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3種神秘舞蹈,與堯帝、舜帝和大禹有關,揭示中華舞蹈藝術史

此3種神秘舞蹈,與堯帝、舜帝和大禹有關,揭示中華舞蹈藝術史

中華文明具有5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舞蹈藝術史更為久遠。舞蹈作為一種肢體語言,代表著華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特徵,也傳遞著華夏民族的歷史和價值觀念。

在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岩畫中,就出現了原始先民狩獵成功後,集體歡慶舞蹈的情景。新石器時代初期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了改寫世界音樂史的國寶級文物——賈湖骨笛,證明華夏先民賈湖人曾經能歌善舞。

原始岩畫中的舞蹈

在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時期,華夏大地處於新石器時代末期。隨著農業和漁獵的發展,華夏先民的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出現了明顯的貧富分化和貴族階級。舞蹈文化也開始成熟,堯帝、舜帝和大禹時期,出現了3種代表性的舞蹈。


1.堯帝時期的大章舞

堯帝時期是繼黃帝以後,華夏文明的又一大發展時期。大章意為像太陽一樣光輝,如大地一般廣闊,大章舞就是歌頌堯帝仁德和智慧的舞蹈。據專家考證,大章舞是一種「鼓」舞,它由原始社會的舞蹈發展而來。後世舞蹈習慣以鼓聲開場,或許與此有關。

堯帝時期的舞蹈

據《呂氏春秋》記載,鼓是由上古時期古羌族的樂器,它以獸皮蒙在陶瓮上,敲擊發出音樂。根據考古成果,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最有可能為堯帝都城,這裡曾經出土了國寶級文物——鼉( tuó)鼓,最早的制式舞蹈應該就產生於此。


2.舜帝時期的韶舞和干羽舞

《尚書》記載,舜帝時期有一種舞蹈叫做韶舞,它使用排簫伴奏,又稱為蕭韶舞,是古老的祭祀舞蹈。韶舞反映的是,在向先祖奉獻犧牲或者貢品時,巫師身披獸皮,頭插五色翎羽,在排簫的伴奏下,載歌載舞走向祭壇的情景。

舜帝時期的舞蹈

舜帝時期還有一種舞蹈叫做干羽舞。舜帝時期南方三苗部族屢次叛亂,大禹和伯益在征討三苗部族的過程中,命令勇士手持盾牌和箭矢連續舞蹈70天,以壯聲威。由此可見,干羽舞是一種戰舞,它摒棄武力,利用強大的氣勢和感染力,幫助大禹降服了三苗部族。


3.大禹時期的夏龠(yuè)

大禹是廣為後世推崇的華夏先祖,夏龠(yuè)是為歌頌大禹的偉大功績所創作的舞蹈。據《禮記》記載,龠是與排簫類似的樂器,夏龠的創作者是皋陶。在民間傳說中,夏龠反映了大禹治水的艱辛過程,在夏朝的祭祀活動中,一直被繼承和使用了數百年。

大禹治水的舞蹈

許多國外學者稱華夏民族是內斂的民族,不擅長舞蹈藝術,實屬對中華文化的淺薄之見。我國對上古歷史的的深入研究,才剛剛拉開帷幕,隨著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進步,被埋沒的民族文化會逐漸湧現在世人面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講史堂 的精彩文章:

3件穿越的神奇文物,周朝科技如此先進,晉朝流行低頭族
安徽這座三國古墓,出土大量國寶級文物,1件在日本引起轟動

TAG:文化講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