漢隸傳統,下開真書先河,是少見的北魏墨跡。

另外隱約記得語音導覽中提到這個「廟底溝彩陶罐」也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國寶級文物之一。奇怪的是網上的文章都沒有提到這個彩陶罐的重要地位。也許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陶器並不起眼吧。我個人希望它能夠位列十大國寶。畢竟,作為早期文明的代表,它應該具備足夠的資格。

廟底溝彩陶罐 / A Painted Pottery Jar

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

山西省垣曲縣下馬村出土

隨著種植經濟在生活中佔據主要地位,植物題材的花瓣紋被更廣泛地用於陶器裝飾。花紋大多使用等分圓分割法,花瓣呈輪花形;有的則採用橫向平行切割法,把花朵上下平行分割成幾部分。應用最廣泛的是由直線與曲線組成的曲邊三角紋。不同的三角紋組合構成的整體紋飾,或相對或相背,或單體或連續,圖案既高度抽象概括,又不失靈活多變的效果,動感強烈,韻律明顯,勾連迴旋,出神入化,變化無窮。

來源:今日山西網

進步/交流/進步/合作/共贏

全球山西人 齊聚老鄉會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灌云:3歲幼童不慎走失 民警熱心送回獲好評
本市率先考核評價各區營商環境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