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種植業的8大創新:超越競爭對手的秘訣!

種植業的8大創新:超越競爭對手的秘訣!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案例 |創新| 創業

農業權威經管新媒體 ( 公眾號:nyguancha )

作者:陳立耀

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談談創新。那麼,到底如何創新。

作為,農業細分領域——種植業的創新點又是哪些?除了種子引進、管理方法的更新、施肥的解決方案之外,種植業又要如何借技術追趕時代呢?

談種植業創新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下種植業為何要創新?其實,原因有3個:

1、競爭的需要

農業圈很大,但也很小。如果身邊的人在創新或者引進新技術的話,他們的生產效率或者成本會更低,產品品質會更高,更要的其價格也會更低。這就是競爭,你不做,同行在做,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市場拋棄。

2、市場決定

尤其是這幾年消費升級的影響,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要求不僅僅飽得好還要吃得好,或者還能滿足消費者精神上的需求。

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作為種植業不對種植方法做出改變,後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3、政策需要

農業受政策的影響最大,種植業也不例外。中央一號文件們幾乎每年都在提「食品安全」。

食品的源頭是農產品!農產品安全、健康,食品才能安全、健康。

因此,國家各項政策都在制定品種、產業結構、綠色生產方式等等行動方案。

下面,農業君結合實際案例梳理這幾年種植業創新案例剖析種植業大趨勢,以便種植經營者找到成功的秘訣。

1、生產創新:農業大數據

靠天吃飯的農業時代,真的不適合當下。農業大數據已經在農業諸多細分行業證明其重要性。

我們發現:農業大數據可以幫助種植經營者解決病蟲害、解決品質問題、解決市場供求等問題。

目前,85%的種植戶都是採用入駐某個大數據平台通過平台反饋的信息從而獲得實際的解決方法。因此,即使對互聯網知識不懂的農民朋友也可以藉助農業大數據來提升種植水平。

比如,大數據茶園種植新模式以農業大數據為基礎,茶葉數字模型為指導的標準化、精準化全服務託管的茶園種植新模式。

目前,該模式顯著的綜合效益已顯現,畝均增收數萬元:一是避免了2017年持續高溫天氣和2018年初「倒春寒」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傳統種植模式比較,新模式畝均減少經濟損失達數千元;二是大幅降低種植成本,節省水電50%、肥料30%、人工成本90%、農藥50%;三是茶葉產量及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2、管理創新:農業大棚

農業大棚解決傳統農業的2個問題:1)品質問題。農業大棚幫助種植戶解決產品品質問題,有利於農產品品質和口感的提升。2)錯時銷售問題。農業大棚的蔬菜或者水果可以錯開傳統農業的上市時間,避免市場競爭,為種植贏得市場的主動性。

比如,80後創業者阿姆採用農業大棚種植草莓。阿姆在大棚里反季節種植草莓,在市場短缺的時候供應產品,以填補市場空白,提高收益。其價格也超越傳統草莓,一斤草莓十幾元,另外在產量上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一個大棚一天200多斤,每個大棚一年都能多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

3、市場創新: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又稱營養液栽培、水耕栽培,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而採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栽培技術。它極大地擴展了農業生產空間,使得作物可不依賴土壤進行生產,發展前景非常廣泛。

我們發現,無土栽培脫離了土壤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農業生產的空間,使得作物可在不毛之地上進行生產,發展前景非常廣泛。目前,幾乎所有的植物工廠均採用無土栽培模式。

比如:2017年6月20日,京東集團和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在植物工廠領域展開了業務合作。京東將涉足蔬菜生產,三菱化學將向其提供植物工廠和栽培技術。未來,京東將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建設自營植物工廠,擴大生鮮業務。該工廠將每年生產生菜和油菜等300噸蔬菜,京東將通過自主栽培和利用本公司物流網,強調產品的新鮮、安全和安心。

3、品種創新:海水稻

如何讓7%的土地養活佔全球20%的人口。袁隆平做到了。

2017年牛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帥的「海水稻」項目將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進行實地測產。

袁隆平表示,將在3-5年內選育出在鹽分濃度3-8‰海水灌溉種植條件下,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

據了解,全球有9.5億公頃鹽鹼地,其中1億公頃(15億畝)在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希望通過耐鹽鹼雜交水稻(俗稱「海水稻」)的研發和推廣讓鹽鹼地像普通耕地那樣造福人類。

4、技術創新:水稻直播栽培

水稻直播栽培(簡稱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業,在本田裡直接播上谷種,栽培水稻的技術。與移栽稻相比,具有減輕勞動強度,緩和季節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產高效等優點,已逐漸成為水稻生產的重要栽培方式。

直播稻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等費工費力的生產環節,使稻作過程得以簡化,尤其在增產上超越傳統水稻種植技術。

比如,據某農業公司採用直播技術種植水稻節省成本。該機播幅2.5米,行距25厘米,株距14厘米,一播10行,同步開溝起壟定量播種。「一台直播機每天可播70畝以上。通過我們的對比實驗,與機插秧相比,水稻直播每畝可節省成本91.5元,增產50公斤,節本增效251.5元。」

5、營銷模式創新:種植業+旅遊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種植業的創新不僅僅在種植端,還要在模式上創新。比如,種植業+旅遊的營銷模式創新。

種植業+旅遊解決種植戶的2個問題:1)種植標準化的問題。通過發展旅遊迫使種植業標準化、現代化發展。2)銷售問題。種植戶解決旅遊、採摘、體驗等活動拓寬種植園的產品銷售路徑。

比如:重慶市革命老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河鎮大林村「豐滿園果蔬種植基地」,負責人張應瓊當初的種植設想就是採用大棚調溫、露地種植以及不同品種,延長櫻桃採摘期,再配以草莓、大棚西瓜等。同時開展採摘、觀光鞥旅遊休閑活動,助力種植基地產品銷售。

6、土地資源創新:輪作

所謂「輪作」就是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或年間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複種組合的一種種植方式。輪作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中國早在西漢時就實行休閑輪作。

輪作帶來的效果也是直接性的,其效果有2點:1)節本,節省生產成本,減少化肥、農藥等物質投入。2)增收,增加產量,增加產值。

國家對輪作也有重大布局。比如,2016年月6月份,農業部等十部委聯合出台《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方案》提出,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推廣輪作500萬畝(其中,內蒙古自治區100萬畝、遼寧省50萬畝、吉林省100萬畝、黑龍江省250萬畝)。

同時,輪作技術路徑: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一主":實行玉米與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優質食用大豆供給。"四輔":實行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實行籽粒玉米與青貯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麥草、飼用油菜等飼草作物輪作,以養帶種、以種促養,滿足草食畜牧業發展需要;實行玉米與穀子、高粱、燕麥、紅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輪作,減少灌溉用水,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實行玉米與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輪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給 。

7、管理模式創新:種植託管模式

其實,種植託管模式有幾個分類:一是半託管模式,就是種植中部分業務託管給服務公司;二是全程託管。種植戶把種植需求全部託管給農服公司種植戶,整個收成歸種植戶,種植戶需要支付費用給服務公司;三是土地託管是指部分不願耕種或無能力耕種者把土地托給供銷社等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並由其代為耕種管理的做法。

比如: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依託源和堂葯業公司藏紅花種植基地,對2016年脫貧出列貧困村的特困戶,從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中切塊安排貧困戶藏紅花種植託管資金,按每戶1萬元的標準直接支付到該公司賬戶,用於種植經營藏紅花。根據約定,該公司確保貧困戶前三年保底收益分別為2500元、3000元、3500元,2019年合同期滿後,該公司無條件全額返還所投入扶貧資金。同時,貧困戶可優先到公司務工或參與種植、管理。

8、商業模式創新:立體種植

立體種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的一種種植(養殖)方式,簡單的例子就是「稻-萍-魚」種養結合。

當然,立體種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種植(養殖)條件來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節能、環保的農業種養模式。

典型的例子應該就是中國傳統的「四位一體」的庭院農業模型(例如:將雞、豬、沼、菜等生物組分整合成一個生態微循環系統)。

比如,80後創業者王東(化名)採用立體種植方式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王東開展葡萄架下複合經營,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王東的賺錢門道就是是葡萄架下發展畜禽養殖業,每年每畝可增加純收入2000元左右,其中:養雞年純收入達560元/畝,養鵝年純收入達810元/畝,養羊年純收入達600元/畝;在葡萄林下種植蔬菜,可增加純收入1900元左右;在葡萄林下繁殖葡萄小苗和綠化小苗可增加純收入3000-4000元;發展中藥材半夏,每畝可產半夏500斤以上,可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同時,還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種植業的創新不管在品種、技術、經營、管理等上面創新,還是在商業模式創新,經營者都要遵循結合實際,再大膽嘗試。畢竟,路不是等出來,而是走出來。

你對種植業創新還有哪些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業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農業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