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調兵遣將欲阻曹魏名將張郃,為什麼魏延不敢應聲挑戰?

諸葛亮調兵遣將欲阻曹魏名將張郃,為什麼魏延不敢應聲挑戰?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18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難得知,其中的魏延是一個非常衝動的人,而且是一個好戰份子。當初劉備至襄陽城下,還沒開始攻城,他便挺身而出,砍死守城將士,大開城門,結果劉備沒有入城,他只得另尋棲身之地;關羽戰長沙之時,老將黃忠要被處斬,他再一次挺身而出,救出黃忠,前來投奔劉備,結果差點遭諸葛亮斬殺;第一次北伐之時,他獻子午谷奇謀,想一舉拿下長安,平定咸陽以西,遭到諸葛亮拒絕。而且每次出征之時,他都積極請戰。可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一直暗示他請戰,他卻低頭不語,這是為什麼呢?

《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中,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依舊是與司馬懿交鋒。當他取得一場大勝之後,司馬懿選擇了避戰,「一連半月不曾交兵」。眾所周知,蜀道難行,運糧不便,諸葛亮根本耗不起,於是他假裝退兵,引魏軍追擊。雖然司馬懿沒有中計,但是魏將張郃中計了,而且親率副將數十員、精兵三萬前來追趕。這個時候,諸葛亮安排人前去伏擊張郃,特意提到「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並看向魏延,希望魏延主動請戰,可是一向積極的魏延,並沒有如諸葛亮期待的那般,出列道「某願當之」,而是低頭不語。他為什麼有這種表現呢?是因為自認為不如張郃,甘願認慫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魏延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認慫,而且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他曾與張郃相遇,雖然並未交手,卻以張郃主動退走為終結。雖然他追擊的時候,誤中埋伏,得王平相救才突圍而出,打敗他的卻不只張郃一人。所以無論如何,魏延都不該怕了張郃才對。那麼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反應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兩種猜想。

一、諸葛亮安排的伏兵,其實僅是為了誘敵

魏延雖然以驍勇著稱,卻並非只有匹夫之勇,相反他非常有謀略。因此他一眼看破了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雖然說安排下伏兵,想要伏擊張郃,實際目的卻是為了將司馬懿引出大營,對司馬懿造成打擊,也就是說這支伏兵根本不存在勝利的可能性。魏延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諸葛亮卻一次又一次的安排他詐敗,例如平定南蠻時,為了將藤甲兵引入山洞,讓他連續詐敗十五次,這對魏延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這一次雖然不是詐敗,卻是一場必敗的任務,他自然不願接受。

二、魏延在鬧情緒

諸葛亮除了多次讓魏延詐敗之外,還經常對魏延進行打壓,例如守街亭之時,明明魏延作戰經驗更豐富,統兵能力更強,而且非常驍勇,諸葛亮卻將此重任交給了馬謖,反而安排魏延屯兵在街亭之後,作為馬謖的援兵;魏延獻子午谷奇謀時,諸葛亮直言「此非萬全之計」,並自信的說,依法進兵照樣能取得勝利。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之下,魏延早已心生不滿,雖然不至於生了反心,卻也沒有之前的積極性了。如果此時諸葛亮直接點名,他不會拒絕,但是想讓他主動站出來卻很困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張郃率兵追擊的時候,諸葛亮希望魏延請戰,魏延卻低頭不語,這並不是因為他怕了張郃,而是知道此戰不可能取得勝利,僅僅是誘敵之計,不想折損自己的驕傲,另外這也是,他不滿諸葛亮一向打壓他的表現。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曹叡寵信的武將:父親被張飛怒殺,母親被關羽看中,託孤之時被貶
呂布遇上此人,三戰三敗,被殺的心服口服,不是江東猛虎孫堅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