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連不上網!茫茫大洋上,科考隊員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連不上網!茫茫大洋上,科考隊員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劉園園攝

「連上網沒?」

在漂泊於西南印度洋的「向陽紅10」科考船上,這是最新搭訕暗號。

這艘船正在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離下次靠港還有將近一個月時間。雖然每天只有海鳥光顧,科考隊員們每天在渺無人煙的作業區忙得不亦樂乎。然而,船上供大家通訊用的網路卻突然宣布罷工。

這對於原本可以在茫茫大洋上隨時刷微信、聊QQ的40名科考隊員來說,可真是不小的打擊。

有人要趕在截止期限前找同學幫忙完成學籍註冊,也有人著急拜託其他老師幫忙審核學生的畢業材料。科考隊員們的焦慮慢慢積聚,又強有力地傳遞給「向陽紅10」科考船設備保障組。設備保障組幾個人皺著眉頭跑上跑下,在船上各樓層路由器安裝點查看,一會兒又埋頭蹲在網路中心排查原因。

「到底咋回事兒?」科考隊員不斷跑到網路中心關懷進展。「不知道啊。」回答更讓人內心拔涼。

只有負責船舶氣象預報的於建生氣定神閑。「斷網對我沒啥影響。」這位來自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山東大叔笑著說,眼睛隨著咧起的嘴角眯成一條縫。

斷網對他負責的氣象預報工作確實沒啥影響。科考船的工作網路一如往常,包括接收氣象資料的網路專線。受影響的只是供科考隊員與外界通訊用的網路。但對於經歷大洋科考多年「涅槃」的於建生來說,這都不叫事兒。

「失聯」的日子

於建生第一次參加大洋科考是1998年。那時候壓根兒沒有航段的概念,上了船就要待整個航次,200多天。這200多天是怎麼熬下來的,於建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相當艱苦。

他印象中,船上有一百來本書,一二十盤錄像帶。錄像帶頭半個月就看完了。之後在科考工作之餘,打發時光的主要方式就是聊天、下棋、打撲克。直到沒啥可聊了,棋下夠了,撲克也玩夠了,只好每天跑到甲板上看日出、日落。

放置在「向陽紅10」船駕駛台的衛星電話劉園園攝

船上有衛星電話,但1分鐘將近10美元,基本沒人用。跟家人聯絡的唯一機會是科考船停靠夏威夷時。手攥幾張美元上岸,1美元1瓶的可樂捨不得買,但是1美元1分鐘的跨洋電話還是要打的。買張30分鐘的電話卡,半個月的工資就沒了。

於建生乘「大洋一號」科考船回國後,2000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何擁華乘這條船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洋科考。和於建生一樣,也是200多天。

讓何擁華印象深刻的是,船上有盤《絕代雙驕》錄像帶,大家整個航次下來一起看了三四遍。船靠港時,科考隊員們在碼頭電話亭排著長隊,悄悄話是沒法說了。當時收入少,在國外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分錢花。有人察覺,一張時長25分鐘的電話卡,如果連續不斷地打,最多能聊38分鐘。但最後斷線的「嘟——嘟——」聲,仍讓人扼腕嘆息。

在之後的一次出海中,何擁華還曾把自己的「486」台式機搬到船上。雖然當時連區域網都沒有,但上面的單機小遊戲,給單調漫長的海上生活增添了幾分樂趣。

郵件的十幾年

2002年何擁華開始參與「大洋一號」科考船的網路改造。2004年,「大洋一號」正式啟用千兆級的區域網,這水平跟當時國際上其他科考船相比都名列前茅。同時啟用的還有與外界聯繫的電子郵件系統。

大洋科考隊員終於要和在海上幾乎「失聯」的日子說拜拜了。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黃威2008年參加了「大洋一號」執行的中國大洋20航次科考任務。他一口氣參加了4個航段,隨船漂泊近半年。船上有衛星電話、傳真和電報,但真正在黃威的大洋生活中留下重要痕迹的就是電子郵件。

「向陽紅10」船2M帶寬衛星網路的伺服器劉園園攝

那時每人上船後都會分到一個郵箱地址。船上的報務員每天早晨8點統一從外界收一次郵件,然後從伺服器分發給收件人。晚上8點再把科考隊員寫的郵件收到伺服器,統一發送出去。

當時正讀碩士的黃威熱衷於在科考船上給同學寫郵件。郵件需要寫在文本文檔中,大小不能超過2KB,發圖片是甭想了。黃威寫的郵件經常在傳到伺服器後變成一堆亂碼。但這對他而言,依然是一座孤島與外界保持聯繫的唯一通道。

在黃威印象中,每天通過郵件從國內發到科考船上,又被分享到區域網的新聞摘要極受歡迎。它將最新時事整理在文本文檔中,讓科考隊員遠離塵世幾十天甚至上百天後不至於太out。據說其原創者是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某位科考隊員的妻子。

之後黃威又參加了幾次大洋科考。工作後在海上用郵件給女朋友寫信,後來女朋友變成妻子,郵件依然是他們的跨洋聯繫方式。

到2015年「大洋一號」開始執行中國大洋34航次科考任務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講師楊振開啟了他的出海之旅。自談戀愛以後,他再次認認真真給妻子寫起郵件來,每天還寫很長。這得感謝當時的郵件容量上限提到了10KB。遺憾的是伺服器經常崩潰,收發的郵件多次失蹤。

這次大洋科考任務,楊振參加了兩個航段,一共88天。他只因急事打了一次衛星電話,當時女兒馬上要上小學,他得跟妻子商量給孩子報哪所學校,發郵件來不及也說清楚。

出海前楊振覺得自己既能接受熱鬧,也能忍受冷清。誰知上船後,暈船、封閉的空間讓他無比孤單。除了偶爾寫封郵件,自己不知道家人在做什麼,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楊振至今清晰記得,第一個航段結束,科考船離路易港碼頭越來越近時,很多人早早把手機掏出來等信號,等到半夜都捨不得睡。突然哪個人大喊「有信號了!」,躺在床上的人也會立馬跳起來。

郵件收發系統就這樣在中國大洋科考的歷史裡一直持續了十幾年。

在以郵件通訊為主的日子裡,「大洋一號」科考船還曾鋪設一條網路視頻專線,但費用昂貴,科考隊員極少使用。春節期間國家領導人慰問參加大洋科考的科考隊員,是它的主要用場。除此之外,這條視頻專線還見證了一段不尋常的姻緣:一位船員曾通過它舉行跨洋婚禮,當時新郎在海上,新娘在青島。

終於有網了

無論如何,大洋科考的通訊歷史要隨著技術大潮頭也不回地湧向前了。

到2015年底中國大洋40A航次科考時,「向陽紅10」科考船有了新的通訊方式——一個叫做「海信通」的聊天軟體。

出海前,科考隊員需要提前在手機里下載海信通,還要一一跟家人、同事或任何可能聯繫的人打好招呼:我要出海了,麻煩下載個海信通啊。

比起郵件系統,海信通的到來確實讓科考隊員跟外界的聯繫方便了點兒。但它在科考隊員中的口碑似乎不咋地。這款軟體收發文字勉強可以,發圖片基本沒戲。而且網路極不穩定,有時發出去的信息時隔兩三天對方才能收到。它的對話界面還經常煩人地自動彈出來。

海信通在科考隊員的手機里沒待多久,科考船的網路就再次升級。

放置在「向陽紅10」船羅經甲板上的2M帶寬海事衛星通訊系統天線劉園園攝

2016年執行中國大洋40B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首次在國內遠洋科考船中開通了兩兆帶寬的衛星網路。這個網路打不開網頁,但可以保證科考隊員出海時用微信或QQ與外界進行聯繫。

大洋科考隊員們頭一遭在科考船上真正體驗到有網的感覺。那個航次的科考區域是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衛星覆蓋很給力,在「向陽紅10」船擔任裝備助理的張元元可以經常和家人視頻聊天。出海幸福指數比以前高多了。

這條網路也為科考船的船舶保障工作做了不少貢獻。船上的絞車設備出問題時,張元元可以直接在絞車間與國內工程師商量如何解決。再不用跑回房間吭哧吭哧寫郵件,眼巴巴等待回復,或者打報告申請使用衛星電話了。科考船在作業任務安排、航行、氣象問題上都可以更好地跟國內溝通。

令人愉悅的網路一直持續到幾天前。與40B航次相比,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區域在遙遠的西南印度洋,這個緯度人口分布少,衛星覆蓋稍微差了點兒。但是不管怎麼說,第二航段的科考隊員們也曾創造過用微信傳輸一百多兆視頻的記錄。

這正是讓第三航段科考隊員鬱悶的地方。明明趕上了好時候,卻沒趕上好運氣。如果一直這麼斷下去直到靠港,可怎麼堅持下去?想想就讓人在呼呼海風中打個冷顫。

坐立不安中,焦頭爛額的設備保障組終於找到答案:網路交換機壞了。問題來了,船上沒有備用的交換機。新交換機最起碼得等靠港時,讓下一批科考隊員從國內捎一個過來。這讓科考隊員們再次無語凝噎。

好在設備保障組繼續在網路中心鼓搗了一番,找到退而求其次的辦法。他們把科考船上多餘的路由器搜尋出來,暫時代替交換機使用。小馬拉大車的效果是,信號覆蓋時有時無,網速也讓人捶胸頓足。但不管怎麼說,終於,又有網了!

那一刻,網路中心門口像裝了磁鐵似的,把科考隊員們從甲板上、實驗室、房間里吸了過來。他們捧著手機擠在一起,若有所失地逢人便問:「連上網沒?」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躲過一劫!昨晚18時18分有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美國又來搞事情!想把中國變成世界的垃圾場?沒門兒!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