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邁克爾·楊

邁克爾·楊

邁克爾·楊博士的研究對象是晝夜節律鍾,這是一種內源性機制,能夠記錄和調節在大多數生物體上觀察到的日常活動。楊的研究描述特定基因及其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單個細胞中製造分子振蕩的情況。這些細胞生物鐘在大多數動物組織中表現活躍,並且在生理機能和行為上形成了明顯的晝夜節律。楊博士的發現對於研究睡眠和情緒紊亂,以及與基因活動節律(基因活動節律是視覺功能、運動能力、新陳代謝、免疫力、學習和記憶力的基礎)有關的功能性失調,都具有重要意義。

20世紀70年代初,西摩·本澤爾和他的學生羅納德·科諾普卡證明了未知基因中的突變能擾亂蒼蠅的晝夜節律,並將之命名為「周期基因」。於是,科學界很希望能把基因和行為聯繫起來,這在當時絕對是一項新技術。

邁克爾·楊,1949年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獲獎時任職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在接受採訪時,他說:「我曾經在斯坦福大學學習如何使用這種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這項技術絕對是一項新技術。後來,我在洛克菲勒大學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對晝夜節律這一難題進行了一些研究,這都得益於西摩·本澤爾以及他的學生羅納德·科諾普卡發現的巨大突變體。我當時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或許是我遇到的最困難的事情,因為這是一種生物的表現行為。大家知道,我們可以了解我們呈現出來的一個相當複雜的表現行為,這一行為最容易通過睡眠喚醒周期體現出來。坦白地講,我原以為我們只能探尋到冰山的一角,從來都沒想到我們能夠真正理解晝夜節律背後的秘密。我們很幸運,最終發現了猶如拼圖一樣組合起來的基因,從而解釋了晝夜節律的工作機制。技術和研究方法還在不斷更新……我很幸運,我有非常好而且做事一絲不苟的學生和博士後研究生。還有,剛開始時這項研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我和我的同行傑弗里·霍爾和邁克爾·羅斯巴什之間互相促進,因為……我是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各自獨立研究,但也經常需要相互合作。我們研究的問題只存在些許不同,但都是要找到所有難題的解決辦法。正如我剛才說的那樣,我們是在做拼圖遊戲,試圖拼出一張完整的圖案。我們為此感到非常開心。這真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太令人激動了。」

早在20世紀80年代,洛克菲勒大學邁克爾·楊的實驗室以及布蘭迪斯大學傑弗里·霍爾和邁克爾·羅斯巴什的實驗室,就開始了對晝夜節律的分子基礎的研究。30年來,他們聚焦在對黑腹果蠅的研究上,發現果蠅的生物鐘是通過一組少量的基因作用形成的。這些基因包括per基因、tim基因、dbt基因、Clk基因、cyc基因、sgg基因、Pdp1基因、vri基因、cry基因和ck2基因,任何一個生物鐘基因發生突變都可能會延長或縮短行為周期、生理周期和分子晝夜節律周期,甚至可能完全消除這些節律。其中6種基因的特徵首先在邁克爾·楊的實驗室中被發現。

在野生果蠅體內,大量per、tim、vri、Pdp1和Clk基因核糖核酸和編碼蛋白,隨著晝夜節律不斷變化著。除了這些核糖核酸和蛋白的變化節律,還有兩種蛋白——TIM和PER——有節奏地改變著它們在亞細胞上的位置。楊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這兩種蛋白在細胞質中聚集,並組合成對,然後進入細胞核;在細胞核中,如果關閉per和tim基因,這兩種蛋白便不再進行合成。然而這些活動都有時間限制,這就使PER和TIM蛋白只能在細胞質中存在固定的幾小時。這一延遲提高了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變化節律,從而決定生物鐘的周期。

晝夜節律鍾通過CRY和TIM蛋白的活動來適應環境光照循環。CRY蛋白是一種新穎的感光器,在光照下可以與TIM蛋白結合,加快TIM蛋白的降解速度,使生物鐘暫停,直到TIM蛋白在黑暗中再次生成和積累。楊博士的實驗室還發現,酪蛋白激酶1(DBT)通過限制PER蛋白在每個晝夜循環期間的壽命,特別是在不存在TIM的時候去除PER,來進一步調節這種24小時分子鐘的速度。其他科學家最近發現,如果酪蛋白激酶1和PER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不當,就會讓人患上遺傳性睡眠紊亂。事實上,構成果蠅生物鐘的大部分基因以及這些基於指導的循環細胞內機制在整個動物王國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楊博士的實驗室使用代表所有1.4萬個果蠅基因的寡核苷酸陣列,對由晝夜節律鍾控制的基因表現程序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在黑腹果蠅的頭部有四五百個基因(佔頭部全部基因的6%至7%),表現為一種晝夜節律。組成這一大型晝夜節律程序的基因幾乎影響到果蠅生理機能的方方面面,這些基因的子集在晝夜的每個小時都會打開或關閉。如果構成晝夜節律鐘的基因發生突變,這種臨時排序的基因表現程序就會消失,即使環境的循環變化仍然存在。這表明,這一暫時的基因表現程序完全依賴於分子振蕩器。

最近,邁克爾·楊的實驗室團隊在黑腹果蠅體內發現了影響睡眠穩恆調節作用的基因,揭示了能夠促進睡眠的特定神經元。團隊也開始從基因和分子層面對人類睡眠和晝夜節律展開研究。此項工作需與研究晝夜節律行為和生理節律的團隊合作進行,用來評估建立在培養細胞內的節律基因和蛋白質活動。這些培養細胞源於睡眠紊亂和抑鬱症患者的體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碟探索 的精彩文章:

中微子的旅程
系外行星——圍繞太陽系外恆星公轉的天體

TAG:飛碟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