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娃「十宗罪」:你的帶娃習慣正在傷害孩子,絕大部分家長中招

帶娃「十宗罪」:你的帶娃習慣正在傷害孩子,絕大部分家長中招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從他們呱呱墜地的那天起,我們便負上了撫養和照顧的義務。在我們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們照顧孩子的某些細節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我們帶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樣子。這就像《蝴蝶效應》裡面所刻畫的:家長帶孩子,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甚至連孩子以後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由我們決定了。

消極的影響在繼續,錯誤正在一次次重複,看看我們都對孩子做了什麼:

1,在孩子玩耍時強行和孩子互動孩子專註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一個人獨自玩耍的時候大人總是喜歡走進去逗兩下,捏捏小胖臉,或者問問:「你在玩什麼呢,好玩嗎?」。經常的中途「打擾」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後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難潛心做一件事情。

2,不限制的用零食餵養孩子孩子不愛吃飯,挑食,獨立進食能力差

孩子哭鬧就用零食哄著,這是很多家長都百試百靈的方法,結果孩子到了幾歲後又抱怨孩子不愛吃飯。其實這都是做父母的鍋,誰叫那時候我們叫孩子吃上這麼多零食呢。

3,一味的怕孩子冷,讓他們捂得厚厚的孩子體溫調節能力差,體虛多病

在不適宜的季節因為怕孩子感冒一味的捂上幾層衣服會影響孩子的散熱能力,從而出現多汗甚至虛脫,長久以往不僅預防感冒的期望沒有達到,孩子反而會因為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

4,無原則的安慰孩子,在本身就是孩子犯錯的前提下孩子以後改成錯誤的難度變得很大

小時候孩子摔倒了,我們逗孩子說是地板的錯;孩子和爸爸吵架了,媽媽說是爸爸的錯;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架了,我們說是別人家孩子的錯。久而久之孩子會肆無忌憚的犯錯,並且將責任推給別人。

5,不讓孩子亂動家裡的東西,怕搞壞孩子缺乏好奇心,探索心

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因為孩子打碎東西了,以後家裡面的東西再也不讓孩子亂動了。然後孩子也就真的不動了,做事呆板,缺乏好奇心。

6,經常責罵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孩子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性格形成

據研究表明,經常受批評的孩子比經常受表揚的孩子表現出極低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因為從小收到的指責過多,孩子再也不站在積極的角度去思考,遇事喜歡退縮,瞻前顧後,缺乏全局考慮的能力。並且經常被批評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概率遠遠低於正常孩子。

7,嬌慣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犯罪的概率變高,孝順父母意識淡薄

這種情況常見於老人或留守兒童,但很多正常家庭也有這種情況,特別是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的家庭。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孩子想要去哪玩就去哪玩,孩子想吃什麼不管健康與否都管夠,儼然是家裡的「小皇帝」。結果孩子步入社會發現格格不入,別人再也不像家人一樣寵自己,想要什麼都得靠自己爭取,於是很可能用非法途徑達到目的,是非觀薄弱。

8,因為工作原因疏遠孩子,缺少陪伴孩子親情淡薄,且溝通能力差

孩子一切的情感源於親情和陪伴,一切溝通能力和技巧也都是在和父母的溝通中學得。現在的很多三口之家父母都是上班族,每天要上班缺少時間陪伴孩子,回家後有自己的事情,也需要休息,就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久而久之發現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說話了,習慣了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變得很微妙。

9,強行給孩子報「興趣班」,即使孩子不願意更加不喜歡學習,厭學情緒出現

有些孩子報興趣班是自願的,還有一些孩子是「被自願的」。父母的動機是想讓孩子學到更多,增加知識,孩子的眼裡卻是被強迫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充滿抵觸情緒。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這種強迫卻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了煎熬,結果可想而知。

10,經常為孩子做本該他自己做的事情孩子獨立能力差,動手能力欠缺

明天要上課,晚上家長就會幫孩子把鉛筆削好、書本疊好放進書包;家裡的家務從不讓孩子幫,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就好。有多少家長犯過這樣的錯誤,最終孩子真的就什麼都不會了,除了學習,成了小書獃子。以後面對考驗綜合能力的社會,更加兩眼一抹黑。

小編寄語:

孩子的成長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需要我們精雕細琢。就像一塊璞玉,是我們的點滴美好早就了玉的完美,也是我們的錯誤為其點上了瑕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孩子咋教 的精彩文章:

不要說你會給孩子選玩具,兒童玩具選擇有學問

TAG:孩子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