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中國從古至今只有2個半聖人

為什麼中國從古至今只有2個半聖人

張畫畫

中國歷史上,備受推崇的說法是孔子是一個,還有一個是明朝的王守仁,另有半個是清末的曾國藩。

其實這種說法中,聖人的標準是儒家提倡的三立——立功、立德、立言。

其中「立功」強調的是為國家、為百姓立功,此聖人榜更偏向「軍功」,孟子因為沒有「功」,所以不入此榜(話說孔子雖然能文能武,但好似也沒有什麼軍功,難道周遊列國算「功」,又或創辦民辦教育、教出七十二賢算「功」。反倒是墨子更靠譜些,墨子善於守城,還用「筷子戲法」使宋國免於兵燹,但墨子不屬於儒家,所以不能位列此榜)。

然後這個聖人榜把曾國藩列為「半聖」,說明此榜應該是出現在清末之後,推測應該是清末後的行伍出身的儒家讀書人提出了這個榜單。

很多人不知道王陽明,只認為孔子好過王,但其實孔子傾向於人的哲學,而王陽明更傾向於認知存在的哲學。兩者可以說是不同的兩個哲學體系,所以很難有可比性。

而且此榜取捨標準很模糊,所以僅可一看一哂而已,不必當真。

霍大勝

兩個半聖人的說法,似乎漏掉了另一個重要人物——孟子。如果沒有孟子,孔子的儒家學說,仍舊只是停留在「仁」的自我修養範疇內,不會為世人提供「義」這個可以外化為行為的為人處世標準。孟子完善了儒家學說,在儒家歷史上具有不言而喻的地位,這個「亞聖」之名也不是亂蓋的。

王陽明的學術成就,主要是將漢唐時期就流入中國的佛學,以及道家學說融會貫通,演化出了一個「新儒家」。

佛學的主要功能是與人為善(善護念),只有良知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所以佛學也可以說就是教人「智慧地行善」。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良知付諸於行為)就是儒家式「善護念」。

儒家有一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用道德要求自己,小人用道德要求別人。王陽明與朱熹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朱熹的理學用道德要求別人,王陽明的心學是用道德約束自己。

評定「聖人」的標準是立德,立言,立功,修齊治平。王陽明和曾國藩三者皆有,孔子也曾為政,有過一些功績。而孟子在「立功」一項上面不符合條件,顯然這是後世儒者為王陽明曾國藩量身定做的評定條件。

儒家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溫文爾雅,所以被認為是陽剛不足,而孟子的「浩然正氣」恰好補齊這個短板。儒家的「聖人」標準原意是指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所以僅憑「立功」一項就把孟子排除在外實在有失公允。因此兩個半聖人的說法應該是孔子獨居一位,孟子、陽明曾公各居半位最為妥當。

三個聖人,很多人睜著眼睛說瞎話。

老子,孔子,孫子。

前面兩個就不說了,孫子號稱兵聖。

孔子學說遵循秩序,而兵家則代表混亂。

中國歷史30年一小亂,7.80年一大亂,二三百年改變個王朝。

孫子兵法三韜五略三十六計,對敵人行,對自己人也可以。

你以為儒家整人的時候不用兵法謀略嗎?

有人說中國人壞。

其實中國人,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他感覺你在坑他,對不起,他比你還會坑人。

剩下那半個,有人說是王陽明,還有人說是曾國藩,他們都是沒落王朝的人。

你要知道中國百家爭鳴紅利在宋朝就遺失殆盡,明清兩朝已經將死不死,這兩個人充其量就是鶴立雞群,矬子哩拔大個,根本算不上什麼聖人。

不是他們太好,而是周邊人太差。

這兩個人放到唐宋,真不算什麼人物。

中國封建社會以孔子為代表的正面,以孫子為代表的反面,老子給你啟智。

就這三個人是聖人。

夢星空影像

這個和當時的背景有關係。這麼跟你說吧,孔子他的影響是最大的,再然後就是王明陽,王明陽帶領了武界走向了巔峰,說王明陽是李耳我想也不過分,而孔子,教化世人成立了儒家。他們都是一個幫派的領頭羊,一個曾國藩怎能與其相比。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公號:大別山神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自己一刀 的精彩文章:

心裡種著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擁懷天地
為什麼火槍剛出現時弱於弓箭,歐洲人堅持使用,而中國人放棄

TAG:給自己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