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畫免費集訓營:《仿黃子久山水圖》

國畫免費集訓營:《仿黃子久山水圖》

根據小二畫嘮語音直播整理收錄

我不是藝術的創造者,

我只是藝術的搬運工。

小二畫嘮,我們今天接著聊。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二天,大家過的都好嘛?

北京今天颳起大風了,天又藍了又重回到了藍藍的天,空氣好了,然後氣溫也低了,我育苗育的小種子,今天也發芽了,把它放到土裡了,非常好。

那今天咱們也接著跟大家聊聊畫,咱們繼續咱們的小二畫嘮。

我們今天來聊這張畫,這張畫的作者叫董其昌,明朝的一位大畫家,說明朝的繪畫史肯定是離不開這個人的,官當的好,能進能退,文章寫的也好,書法寫的也棒,畫更是畫的好。

還提出了南北宗論,可以說文化這方面是非常非常的精通,已經不能說是藝術了,文化藝術這方面是有相當高的造詣。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華亭人,松江是哪,就是現在的上海。年少時就已經非常非常的出名了。靠什麼當的官呢?

就是靠自己的書法和文章,他的文章他的書法非常棒,就直接晉陞官職了。

那在明史的董其昌傳裡面,對董其昌有這麼一段描寫,說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屬於天才,就與眾不同。

大家聽一聽說:其昌天才俊逸,少負重名。這是第一句,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董其昌天資過人,少年時候的聲望就已經很高了。

然後後面是:初,華亭自沈度、沈粲以後,南安知府張弼、詹事陸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龍皆以善書稱。其昌後出,超越諸家,始以宋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

啥意思呢,這個意思就是說在華亭這個地方的人物,有幾個書法寫特好的,有叫沈度的有叫沈粲的,還有叫張弼的,還有這個布政莫如忠和他的兒子,他們寫的都是非常好。

然後後面說,董其昌出來之後,超越諸家,把他們全都給超過了。

然後始以宋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

就是說他的書法,一開始是練的米芾,後來自成一家,聞名全國。

這說他的書法了,那後面就得說他的繪畫了:其畫集宋、元諸家之長。

他的畫法學了宋朝元朝的各個畫家的長處。

行以己意,洒洒生動,非人力所及也。

已經把他說的跟神一樣了,已經非人力能所及的了。

繪畫,先學宋再學元,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有自己的風格,然後去畫,然後畫的瀟洒生動,說這不是人力能夠達到,反正就是明史把他誇的就已經和神一樣了。

就是說他畫畫很厲害,那厲害到一個什麼程度呢?說:四方金石之刻,得其製作手書,以為二絕。

就是做刻章,四面八方做金石刻詞的,如果能得到他的手書,就稱為二絕了,那就是一件絕了的事情,這個也是非常非常厲害,也是誇董其昌的。

然後說:造請無虛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

就說他這個東西,畫一張小畫,寫的一個小手扎,那溜到社會上,人們就爭相購買,收藏他的這些東西,當寶貝一樣。

可見這董其昌的東西確實被人所收藏,珍愛。

然後:精於品題,收藏家得片語隻字以為重。

就是說收藏家能夠得到一點點的,哪怕一個小片都是特別特別的珍重的。

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

這真是,就像一個神仙一樣,平易近人,又精通佛理,談吐又高雅。還沒有一句世俗的話,這就是神仙,說話就跟皇上說話一樣。

比如說,吃飯了嗎,吃的什麼?那皇宮裡就得,您用過膳了嗎?就這意思。

就跟之間那個電視劇,甄嬛傳啊,就不好好說人話的,估計這也是這意思。

然後:人儗之米芾、趙孟頫雲。

然後人家都說,把他比作這個米芾和趙孟頫這樣的書法名家,和這個畫家一樣。

所以說,通過這一段我們就看到,董其昌在當時,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受到當時的一個推崇,地位也是相當相當高的。

那這塊就可以參照我們大家看的一個電影,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開頭那裡,大家能得到唐伯虎的一個隻字片語就已經非常非常了得了,但是唐伯虎的地位是絕對沒有董其昌這麼高的。

而且董其昌生活在嘉靖年間,他死的時候叫什麼時候呢?就是明崇禎了,明王朝的最後了,明末了。

雖然他生活在明末,但是他的東西在清初的時候,也是被清朝的皇室所認可,這塊從哪能看出來呢?

那我們就從這張畫上來看一下,他的東西在清初的時候,也是被皇家所認可的。

首先我們看一看,從這張畫上,我的老習慣,看畫先看印章,大家看一看這張畫上的印是不是都特別熟悉?

大家看這個印,上面圓的「乾隆鑒賞」往下往左「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宣統御覽」。

你看,「宜子孫」下邊就是宣統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然後往右「古稀天子」,可以看到這張畫是被清朝皇帝多次把玩的。

我們也講過,乾隆他也不是一次蓋了那麼多章,他也是看一次蓋一次,愛不釋手。

那我們再看看這一溜小字是誰題的。

這一溜小字寫的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寫的是,黃子久江山秋霽似此,常恨古人不見我也。

那這句話大家聽懂了吧?誰?董其昌他自己寫的,他這張畫的名字叫《仿黃子久的山水圖》。

仿黃子久的什麼呀?《江山秋霽圖》,這個意思就是說,哎呀,你看看黃子久的山水畫他的《江山秋霽圖》也就和這張差不多。

他沒有說,我畫的畫跟黃子久的相似,他不這樣說,然後後邊那句「常恨古人不見我」,哎呀,我常常恨這個古人他沒有看見我,要是看見我他得怎麼想,是不是得覺得我比他高,得佩服我啊。

他沒有說,哎呀,我這一生無緣見到黃公望黃子久,我感到遺憾。

這個也能反映出他的一種自信,就像在畫上蓋了一堆章的乾隆皇帝,他自己也這樣認為,我也很厲害,我是十全老人啊,我也蓋了很多的印,這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那對於這張畫來說,他仿,我們在中國繪畫裡面講,看到很多山水畫都是仿誰誰誰,仿誰誰誰,仿不一定就是畫成一模一樣,而更多的可以說,這個仿可以說是對臨。

因為在中國畫壇上,「仿」這個字是非常非常的普遍的,很多的畫家,特別是後人仿古人的東西,都是非常非常的多的,而且這個字很寬泛的,不僅僅說就是臨摹。

這種臨摹有一種就是很一樣,就你什麼樣我就畫什麼樣,我就對著臨。

還有一種就是意臨,意臨可能就是學學古人的筆墨風味,筆墨風趣,然後再學一學古人的神采意蘊這些,然後通過這些東西,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精神,把它表述出來,這就是古人另一種畫法,也叫仿。

這種仿就可以說是一種意臨,對臨就是你啥樣我啥樣,對著臨,意臨就是我以我心中的想法,我的東西,看著你的畫,感覺到你的意境,感受到你的精神,然後我來畫。

我們剛才也說了,清朝的皇帝,特別清前期的皇帝都特別推崇董其昌,那這樣看我們看到這兩首詩都是乾隆的御制詩,他把他的詩題到的這張畫上,也可以看得出乾隆也是很尊崇這位畫家的。

那我看看這張畫,這張畫其實畫法可以說是有自己的風格,跟我們之前臨的還都是不一樣的,包括他的皴法,包括他石頭之間的這種結構,還是不一樣的,但是基本的墨法還都是相同的,就說這種積墨的方法,特別是對樹的積墨。

很多朋友在畫樹的時候,對這種積墨的方法掌握不是特別好,比如說我們看這棵樹的積墨。

大家看一看,像這種墨法,我們崇尚這種墨法,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首先是積墨的層次是比較多的,而且他都是很淡很淡的墨,一遍兩邊三遍多遍積上去。

看著很簡單,但是實際上畫到這種程度是很難的。我記得當年誰說的呀,說李可染先生,八十多歲之後還是七十多歲之後,越看董其昌的東西越覺得好,越覺得高,越覺得妙。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認可,或者兩個人認可,可能不足以為證據,但是當這些國畫大師,這些老先生們,對董其昌的認可,那肯定他是有他的高的地方和好的地方在的。

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當時我開始學山水畫的時候,也是一開始臨董其昌的作品,比如說之後,我覺得這個樹和芥子園的樹和之前的那種樹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好在哪啊?

我也琢磨了半天,後來慢慢的年齡長大,然後跟好多先生溝通完之後,也發現有一些東西不是說非得和傳統完全一樣,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變化,成為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才是中國畫最需要的東西,就像我們之前聊的,為什麼國外的很多人對中國畫不認可。

為什麼不認可,就是因為他們覺得你中國畫學的都是古人的東西,你拿回來之後稍加放大就是你自己的了,沒有一些創新,還沒有自己的一些風格,所以可能在國外不被人認可。

所以這也是我們現在學習中國畫的一個問題,當然對於我們中國畫普及來說,那我們只要從芥子園、從這些中國古代經典開始學起就夠了。

我們也不是說真正的這種藝術家,需要有自己的突破,其實只要把傳統學進去,學好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從這張畫來看,前景中景遠景,他都是往右上方傾斜的,前景樹很複雜,樹很多,然後石頭相對的簡單,前景主要是塗出樹然後配以石頭。

中景反而樹少了,以石頭居多,把這個石頭的結構啊,然後石頭的大兼小小兼大這種山脈的關係,石頭與石頭之間的關係,做的非常好,層次也非常清晰,墨色相對的統一。

大家看這種墨的把握,眯上眼睛看,整個中景,沒有一塊石頭是突然跳出來的,在一個整體裡面,墨色又把握的恰有其分。

遠景的山相對簡單,勾皴一下,即可完成。

這樣的話從這種構圖的形式,到每一個景突出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這畫也就是非常非常的好的,非常非常了得的。

而且我們在看完這張畫之後,我們再看他題的字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他當時題這幾個字的時候,就會讓我們想到,他當時應該是意氣風發,而且是特別自信,題出這些內容的。

那好,咱們今天小二畫嘮就跟大家聊到這,大家明兒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二畫嘮 的精彩文章:

國畫免費集訓營:山水畫中嘮樹法
國畫免費集訓營:《枇杷山鳥圖》

TAG:小二畫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