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亞洲、南非、中東的謀殺率飆升,背後有一個共通的原因

亞洲、南非、中東的謀殺率飆升,背後有一個共通的原因

《連線雜誌》(美)

我們都終將死去!

縱然現代科技發展迅猛,從各種意義上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到目前為止,人類仍沒有找到一種方式能夠使自己的肉體或靈魂保持永生不滅,所以遲早,我們所有人仍終將死去。而「或遲或早」——我們與死亡之間的這段距離——就成為了人類追逐的目標。當我們不停地發展科技以適應自身,我們也同時在不停地改變自身去適應科技,遺傳學家和生物技術專家們改造著我們的身體,隨處可見的電子屏幕、手機程序、虛擬現實設備和社交媒體改變著我們感受世界的方式。人類這個種族正不斷被改寫,或許是時候記錄下每一代人的改變了。本期《連線》雜誌從不同世代的角度關注科技對人類肉與靈的塑造。不孕不育下的奇蹟嬰兒、挖掘數字貨幣的青少年、理想主義的網路士兵、電子上癮的中年父母、沉迷觸屏滑動的老者……在這個即興靈感迸發的時代,人們正在做出前所未有的選擇。

《時代周刊》(美)

無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傑夫·塞申斯要贏了,前提是他沒被炒的話。作為首個公開支持特朗普政策的議員,塞申斯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將特朗普的想法訴諸法律實踐,而特朗普自競選起就一直緊隨塞申斯步伐,在犯罪、移民、貿易等問題上頻頻有所動作,在塞申斯看來特朗普與他所堅持的目標是一致的。但當一年前塞申斯指派穆勒徹查「通俄門」起,他的總統先生便開始不分公私場合地對他進行言論攻擊,指責他未能「保護」自己,如果說「法律與秩序」帶兩人走到了一起,那麼同一個信念可能終將使他們分道揚鑣。塞申斯向來以追求量刑最大化聞名,認為解決犯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人關起來,無論他最終是否會離開司法部長之位,他都已成功地將美國司法部的重心從糾正刑事司法不公,轉向嚴懲犯罪。在「通俄門」調查上,他守住了自己一貫堅持的底線,認為自己理應避嫌,並且也拒絕特朗普的干涉。他告訴《時代周刊》的記者,他忠於原則而非某個人,「無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但每個為特朗普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對自己的原則進行了妥協,麥凱布「被炒」事件還未平息,或許塞申斯很快就會發現,跟隨特朗普會讓人在迷途上越走越遠。

《經濟學人》(美)

降低城市謀殺率指南

我們的世界看起來日益和平了,戰爭不再是頭號殺手,但發展中城市的謀殺率卻在上升,拉丁美洲長期是重災區,佔據了世界謀殺率近四成,而南非、中東和亞洲的數據也在不斷攀升。我們總是盡一切可能阻止戰爭的發生,或許是時候對阻止謀殺也做出同樣的努力了。高謀殺率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政府無能、槍支問題、家庭不和、農村暴力和貧窮、毒品、黑社會和高失業率等等,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問題,但混亂的城市化進程成為了共通的催化劑。城市化與暴力並無直接聯繫,但卻助長了惡性循環的形成。九成左右的城市增長發生在貧困世界,成千上萬的新移民進入城市貧民窟,政府無力應對,難以有效破案,警察與市民間互不信任,人們遠離街道,不再支持政府,許多罪犯逃脫處罰,結果暴力不斷升級。人們或許能從拉丁美洲的經驗中收穫一二,嚴格執法需有的放矢,建立警民合作互信的良好循環才能使刑事司法系統更為強大。

《新聞周刊》(美)

普京還將執掌俄羅斯多久?

普京再一次贏得大選,儘管他本人表示不會在這個位子上坐到九十九,但現實似乎恰恰相反。俄羅斯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超過兩屆,但卻沒有規定不能再次當選,普京與首相梅德韋傑夫輪流交換座椅,前者始終都是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他的再次當選在國內外評論家口中再起爭議。敘利亞問題、烏克蘭戰爭以及操縱干預別國大選先例在前,他的又一個六年還將為世界帶來什麼?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普京,有分析師認為他仍將與美國及其盟友為敵,他在國內的高人氣和硬漢形象正是建立於與西方世界的正面對峙之上。美俄關係達到數十年來的爭議巔峰,堪稱危險至極;反對者們則認為經濟制裁或將擊中普京的弱點。西方評論家常將普京與獨裁者相聯繫,也有人認為他更像投機主義者,面對多重指控和克里姆林宮內的暗流涌動,普京或許更需要擔心自己會不會步上前任葉利欽的後路。

《海象》(加)

大數據執法時代下的偏見

執法部門一直以來都在統計犯罪發生的種種跡象和數據用以預測犯罪、提高逮捕率。如今,大數據和精準的演算法衍生出預測性執法,將科幻世界變為現實。人們願意相信科技有一天可以百分之百地預測未來犯罪,儘管目前科技尚不能識別一個潛在的兇手,但已能根據歷史記錄和社交媒體上的信息來預測犯罪高發地區。可演算法往往會針對逮捕頻發地區建議加強警力,而警察的頻繁出現又意味著逮捕率的升高,如此便陷入反饋循環。科技背後,潛在的偏見逐漸浮現,類似的種族偏見和針對低收入群體的過度執法令人擔憂。當人們利用大數據來預測犯罪,對於如何利用科技卻沒有明確的政策加以規範,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執法部門可能利用數據先發制人地針對大眾,我們真能信賴演算法對抗犯罪嗎?演算法或許使城市變得更安全,但當人們過度依賴演算法,如何執法更需嚴謹對待。

《周末畫報》(中)

網路隱私數據化

大數據真的這麼神?尚未從假新聞等負面消息里恢復元氣,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又迎來當面一擊。三月中,Facebook泄露用戶數據醜聞爆發,5000萬用戶信息遭利用。數據隱私問題當然值得用戶顧慮,但指責Facebook藉此操縱美國大選是否危言聳聽?在日常生活離不開社交媒體時,用戶的個人信息、關係網路和生活喜好都被互聯網默默記下,我們能否簡單地把社交賬號「一刪了之」?如果沒有,誰可以保證我們的數據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印度總理的「莫迪App」曝出信息泄露醜聞,下載量不降反升?
巴塞爾鐘錶大秀,你有一段女神舒淇的真心話未收聽......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