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欲真詩品,有情正畫風——韓倚雲博士詩詞賞析

無欲真詩品,有情正畫風——韓倚雲博士詩詞賞析

無欲真詩品,有情正畫風

大約在2014年,我正編輯《滿城古韻三百首》一書,有詩友拿給我筆名倚雲的兩首近作,來人簡單告訴我,作者為滿城籍,在北京某科研單位工作。編輯那本書有一個小規定,主要限於本縣作者,兼顧本縣在外地工作者。我將倚雲的兩首詩連看了兩遍,表象空靈透徹,內含廣博深沉,實為近年難得一見的好詩,未經作者同意,就自作主張入編了,好在是同鄉,不會找我難堪。

2017年春,韓倚雲博士回鄉省親,順便屈尊來訪,從陪同者(也是同鄉)口中得知,韓博士是位青年學者,航天宇航技術專家,已經是副教授了,在科研方面曾獲部級科學獎、起草國家軍用標準。業餘從事詩書畫創作,她的業餘愛好恰恰是我青少年時期的愛好,我僅僅停留在愛好階段,未經業師點撥,因此就沒有任何建樹。當年的幾張習作,在上世紀「文革」時還被列為罪狀之一,從此後,詩書畫被迫擱置了。「改革開放」後,偶爾心血來潮,把玩點被人說成「這個東西沒有烤鴨味道好」的小詩,對書畫就徹底放棄了。開自己一個玩笑:書畫界一顆「巨星」未來得及升空就隕滅了,逗人一樂。書畫除了靠業師點撥外,還要勤學苦練。「詩這個東西」主要靠靈感,為了打發業餘時間,就又操起了詩筆。還別說,是它改變了我後半生的命運。當中插這段話是說明有原因對韓倚雲博士的崇敬,人家除了主業成績頗豐外,對業餘的詩書畫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取得了社會的認可。先說詩,數千里之外有人請去當詩詞擂台賽的評委,足以說明韓博士在詩壇上的位置是何等之高。書畫曾多次獲得不同規格的獎項。還有人對我說,她的畫作曾被國內幾大博物館收藏了。詩書畫能集於一身者,不是很多,這三者聯繫得又非常緊密,畫一張國畫,要題字書款,畫得再好,如果書法不精,對畫作本身就打了折扣。不少畫者是將現成的語彙題畫,要麼就借用古人的詩聯,如果畫者自己精於詩聯,畫成之後,根據畫作之意境題一首自創詩,除了為畫作本身增色外,又體現了作者的水平,韓博士這三項俱佳:畫作自書,書題自詩,多麼妙哉。而今我謂韓倚雲博士,真乃才女也!足以稱之為家鄉的驕傲!

試摘錄韓博士幾首詩作賞析。「雨調青綠凈囂塵,灑向江南又一春。自信山河能解意,風光偏愛種田人。」《題自寫《江南春》》,這首七言絕句可能是作者題自己畫作,雨過後,大地呈現勃勃生機,一時喧囂的塵霾被洗凈,此刻的江南又像春天一樣,盎然得不知所以了!作者說,相信山河能理會個中真意:「風光偏愛種田人」。結句很精妙,似乎脫口而說,實際上真這樣的句子才是詩的真諦,看似平淡,其實難寫,「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就是作者所見的寫真圖。實際寫詩「欲說平淡難」的,不信寫寫看。從詩中還可以看出作者的農民情結,太可貴了!我覺得,只有為農民而歌的人,才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再看作者的七言絕句,作者自注「被邀為劍門關詩詞擂台賽評委,乘機別漢入蜀作,「七十二峰山外山,八千里路下雲端。好風送我凌空過,何必高吟蜀道難。」前兩句是寫乘飛機空中俯瞰,座座山峰飛速而退,真格是過了一山又一山,在雲端里浮游的「八千里路」與七十二峰應為泛指,意即很多很遠。我了解到,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作者,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善人自有善報,出門天公也會作美的,所以才遇到「好風送我凌空過」,現代化的今天,哪裡還有古人說的「蜀道難」啊。

「初著戎裝由烏魯木齊返京作」,這又是一首七言絕句「直上白雲平步飛,戎裝初試展軍威。今宵我在天山上,星斗萬千聽指揮。」既然身著戎裝,就顯示了一名中國軍人的威嚴,夜晚飛過天山,彷彿在天台上點將,那萬千星斗似千軍萬馬聽「我」調遣,讓星斗們進行一番操練,同時又與詩人專業相關,詩人主業航天,研究天體運行,只要找到了天體運行的規律,便可通過改變引力大小,來「指揮」星體改變運行軌道。通過這首詩,真的想到作者像一位號令三軍的將軍,在接觸作者時發現她大有巾幗英雄氣概,可謂詩如其人是也。

再看作者一首仄聲韻絕句《綠園松》「堂堂耿直胸,落落清真相。若問涅槃心,枝頭明月上。」這首詩是作者用行書寫的一副「中堂」,本人亦有幸看過作者的小幅國畫,如我者下里巴人欣賞陽春白雪,只能看其表象:「順眼與不順眼。」 詩人乃北航博士,綠園是北航的校內公園。觀其字如行雲流水,外柔內剛;悟其詩相映互輝,表平里秀,詩之內涵指松之超凡脫俗,寓意佛境禪意,一塵不染。「枝頭明月上」那是多麼光明磊落。小詩耿介清純,語正書嚴,而今我謂作者:「寄佛心則立超然境;倡善念才生忘己心。」我之「出門未過三分地;天下唯知一滿城」者,對作者之謂不知失敬否?

前邊說過,作者在其科研領域,已有很多成果,因此被授予航天英雄稱號,且看七言律詩《閑題》:「休言女子不英雄,此日泠然可御風。作伴但期星隱約,知心更有月玲瓏。虛空聯亘今和古,科技交融外與中。握霧拿雲頻下望,險峰遠去美無窮。」她的科研成果屬航空航天方面,是我輩未知領域,對其詩只能揣摩表象。全詩是以抒情為主,獲航天英雄光榮稱號後的感言,航天器的升空,隱約和其他星體成了夥伴,月亮有知更顯得光彩照人了。第三聯是說亘古以來,人類就暢想空中之奧妙,很多神話故事就是想像的結晶,直到今天才真正將想像變成現實。科技是不分國際的,其交融使得有了更大發展。尾聯則是豪氣貫雲天的英雄們,「拿雲握霧」,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融匯,在高空俯望我們這顆行星上的山川原野更加美麗多姿。

作者題為《呈袁隆平先生》七律詩云:「不為饑寒賦怨聲,自憑膽略與天爭。雜交掌上一粒稻,遠喚地頭千古情。土教師成洋院士,米菩薩是老先生。五洲四海高空望,總見行星夜夜明。」說起袁隆平院士來,真讓我「見名起敬」,前幾年是《感動中國》人物,我總覺得他的事迹是解決了數億人吃飯問題,應該是感動世界人物。好像聽說袁老先生先成為「洋院士」後,才有的「本土院士」,如果真的這樣,這其中就有「緣故」了!作者本詩首聯應指袁先生是「三年自然災害」時過來人,他並未為此而埋怨,而是憑膽略和智慧與天抗爭。那「一粒稻」之說,應指袁先生尋找最原始的野生稻踏過了山山水水,用心血澆灌「雜交稻」始成功,「地頭千古情」句,從電視上多次看到袁老穿著農民服裝,頭戴遮陽帽,從這塊地走到那塊地,讓人感動至極。「米菩薩」句,是說袁先生菩薩般的善心,是為了「米」而解決黎民的飢餓。「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偉大的愛國詩人杜甫憂天下人之饑寒,倘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而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先生「只要能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吾受饑寒不公也無怨」。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因此,結句說,凡是吃上大米的地域之人抬頭仰望,總會看到明亮的「袁隆平星」在不停的運轉。偉哉——袁先生!詩者,志之所志哉!作為科研工作者的詩人,正是以袁先生為榜樣!

再看韓博士詞《虞美人·再到易水》「童年曾也居燕趙,敢比男兒傲。長成含笑走天涯,易水蕭蕭碧浪似飛花。 太行又被丹楓染,喚起千秋感。還鄉不必說荊卿,我有真情肝膽彼無情。」作者原籍滿城,縣城北眺山腳下曾有古燕趙界碑「燕南趙北。」語云「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是指荊軻等人,「敢比男兒傲」,男兒應有兩指,一泛指廣大男人,二指是否當年的慷慨悲歌之士?又一個晚秋季節的太行山被楓葉及紅櫨類灌木染成紅色,「喚起千秋感」應指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西去刺秦的荊軻了。結尾句作者說,荊軻是不復還的,「我」和他不一樣,「我」活著還鄉了,「我」披肝瀝膽可又有真情實感,荊軻不過一介憑一時義氣的亡命者,而「我」要用智慧和勇氣改變貧困與挨打的現狀。當年與現在相比「換了人間」哪!詞中所說的易水距作者家鄉不過30公里。

作者詩詞主基調大氣磅礴,又不失端秀靈瓏,正如作者本人外秀內剛,從其部分詩詞都可以得到驗證。最令我稱頌的是,無論詩或詞,都有一個漂亮的結尾,凡是詩者大都懂得「詩易寫而結尾難,」比如作者所繪的國畫作品《仰齋品茶圖》,「二三子聚敲吟處,管領江西一段春」。大氣磅礴的「今宵我在天山上,星斗萬千聽指揮。」清心寡欲的「若問涅槃心,枝頭明月上。」浪漫主義的題自畫《蘭亭雅集圖》「也欲移身畫圖裡,東風杯酒作詩豪。」又是那麼豪氣滿懷,將自己移到畫裡邊去做主題。《航天絕句一》,「遊離星體列清空,相互牽連引力中。物質靈魂俱作客,不知誰是主人公。」物質靈魂句應解為有形或無形的,在星體上都是寄居,那麼誰是主人公呢?結尾句似是隨意而出,但又是神來之筆。話說到這裡,又一首《回鄉過黃金台遺址》的七律更使我為之一喜,前三聯是說燕昭王採納國師郭隗(保定滿城郭村人)先生計,在邊界築若干個招賢納士的「黃金台」(亦稱招賢台),名將樂毅投靠燕昭王,為燕復國立下了大功,作者回家路過易水和燕台(即招賢台),詩結尾說「若非此地鄉音好,堆滿黃金我不來。」作者巧妙的借用了招賢台上「置千金於其上,以延天下士」(語出《滿城志》),「鄉音好」,親切的鄉音,若非為此,再多的黃金我不會理睬的。《游遂寧龍鳳古鎮》尾聯,「我來不是閒遊客,詩筆催開一樹花。」都是很響亮的結尾,讓讀者眼饞。

2017年夏,作者回鄉省親時,我們交談了大半天,了解到她是一位大才女,其性格純樸、善良、耿直,更是孝悌之人。讀大學時,為了照顧多病的母親,靠打工掙些微薄的工資來支付母親的醫藥費,並支撐母親的衣食住行,還要省吃儉用兼顧弟弟的學業。幼年多舛的生計,造就了「女丈夫」之性情。也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給了她幼時過多的熬煎,當時生活之難,也許為她大寫意或者傳奇的人生,奠定了成就其輝煌的基礎。詩詞在她生活中是調料,她真正的成就在於她的科研主業,她的繪畫藝術也達趨步折桂的高度。她就是那位負大任之「斯人」!我更佩服她的至孝,至孝為大善,大善者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張志明(1940-),河北保定滿城人,滿城詩詞學會會長,農民詩人,代表作《伯樂相驢》。

滿城區曾為張志明先生塑像,此乃政府為國內首位在世詩人塑像,著名詩人劉慶霖先生說:這是我們詩人的驕傲!

著名詩人賀敬之先生,曾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這位農民詩人,並親自上門拜訪,留給張先生墨寶一幅。後來,縣委書記得知此事,問張先生:為何不通知縣政府,以政府名義接待賀老?張先生云:我乃一介農民,不認得縣政府大門。後保定市委書記也得知此事,問張先生:為何不通知保定市,以政府名義接待賀老?張先生答道:我尚不知縣政府大門,如何認得保定市政府大門?後來,保定市委書記欲求賀老書法,托張先生索要,賀老以身體不佳之由未與。卻主動贈與張先生墨寶數幅。

東郡詩社微信平臺公眾號編委會

顧問:趙英杭

社長:譚慶祿

編輯:李興來

歡迎關注東郡詩社公眾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郡詩社 的精彩文章:

TAG:東郡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