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達爾文、拉馬克到「文化自信」

從達爾文、拉馬克到「文化自信」

專註謀生,很久沒有寫字了,遇見小長假,可以稍稍安靜坐下來聊點兒什麼了。

關於進化論,五獨先生多年來一直作為少數人站在拉馬克的一邊。不過,作為拉馬克的贊同者,並不意味著反對達爾文和華萊士對物種進化的觀點,只是深感後者的「遺傳與變異」太過消極和被動,徹底否定了在進化的過程中物種本體對進化的種種努力的作用!

一個物種在進化的過程中,其產生的變異一定不是隨機的被動的和消極的,一定有著物種在此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自身努力的作用。這是五獨先生完全憑空捏造的觀點,五獨先生目前的知識儲備根本不可能證明這個觀點的科學性,更勿論其正確性,可無論這個觀點是否荒謬亦或成立與否,卻可以在拉瑪克的「用進廢退」和達爾文與華萊士的「遺傳與變異」之間構架一座橋樑。

五獨先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能否嘗試著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縱觀其發展過程,相互之間為什麼差異如此之大?是不是也有一種被稱作基因的東西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決定某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發展進程的這個「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是如何產生的?而前文所涉及的「變異」從中又作了多少大的「梗」?

我想,與其討論這個與「內因」有關的問題,不如先考慮另一個問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會對下面這個觀點有所感覺:縱觀中國歷史,只要是開放的,國家就是繁榮的,只要是封閉的,就是落後的,從明朝開始的「封關禁海閉關鎖國」直致晚清最終的窮途末路,我想,是最好的證明,即使其間出現了「同治中興」,現在看來,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小平同志引領的改革開放,應該是最近一次的國門再開,與歷史上國門被粗暴打開不同,這次是國門內外一起發力,門裡門外雖然不都是鮮花,卻都是笑臉,自此,我們的祖國再一次迎來了春天,我想,中國的國門永遠不會再關閉了!

寫到這裡,我想有必要聊聊「文化自信」。

將「文化自信」作為一個論題而被提出,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也許,我們還不夠自信!

五獨先生作為一個北方人,前二十多年一日三餐麵食居多,曾經三日不啖油潑面無所適從。來到廈門這麼多年,不僅從來沒有餓暈在廈門飯館裡的經歷,而且早早喜歡上了海鮮的美味,從科學的角度說,我的營養應該更加均衡了。

所以,五獨先生以為,所謂「文化自信」,並不是抱著固有的老舊不放,更不是「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其他皆為「異端邪說」,總是擔心被外來之物改變我們的文化根基。若以此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會(再次)將我們引入「封閉」、「排斥」的誤區。所謂自信,更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客觀地認識到本民族文化優秀元素的同時,也認識到其中的不足,「他山之石可攻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直到今天我們依舊連一個聖誕節都難以包容,這種思維是不是和當年「我大清」排斥鐵路、電報有異曲同工?一個排他的封閉的民族文化總是一潭死水,會有什麼強大的生命力?

走筆匆匆未及潤色,略顯粗糙,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獨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五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