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名草根文案告訴你文案、文員、文學的區別

一名草根文案告訴你文案、文員、文學的區別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最開始我說:我是做文案的!

「噢,文員是吧,那應該事情很雜吧,管內勤還是外勤呢?」

。。。。。

後來我改了:我是做產品推廣和品牌傳播這一塊的!(夠直觀和具體的了吧)

「噢,就是公關是吧,那你經常要出差吧?」

。。。。。

再後來我乾脆說:我是寫稿的!

「噢,那你是作家啊,自由職業好啊,現在沒上班嗎?」

。。。。。

好吧,我好像也不知道我是幹什麼工作的了!

外界對文案工作者有兩個誤區:一種是認為文案就是簡單的為設計圖填充文字,可以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或者辭藻華麗虛無縹緲也沒有關係;另一種是潛意識認為搞文案跟搞文學差不多,你就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綸出口成章,隨便洋洋洒洒就是幾萬字。(當然也有這樣的,比如我,哈哈哈哈哈。。。)

最可氣的是,換工作面試的時候,有些領導自認為讀了幾本書,上來就問你熟悉郭沫若徐志摩嗎,那沈從文你了解嗎?我說我喜歡魯迅的文風,然後竟讓我背誦幾段來聽聽,還有讓我寫詞賦詩的。。。

可是拜託啊,我記憶真的有限,而且這真的是個誤會,我不會作詩,不會講段子、不會寫春聯、不會算命起名,我只是個文案啊!!但也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樣,不是一個填字機器啊啊啊啊!!!

細數自己一路走來的職業歷程,畢業之初兩年從事的是培訓機構教育類的工作,教師和學管客服都做過,後來在培訓領域沒有找到成就感,轉行做了文案策劃類的工作,很新鮮、不抗拒、願意深耕下去、挺適合我,於是就走到了現在。六七年在兩三家公司從事不同的文案職位,工作內容也不盡相同。

雖然都叫文案職位,也涉及一些策劃,但接觸到的工作內容前前後後包含:官方新聞稿、參展稿、採訪稿、品牌深度解剖稿、軟文、品牌推廣策劃案、口碑建設(百科、論壇等)、微博營銷活動(早期)、電商文案、產品詳情頁文案策劃、專題頁文案策劃、海報文案、物料文案、畫冊文案、業務推廣文案、自媒體推文及編輯(微信訂閱號等)、熱點借勢文章、H5宣傳製作等等等。除了業務上的各種稿件和文案,當然還包含公司隨時需要的主持人串詞、邀請函、公告、通知甚至信件等各種公私不分的工作內容。。。

簡言之文案種類很多,有品牌類的,主要存在於大公司,樹立他的品牌,增加他的影響力,進而銷售產品;還有營銷類的,服務於大小公司都有,寫的目的只有一點,賣產品;文案立場也包含甲方乙方,經驗告訴我做乙方文案簡直生不如死,當然提升也較快。這些我都經歷過,也從乙方轉到了甲方,並且誓死不做乙方。

以上內容都與文字相關,籠統來說文案就是文字工作者吧。

有一些人會認為,不就是組織語言寫文字嘛,有什麼難的?也面試過一些公司,從某些面試官的表情里可以讀出:只是一個打打字的,又不是公司主力,你還指望拿多高的薪資?而當李叫獸一篇《月薪 3000 和月薪 30000 文案的區別》刷爆朋友圈時,大家又突然覺得文案重要到可以拯救一個產品甚至一個公司,公司沒有出爆品、公司不出名都是你文案惹的禍。作為文案工作者,你不承認,那就是認為自己的崗位不重要,承認吧,這樣大的一個鍋你背得動嗎?

其實,我認為寫文案只是一次整合傳播項目中的一個環節,單個環節的提升對整個營銷傳播效果的提高是非常給力的,但指望寫一篇好文案就能拯救你的產品或者公司,那是做夢。你真的會相信一坨屎一樣的產品或服務,經過文案包裝也能讓人說真香嗎?

那麼回到正題,文案到底是做什麼的?好做還是難做?是搞文學還是打打字?你對文案的誤區有多大?曾經也是文案小白的我今天在此梳理一些自己的文案心得,算不上乾貨分享,也讓大家對文案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文案人都是產品經理

誰說文案就是組織組織語言,敲敲字的?我相信每一個真正的文案工作者,在完成項目文案時,一定會反覆思考這幾個問題:

·這則文案面對的用戶是誰?

·我需要通過文案解決哪些問題?

·用戶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我們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如何利用我們的亮點解決用戶的痛點?

當思考這幾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就相當於一個產品經理在做市場調研:我們的客戶是誰?有什麼需求?最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我們有什麼資源?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而這些思考並不是關上門就可以想出來的,很多時候需要文案去做市場調研、同行分析、產品分析等大量前期工作,才能獲取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寫出的文案才會有說服力。

比如你是賣瑜伽墊的,用戶在使用墊子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的需求點在哪裡?站在用戶的位置上思考,列舉出來方便對症下藥。我們不能想當然,把自己的需求當做用戶的需求,這就是偽需求。比如,用戶說練瑜伽怕痛,然後你就認為用戶的需求是練瑜伽不要痛,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去挖掘深層次需求,會發現用戶要的其實是更美更年輕,那麼你這款產品就不能圍繞墊子「有多厚」去做文章,而是要圍繞「會變美」做文章。

總之文案不是冷冰冰的,不是拿到手就開寫。不管寫產品文案,還是品牌文案,合格的文案者都會有產品思維,反覆問自己這幾個問題,最後找到文案的方向。如果連受眾群體都沒定位清楚,寫出的文案通常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2

文案人也是心理學大師

找到文案的方向,然後隨便寫寫寫就行了嗎?當然不是!

就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大家都愛做標題黨,為什麼?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家都在想辦法搶時間,一個好標題,既能夠節省用戶篩選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夠為我們篩選出精準的用戶,而取這個標題也是一個鬥智斗勇的心理過程,僅僅起一個吸引人的標題,與文章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標題就是好標題嗎?不是!

好的標題既能夠概括文章的內容,又能喚起用戶心理的期待。

比如咪蒙說他們每一篇文章背後,都有近100個標題!!隨後會從中挑出5-6個標題,放到3個群里投票,然後參考最終的投票結果,決定用哪一個標題。熟悉咪蒙文章的都知道,她文章里的標題很新奇,但並非嘩眾取寵式的標題黨,而是與內容相關的,又令人期待往下看的標題。如《在沒有約炮的年代,人們如何談戀愛?》、《牛X的員工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是的!》。

走心的文案都擅於利用並滿足用戶心理,跟取標題是一樣的,既要讓你百里挑一願意看,還要讓你看得爽。(當然,我也一直在學習和探索的路上)

目前來看,這幾個套路是很容易虜獲用戶心理的:

一是滿足用戶的好奇心理。

把好奇心運用到文案里,製造適當的懸念,顯山不漏水,設置疑團、營造氛圍,以引起用戶急切期待和探索的心理,達到繼續讀下去的目的。這方面的技巧可以多看看杜蕾斯老司機的套路,他們家已經把好奇心玩到一定的境界了,當然與他們產品本身的屬性是分不開的。

二是利用從眾心理。

人們常說,大眾認可的都差不到哪去,現實中也確實如此。《烏合之眾》里提到過,從眾心理是極為普遍的心理需求,某一個現象或產品,80%的人感受、看法都一樣,引起了共鳴,更形成廣泛的傳播和購買。如我們經常在電商頁面會看到「繞地球xx圈」、「銷量xx萬」、「xx客戶評價」都是製造社會認同的文案表現方法。

滴滴也利用了這一點,寫出:四個小夥伴,三個用滴滴。假如你不用滴滴,就顯得不跟大眾潮流,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跟隨他人是一種常態。

所以,很多時候寫文案還得利用從眾心理,分析判斷你這類客戶的偏好和分類,利用從眾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反從眾,製造衝突,都是可以博得用戶關注的。

三是利用恐懼心理。

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恐懼的來源是人內心的慾望所使,患得患失。文案人很多時候會營造一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不使用我們的產品,你就攤上大事了」的恐怖氛圍,比如那則經典廣告《我害怕閱讀的人》,說實話,看完了,我真的很害怕,並且馬上買了幾本書。而這則廣告說的是害怕與恐懼,其實是肯定與讚揚。

培訓教育類用這一類文案更加多,比如《為什麼升職的總是你同事》、《不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等等,單看標題就很有殺傷力了吧?

所以這麼看來,文案人不是簡單的寫寫寫,還得洞悉人性,善於攻心,懂點心理學。

3

文案人也要好好說人話

另外一個誤區是,說到文案,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一個好的創意,一句蘊涵深刻的言語,一篇唯美辭藻修飾的文章。

曾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也喜歡在文字打磨上下功夫,希望寫出辭藻驚艷的文案,往往結果就是:好像不用絕對化用語就寫不出東西來了!這其實是大錯特錯。

經過這幾年的沉澱與觀察,發現那些語言無比華麗,看似寫得非常精彩的東西,其實消費者看完,「哇」一聲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很多情況下,文案更應是一段說話,而不是一段文字。那些廣為盛讚的文案都有一個特徵:語言不追求華麗,往往很貼近現實,消費者看完之後,會有心靈上的震撼及購買的衝動。

這也是我特別愛看咪蒙的文章的原因,在她的自媒體文章里能找到很多文案技巧,你會發現她寫的文章都很接地氣但又非常有趣,很多文案大師說的反差啊、共鳴啊、參與感啊,這些技巧在咪蒙的文章里都是自然而然、樸實的去呈現的,她把人話說到了人心裡。

所以,文案工作並不是遣詞造句、玩文字遊戲,也不用給文案人貼上「文縐縐」、「林黛玉」、「詩人」等標籤,其實我覺得懂換位思考、深諳人性又有趣的人,都是文案大師。

文案人不是文員、打字員,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文案人也不是詩人、哲學家,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深奧。文案是個赤裸裸的商業行為,文案人只是對營銷、設計、文案、用戶體驗、心理學等都需要有點涉獵而已。

最後,你對文案工作者的誤區有多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黛西 的精彩文章:

TAG:黛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