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譯 文】

迎著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春光卻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願同岸邊的落花一樣隨流水而去,暫且就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

看著鏡中頭髮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人沒有辜負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負了自己啊!從夢中醒來才感覺遠離了許多憂愁,只是牽掛著風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賞 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著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說春不甘和落花一樣隨水而去,了無蹤跡,只好暫且作粘於泥上的飛絮。「落花」、「飛絮」均為飄零之物,然在詞人筆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飛絮尚可在泥上暫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之不願逝去的不甘和無奈。運用比喻,用春來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表達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

五、六兩句,看到鏡中的華髮,想自己年華流逝,自己不願辜負青春,然而無奈的還是辜負了,一事無成,表達出因功業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滅的濃濃愁緒。「夢回人遠許多愁」夢中醒來,似已消愁,貌似洒脫,實則更為沉痛,最後一句,以景作結,將這許多的愁都凝聚在風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風雨梨花象徵自己的命運處境,含蓄動人。

【作 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

明日詞牌

鷓鴣天[zhè gū tiān]是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詩宋詞元曲 的精彩文章:

紅粉嬌羞,玉顏如素,春在多趣
東風拂去舊時顏,低聲悄問,倩影有多遠?

TAG:唐詩宋詞元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