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雷誕辰110周年: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誕辰110周年: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文|詹茜卉

1908年,傅雷出生在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南匯區),家裡是當地富戶,4年後,父親被當地惡霸構陷入獄,不久病逝。隨著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相繼夭折,母親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傅雷身上,對他管教極為嚴格。傅雷的各種傳記均提供了一件軼事:一次他逃學去玩,回家睡覺後半夜醒來,發現自己被母親五花大綁起來。也許,傅雷的嚴格和較真與這段經歷不無關係。

傅雷字「怒安」,取「文王一怒安天下」之意,受家庭、環境和時代的影響,他自始至終都是儒家的信徒,但是在那個年代,孔孟之道並沒有給他生活的方向。他曾就讀上海徐匯中學,這是一所義大利教會學校,法語是正課之一,傅雷就是在這裡初識了法語。但是教會學校的刻板和背誦聖經的強制要求激起了他的叛逆,結果他因為自認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宗教批判行為被學校開除。

傅雷誕辰110周年: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

隨後傅雷以同等學力考入大同中學,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傅雷參與其中。1926年,傅雷在校內發起「大同風潮」反學閥運動,因為過於積極,校方一度認為他是共產黨,後來被母親強拉回鄉下才避開風頭。正如傅雷在1956年的回憶中提到,自己在17到20歲的時候反帝情緒很高,後來的生活沒受什麼挫折,也就沒有了「革命精神」。

1927年底,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學,但沒多久就發現學校的「學風不正」,遂在當年底乘船自費赴法留學。上船時的傅雷雖然略懂法語,但還遠不夠用,幸而在船上的兩個月中與同艙的法國人朝夕相處,整日暢談,到港馬賽的時候,他的法語已經相對流利了。經鄭振鐸介紹,傅雷在法國安頓下來,並在短暫的外語預科學習後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文藝理論。錢鍾書和楊絳後來也曾在這裡留學。

在巴黎大學,傅雷徜徉在藝術的世界裡,他曾詳細考察盧浮宮的展品並記錄下來,在1934年完成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一書。這本書直到1987年才出版,是傅雷生平唯一的學術論著。也許正是有了這段經歷,傅雷後來才有底氣指出魯迅翻譯工作的不足:「從前魯迅譯日本人某氏的《美術史潮》,魯迅本人從沒見過一件西洋美術原作而譯,比紙上談兵更要不得。」留學經歷令傅雷對藝術產生了很多洞見,比如對於國內文藝界亂談主義的風氣做了澄清,指出西方所謂的古典主義不是古板,而是重視感官,希臘神廟褪了色只剩下莊嚴,而當年可是塗滿了油彩的生機勃勃的建築;對於音樂,他推崇貝多芬和莫扎特,取前者生命的莊嚴和力量,取後者生活的樂天;對於美術,他推崇在印象派基礎上別開生面的塞尚,這些都表現出傅雷強烈的審美個性和主見。

傅雷誕辰110周年: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1930 年,劉海粟(左)、傅雷(右)和張韻士(中)在法國巴黎合影

在傅雷的文藝評論經歷中,與張愛玲的交集是比較有趣的一段。1944年,傅雷以迅雨為筆名,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這是最早評價張愛玲的論文之一。在文中傅雷盛讚張愛玲1943年發表的《金鎖記》,對於這篇講述多年媳婦熬成婆乃至心理扭曲的故事,傅雷報以最大的讚美,稱「結構、節奏、色彩在這件作品中里有了不用說最幸運的成就」。接著,他繼續在同一篇文章中批評張的另一名作《傾城之戀》有六朝遺風,外表珠光寶氣內里空洞,對《連環套》則評價更低。張愛玲對於讚美似乎並未領情,而對於批評則針鋒相對提出反駁,稱傅雷「太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忽略安穩的一面」,太注重人生的鬥爭,而沒有認識到正是《傾城之戀》里「乏味」的人物為生活中飛揚的部分打下底子。有意思的是,晚年張愛玲回顧自己的作品時,反而有著比傅雷還激烈的否定,稱《連環套》「儘管自以為壞,也沒想到這樣惡劣,通篇胡扯,不禁駭笑」。

傅雷就是這樣性情耿直而坦誠,在藝術的世界裡,讚揚與批評不取決於對象是否是魯迅或者張愛玲。被劃為右派後,傅雷在上海家中的院子里培植了50多種月季花,就像他芬芳多彩的藝術園地一樣。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傅雷,為自己創造了豐富獨特的藝術空間,正如他的墓碑上所寫: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著名詩人,杜聿明隨身翻譯,歷經生死後對殘酷戰場閉口不談
這所學校缺衣少食財務緊張,但是膽子大有骨氣,敢和中央對著干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