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溺愛終害孩子一生,正確對待孩子,成就孩子未來

溺愛終害孩子一生,正確對待孩子,成就孩子未來

溺愛對孩子來說是最壞的教育,

教育孩子不是毫無底線的給予,

而是要讓孩子懂得珍惜,

學會感恩,明白規矩。

對於每個家長來說,愛自己的孩子,

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能正常的愛之,

那麼我們的愛將會害了他一生。

一、什麼是溺愛

「溺愛」,詞典上解釋為「過分寵愛(自己的孩子)」。愛和溺愛不是一個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和放縱。

寵愛孩子人人都會,甚至連母雞也會。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對寵物的愛有一致性,可以說是一種父性或母性的本能。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經過意志抉擇,並且對心靈的成長毫無幫助,所以不能算是真愛。雖然溺愛也能幫助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但要養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還需要更多的東西——愛不光是給予,它是合理的給和合理的不給;是合理的讚美和合理的批評;它是合理的爭執、對立、鼓勵、敦促、安慰。所謂合理,是一種判斷,不能只憑直覺,必須經過思考和有時不怎麼愉快的取捨決定。

「溺愛」不是「太多的愛」,而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對下一代的異常關注也是一種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祖輩4人、爸爸媽媽父輩2人對獨生寶貝1人,「421綜合症 」形象地概括了這種現代家庭愛兒過甚的情形。「關懷強迫、溺愛過度其實也是一種軟暴力。」教育學者裴秀芬認為,父母溺愛的撫養方式,剝奪了孩子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東西。

二、溺愛的兩種表現

1、包辦型溺愛。父母將孩子當成了「自我的延伸」,成了孩子的「頭腦」——幫助孩子選擇,小到每天準備學慣用品、穿衣搭配,大到孩子交什麼朋友,上什麼興趣班,假期怎麼安排等;大人成了孩子的「手腳」——本該孩子做的事情,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大人都代勞,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使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等孩子十一二歲時,感覺孩子大了,要求做點簡單的事,比如自己洗襪子、整理房間,結果孩子不會做,也不情願做,認為那是大人該做的事。這樣做一方面讓孩子有「只有你們會做,我不會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應該為他做一切。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別人做得不如他的意,就會很不滿。

2、放縱型溺愛。父母自願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揮。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即使孩子犯了明顯的錯誤,父母也捨不得動一根手指頭——「孩子健康快樂最重要。」放縱型溺愛發展到最後,還會培養出「父母的敵人」:不聽從父母的教導,甚至不尊重他們,辱罵、還手打父母。

三、溺愛的危害

溺愛屬於教導方面的異常,是一種家庭功能失調,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溺愛所造成的後果有多方面:

1、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從小就受「眾星捧月」式的呵護,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有的父母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因而不會與他人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立刻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2、性格驕橫乖張

由於父母一切讓步,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無理的要求,結果孩子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在家裡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3、做事懶散無規矩

由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有父母包辦代替,這樣的孩子什麼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做值日經常遲到,草草了事。在學校里,同學管不了他,誰不如他意,就吹鬍子瞪眼,大發雷霆,甚至大打出手;對老師的管教,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心懷怨恨,頂撞老師,甚至沖老師大喊大叫——在他眼中,他永遠是正確的;他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情,都是壞的。

4、厭惡學習

溺愛致使孩子諸多的能力都被削弱了。一旦這種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他就會遇到很多問題,遇到很多障礙,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都會受挫。於是孩子就不喜歡學習,最後厭學。當學習成績下降時,其它的毛病也會相繼出現——撒謊,抄襲同學的作業,拖欠作業等。非常明顯,厭學的孩子、學困生幾乎都是在溺愛中長大的。

5、人際關係障礙

由於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專橫無禮,自然無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的交流也變成障礙。人際關係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而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以為自已是「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為人著想,總站在不平等的角度來行事,自然沒人願意和他交往,其人際關係必然緊張,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在集體生活中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6、懦弱缺乏自信

父母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習慣於依靠父母生活,沒有自己的主意、見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離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7、健康狀況不良

被寵溺過度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對孩子身體的損害,要麼過於挑食,營養不良;要麼就是任性暴飲暴食,過於肥胖。孩子任性地玩電腦、打遊戲,導致近視。這些都是健康的大敵。由於懶惰,更不會去鍛煉身體,於是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從小體質弱,對一生的身體狀況都會有影響。

8.不利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

因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學校後,缺乏自律,其任性和為所欲為給學校教育帶來很大的困擾,為此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孩子轉向尋求父母幫助。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借口,認為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要求苛刻」,不關愛自己的孩子。對老師提出的家庭教育建議、需要配合的方面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老師的不滿,使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很難奏效。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形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四、如何矯正父母對孩子的溺愛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對孩子愛的適當、合理,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怎樣做到對孩子關心而不溺愛呢?

1、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認識,不要讓愛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如家裡來了小朋友,應交到孩子把玩具分給大家一起玩;吃東西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每位家庭成員都應有自己明確的責任。長期堅持,可以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不可輕易滿足要求

不要輕易滿足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當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時,家長不能爽快答應,而是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愛

盡量由父母帶孩子。如果父母確實工作繁忙,必須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應首先和老人溝通好,要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上形成共識,嚴格要求孩子。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會借故出去,讓父母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繼續哭鬧、扔東西,但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的依賴源於家長對孩子的包辦,從而缺乏自信和獨立。真正愛孩子,父母應該放手,讓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兩三歲孩子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加強,自己喜歡去嘗試體驗。家長應順應孩子心理,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愛非其道,舐犢有方

猶太媽媽教育孩子有一個秘訣:「心軟是害,狠心是愛。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紮傷口。」希望每一位父母懂得愛,學會愛,讓孩子陽光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我們的目標一致

為孩子未來而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放學e後 的精彩文章:

TAG:放學e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