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科技,質造美好生活

未來科技,質造美好生活

本刊記者 / 王玉潔

近兩年來,總能感受到一些「未來感」十足的場景,讓人驚異於科技發展之迅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於各行各業來講,皆是如此。近期參觀相關博覽會或考察高端樓盤項目時,記者就切身體驗到一些場景,比如,3D列印房屋已經付諸實踐,恆溫恆濕科技在住宅項目中已經體現出優越性,互聯網+的植入,讓社區豐富多彩起來……不妨通過幾則案例串聯管窺一下住房新科技。

1

科技築家

2017年,澳大利亞機器人公司Fastbrick Robotics推出巨型卡車山建築機器人瓦匠Hadrian X。據稱它兩天就可以蓋好一座房子,而且能夠連續工作24小時,安裝在卡車背上後,用近30米長的機械臂1個小時內可砌磚1000塊。和常見的水泥粘合磚塊不同,Hadrian X不再採用傳統水泥,而是建築膠來粘合磚塊,從而大大提升建築的速度和強度,並可強化結構的最終熱效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3D計算機輔助設計房屋的形狀結構,機器人隨後可計算每塊磚的位置,磚塊置於傳送帶上,沿著機器人伸縮臂運送,傳至末端,一個爪樣機械手握住磚塊。混凝土或粘合劑通過壓力傳導至末端,塗於磚塊上,而後在激光指引系統下,將磚塊放到特定位置。(受版面文字所限,請查看相關文章從此之後,人類再無機會。更多介紹和動圖。)

GIF

GIF

以記者有限的科技素養判斷,這種技術都不算很「超前」,基本是已經實現了的。據了解,機器人還可以為電線與管道留出空間,必要的話可以掃描,切割磚塊。磚結構建築過程全自動運行,除之後電線、管道等的安裝外,無須人工參與。人類已經砌了6000多年的磚,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有人在研究自動砌磚技術,今天終於變成現實。

就此和一位開發行業老朋友——中駿置業已退休高管劉志傑交流此事時,他表示,這種科技雖好,但不太適合國情,因為國內建築主要是框架結構,填充牆為加氣砼磚,規格600*200(240)*200。並立刻傳來一份關於國內建築行業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資料。

據中國建築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城市房屋施工面積為113億平方米,城市房屋竣工面積為38.9億平方米,村鎮竣工面積為11.84億平方米,到2016年,這一數據分別達到了126.42億平方米、42.8億平方米、11.5億平方米。如果按竣工面積砌磚40元/平方米計算,國內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國外預計超3000億元,市場巨大。而該市場現狀是:由於國內外建築行業屬於強體力勞動,且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消失,建築工人越來越少,建築行業正出現「用工荒」的現象。

劉志傑在開發企業長期從業中觀察到,建築行業這些痛點,也意識到行業市場前景,在退休後創立了華蔚物聯,聯手美國矽谷HAX,針對性研製了一款可以幫助建築工人搬磚、砌磚的建築機器人,以解決建築工人短缺等問題。據介紹,這款砌磚機器人可以有效應對目前建築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天棚高低、樓地面不平、構件不垂平、平面複雜、工位移動、條件變化等工況。不僅如此,華蔚物聯還為砌磚機器人研製了配套系列產品與設備:印漿機器人、樓層運輸小車、磚的自動切割和加工設備,一旦所有設備研製成功,只要把磚塊、砂漿等材料放上去就可以實現砌牆。目前華蔚物聯的砌磚機器人已研發至第四代,可實現一個站姿在X軸砌築1.2米、Y軸砌築0.8米長、高度3米;換位連續砌築每小時可砌4.5立方米。印漿機器人已研發至第三代,可實現將50#水泥砂漿先印在磚的豎面和平面上傳輸給砌磚機器人砌築。還在往磚塊自動切割、加工、印漿合為一體的機器人專研,樓層運輸小車已在無軌行走,室內定位也取得重大突破。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尤為重要。對於諸多建築公司,用這樣的機器人建房,絕對是盈利窗口。按一套砌磚機器人(包括砌磚機、印漿機、運輸車以及其他設備)的成本60萬元左右計算,除掉每年的搬運費用+管理費用+稅收等,一台機器一年能凈利110萬元,7-10個月即可收回成本。目前,該砌磚機器人樣品已問世,此類技術得到各界關注和科技界的青睞。

以此為代表的AI技術引入獲獎重構建築行業,不僅如此,更有超前的3D列印技術,可以直接電腦建模將建築「列印」出來。

2015年7月17日,由3D列印的模塊新材料兩層精裝別墅現身陝西西安,建造方在三個小時完成了別墅的搭建。該套兩層精裝別墅的有6個模塊,每平方米重100公斤。在搭建現場,除了一台起重機,還有獨立的客廳、卧室、廚房、衛生間等模塊,工人們陸續將這些建築模塊吊起來,拼接安裝。不到3個小時,一棟2層別墅落成。負責設計生產的工程師介紹,這座別墅的建成其實90%的建房工序已經在工廠完成,即所有的建築模塊在工廠里流水線生產,現場只是對這些模塊進行拼接、組裝、搭建。傳統的別墅建築從修建時間上來比較大約花上半年的時間,而3D列印模塊搭建別墅從生產到搭建只需要十幾天的時間。

該座精裝別墅,只要擺上傢具就能拎包入住。儘管房屋建造時間短,但因為每個模塊能夠獨立承重,能夠抗9級地震。同時,鋼製籠式結構能夠充分填充保溫材料,達到很好的保溫效果。

3D列印模塊搭建別墅為高效提供訂製住房創造了條件。2016年,一棟400平方米的兩層別墅在通州區宋庄鎮的工業區亮相,整個別墅的牆體都是用3D列印技術整體列印而成,工期僅45天。據建造方北京華商騰達工貿有限公司介紹,建築結構越複雜,3D列印技術的優勢越明顯,任何形狀的建築只要有圖紙都可以電腦操作列印出來,且精確度也更高。這樣的工藝省時省人工,還可以實現「私人訂製」,完成各種異形建築的建設。這類的工藝也逐步在山東、蘇州等地亮相。

「百米高樓一日起」的圖景越來越清晰。試想一下,以後建房子將會是怎樣一種酷炫場景!

2

智慧居家

智能家居從概念進入到千家萬戶再至實現翻番,僅僅幾年時間,絕對是很快的速度。如今,智能家居行業火爆,市場需求量巨大。

作為物聯網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智能家居的發展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行業各方出台了多個標準,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家居部分企業已實現了企業標準到國家標準的升級,在智能家居國家標準制定方面擁有主導話語權,此類國家標準在智能家居產業融合發展期更具參考和使用價值。

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97億美元,同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403.40億元,同比增長41%,預計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元。從智能家居概念被提及到現在進入到千家萬戶,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吸引了大量入局者,其中不乏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國外互聯網巨頭,以及高通、華為等基礎支持服務商,還有海爾等家電企業。整個產業的複雜性為跨品牌的融合帶來了難度,層出不窮的標準讓大眾在選購智能家居產品時更加無所適從。對此,業內人士給出建議,在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識別標準從定義出發並不難,關鍵是在產業應用時要充分考慮和識別標準的種類及其適用範圍,要警惕眾多團體一擁而上制定團體標準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標準混亂。

有數據顯示,超九成的市民對智能家居生活感興趣並有強烈的願望。而且近幾年智能家居市場還保持著3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可以十分肯定的說智能家居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熱門、最具有機遇的產業。

同時,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進一步提高,精裝修項目在房地產項目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大。同時,80、90後逐漸成為置房的主力,這類群體對住房品質要求比較高,對智能化家居產品的認可以及接受程度也比較高。所以,擁有智能家居功能的精裝房,必將成為新一代年輕人選擇購房的吸引點之一。

智能家電和房產聯姻帶動生活方式改革,可以預見,未來兩年,智能家居將會成為精裝房的標配,並引領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態度。

3

前沿生活

在盡享舒適健康居家環境的基礎上,日常生活,同樣也可以被科技元素扮靚,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1

綠色&舒適生活

如能將綠色建築理念一次性應用到大規模的建築過程中,它將可能為能量、水資源的消耗帶來一場革命。目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正計劃通過智能微電網,將本地產生的太陽能用於建築的電力供應,這將減少一半的電力消耗,並將碳排放降至0。與此同時,他們還計劃重新設計建築的排水系統,從而實現廁所和下水道中水資源的就地循環利用,而雨水也將被收集利用,這些舉措將會使飲用水的需求量下降70%。在國內,綠色建築一直是產學研界重點探索的話題,綠色科技在房地產開發和運用中的體現越來越深入。

反觀國內,不用空調暖氣,就能實現居住環境的恆溫恆濕,為健康舒適生活加碼。這兩年來,記者在走訪項目時,就時不時被炫目的科技元素衝擊到。

以當代置業開發的MOMA系列為例,與常見的紅磚黑瓦不同,上第Moma的建築樓群從外觀看上去,似乎是藍綠色玻璃構成的外立面,其實正是特殊建築材料。融合了系列科技產品和工藝的住宅可輕鬆實現恆濕恆溫、全新風置換。同時,又增加了國際先進的「樓宇冷熱電聯產系統」和「太陽能熱水利用系統」等。項目外窗保溫優化則是將Low-E玻璃的真空層添加導熱係數極低的惰性氣體--氬氣。還採用了可滑動遮陽板外遮陽優化系統,可滑動外遮陽與Low-E中空玻璃的搭配使用對季節變換起到互補的作用。同時,採用天棚柔和輻射採暖製冷系統,更使戶內溫度的舒適度得到保證。部分電氣可調控的智能化系統,可使室內相對濕度控制在30%-70%之間,聲環境35-45分貝,並實現新鮮潔凈的空氣時時置換,每戶新風量遠遠超過了我國規範標準要求。通過無噪換風系統,起居室和卧室中的氣體被排送到廚房、衛生間和浴室,並從浴室、洗手間和廚房的頂棚排氣孔排出。房間保持正壓,既保障了室內空氣的新鮮,也使無人在家或不開空調的季節,免於因空氣不流通造成異味。

居家,就是要極致舒適,恆溫恆濕恆癢,離我們不再遙遠。據了解,目前在萬科、碧桂園、金茂等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對「空氣定製」、高端生活的探索日漸深入,人們的居家生活品質也逐步被重構。

2

便捷&多姿生活

近幾年,社會上最火熱的詞無非是O2O、共享經濟了。共享經濟是指基於互聯網等現代技術,將海量分散化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併共享,以及時間、空間、技能等無形資產的共享。這種新型經濟形態和資源配置方式在住宅項目中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各大開發商都在通過互聯網技術延伸社區內的服務和商業。他們通過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模塊,比如布局社區便利店、社區商業(教育、消費等)、社區金融等,把一次性售房的商業模式轉化為業主終身服務的模式,實現收益的同時,給業主帶來便利的科技生活。此類案例不勝枚舉。

基於「互聯網+科技」,業主可以享受到一部手機解決生活問題:進門、開鎖,居家消費,手指輕輕一點,所需要的生活物資送貨上門。而生活服務中包括日常的上門家政、衣物送洗、跑腿服務、上門搬家等,專業化服務則包括健身培訓、商務服務、家電維修、上門美甲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服務領域,幾乎全部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一鍵搞定。

固有的生活限制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科技創造的世界,我們永遠無法想像,但一定會撲面而來。

來源:《城市開發》雜誌官微ID:CSKFZZS

聲明:本賬號所發布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涉及任何商業活動與經營,尤其不涉及個人之間的經濟往來。此外,禁止以商業為目的的轉載,發現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開發雜誌 的精彩文章:

地產「互聯網+」,更具想像力

TAG:城市開發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