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詩詞研究》第三輯出版

《中華詩詞研究》第三輯出版

基本信息

《中華詩詞研究》第三輯

中華詩詞研究院、復旦大學中文系編

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

2017年11月第1版

目 錄

熱點聚焦

查洪德《詩為專門之學——談加強現當代舊體詩詞的評鑒與研究》

黃仁生《關於近百年詩詞史研究的思考》

文貴良《舊體詩詞入史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態度、器量及年紀》

李怡《關於舊體詩詞進入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幾點思考》

陳國恩《懷舊與時尚——關於新世紀的舊體詩詞熱》

詩史掃描

彭玉平《羅庄與民國滬上詞壇》

黃坤堯《香港詩壇三大家——陳湛銓、饒宗頤、蘇文擢》

朱純正《論樊增祥的贈內詩》

黃阿莎《左又宜及左宗棠家族女性詩詞述介與研究》

戴伊璇 朱惠國《論倦鶴詞的精神內涵及其時代氣息》

張芬《從〈登杭州南高峰〉到〈遲桂花〉——郁達夫舊體詩與小說創作關係一例》

薄藝《痴情與故夢——席慕蓉詩歌對古典女性話語的承繼與新變》

詩學建構

董乃斌《詩史言說與敘事傳統》

張海鷗《詩詞創作敘事理路》

陳友康《詩詞對日常生活的「直接插入」及其意義》

羅輝《也談詩的意境》

林峰《中國古典詩美的語言特徵》

詩教縱橫

簡錦松《台灣學生的詩詞學習之路》

張一南《傳統詩學話語觀照下的校園詩詞時尚》

楊賽《蕭友梅的歌曲創作》

域外漢詩

長谷部剛《明代復古派著作在日本近現代詩壇的傳播與接受──以泊園書院為主》

編後記

《中華詩詞研究》第一、二輯刊行以後,創作界與學術界諸多同仁對其「立足當代,貫通古今,融合新舊,兼顧中外」取向與特色,曾給予充分肯定,並期待有後續成果接武開來,不斷向縱深推進。於是第三輯應運而生,所載成果都是從中華詩詞研究院與復旦大學中文學科近幾年各自主辦或聯合主辦的會議論文中遴選出來的。

為便於讀者了解這些論文產生的背景,茲不避瑣細分述如下。第一組五篇論文都是2014年12月1日在北京出席中華詩詞研究院主辦的「現當代詩詞文學史地位專題座談會」而提交的,因該次屬小型會議,籌備的時間較短,所撰論文皆不長,但討論的問題頗為集中,故增設「熱點聚焦」一欄以置之。接下來四個欄目是前兩輯原有分類的延續,十六篇稿件采自於多種會議論文集,然後按主旨歸類編排。第一批次是黃坤堯《香港詩壇三大家——陳湛銓、饒宗頤、蘇文擢》、簡錦松《台灣學生的詩詞學習之路》二篇,皆為2013年10月13日在北京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中華詩詞研究院承辦的「首屆雅韻山河當代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而提交,雖然就撰寫時間而言似乎有點「舊」了,但所討論的內容對大陸讀者來說猶有「新」意;第二批次是陳友康《詩詞對日常生活的「直接插入」及其意義》、羅輝《也談詩的意境》、林峰《中國古典詩美的語言特徵》、黃阿莎《左又宜及左宗棠家族女性詩詞述介與研究》、張一南《傳統詩學話語觀照下的校園詩詞時尚》等五篇,皆選自《第三屆雅韻山河當代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6年9月24日由中華詩詞研究院與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詩刊社在廣州聯合主辦);第三批次是彭玉平《羅庄與民國滬上詞壇》、長谷部剛《明代復古派著作在日本近現代詩壇的傳播與接受──以泊園書院為主》二篇,分別為2016年11月18至19日出席復旦大學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12月17日出席復旦大學中日漢籍研討會而提交;第四批次是董乃斌《詩史言說與敘事傳統》、張海鷗《詩詞創作敘事理路》、楊賽《蕭友梅的歌曲創作》、朱純正《論樊增祥的贈內詩》、薄藝《痴情與故夢——席慕蓉詩歌對古典女性話語的承繼與新變》以及戴伊璇與朱惠國合撰的《論倦鶴詞的精神內涵及其時代氣息》等六篇,皆選自《第二屆中華詩詞古今演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10月28至29日由中華詩詞研究院、復旦大學中文系在上海聯合主辦);最晚的一篇為張芬《從〈登杭州南高峰〉到〈遲桂花〉——郁達夫舊體詩與小說創作關係一例》,選自新出爐的《第四屆雅韻山河當代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11月17日由中華詩詞研究院在北京主辦)。

綜上所述,本輯從近二百篇會議論文中最終採錄二十一篇編校付印,其中十四篇為往年提交的會議論文,七篇為今年提交的會議論文。這固然與堅持本叢刊的學術取向以及每輯每人限載一篇的原則密切相關,但還有幾點要加以說明:一是所謂往年實際涉及2013年、2014年、2016年的五次會議,並非只有這十四篇論文值得關注,而是因為其中有不少論文已在各報刊發表;二是2015年中華詩詞研究院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學術活動的代表性成果,已集中收錄在《中華詩詞研究》第一、二輯中;三是2017年雙方聯合主辦或分別主辦學術活動的成果,並非僅有上述七篇值得重視,其主體部分將在第四輯上刊載。

從前三輯刊載論文所體現出來的學術取向與特色來看,「立足當代,貫通古今」顯然是主要追求,是基本底色,大多數論文都是以此為視角與方法而展開討論,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詩詞理論與創作在這種研究視野中得到了重點關注與深度闡釋,行之於文字,往往生氣勃勃,新見迭出。相對而言,「融合新舊,兼顧中外」這兩個方面則還有待加強,無論是新詩還是域外漢詩,雖然曾或多或少受到過外國文化與文學的影響,但都是中華傳統詩詞演變過程中所結出來的果實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本輯所載薄藝《痴情與故夢——席慕蓉詩歌對古典女性話語的承繼與新變》、長谷部剛《明代復古派著作在日本近現代詩壇的傳播與接受──以泊園書院為主》二文,除了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以外,還有助於我們認識新詩與傳統詩詞的關係、日本漢詩與中國詩歌傳統的關係。

本輯從採選稿件到編校審訂,都是在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楊志新先生與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黃霖先生的指導下進行的。黃仁生教授受其委託,繼續承擔了本輯的主要編務工作。莫真寶博士從採選稿件、聯繫作者到審閱內容、統一體例諸方面襄助甚多;周興陸教授、王賀博士、張芬博士參與了清樣的最終審訂工作;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劉佳則在本輯前期編輯過程中做過一些輔助工作,包括研讀文本、歸置欄目、統一體例、核對引文等,曾付出辛勤勞動。

編者

謹識於丁酉小雪

本文經該刊授權推送

歡迎讀者轉發、分享

公號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文學研究 的精彩文章:

經典研究已經走向衰落?

TAG:近代文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