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趨勢不可逆:頭條、快手、抖音崛起的啟示

AI趨勢不可逆:頭條、快手、抖音崛起的啟示

媒體就像是一隻棲居在光駁斑斕彩燈下的變色龍,敏銳善變,伺機而動,任何一種最新的科技創新或傳播方式,都有可能使其發生質變。

從門戶網站到社交媒體,再到人工智慧驅動的信息流平台,在媒體的形態上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而每一次都是對上一次的降維打擊。主要表現在:內容生態的多元化,從精英到草根達人的,內容分發也變得更加快捷、精準。

來源:摘星獸(ID:zhaixingshou007)

一、10年媒體演變史:技術創新推動傳播變革

1.0互聯網門戶網站時代,傳統精英式傳播,自上而下

新聞門戶網站是中國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最早嘗試,是觸網發展和第一輪數字化轉型,並形成了以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為代表的四大新聞門戶網站。

但它並無本質改變,多數是將過去在報刊上發表的文字遷移至網路,或者進行二次、三次的編輯。以四大門戶網站為例,是綜合信息的雜糅,然後通過多級菜單進行分門別類,用戶需要自己去尋找內容,跟著「麵包線」一層層往下,難以獲取個性化內容。

所以門戶網站依然以人力為主,養了一大批編輯去生產、審核、發布內容,媒體把握著傳播主導權。

2.0社交媒體時代,草根入局,大眾發聲,信源與信宿角色統一

從內容生態看,它開啟了人人開始手握麥克風的時代,每個賬號都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個性化媒體。例如當時震驚中國的溫州動車事件,從最早發布信息,到隨後的現場搜救、醫院治療、網上尋親、號召獻血、防騙提醒、事情進展以及追問闢謠等,微博扮演了眾多角色,並以其巨大的傳播力量,對救援產生了積極作用,不少網友的個人微博一夜之間變成了「個人通訊社」。從微博開始,在傳播領域,個體的自主權得到加強。

在內容分發上,人成為重要的節點,通過人來關注內容成為新的傳播方式。用戶熱衷於評論、發帖、轉發,個人立場匯聚成觀點趨勢和意見潮流,資訊本身不斷被驗證求實,對於信息的二次傳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

但社交媒體發展到後期,信息泛濫且參差不齊,人們很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且成為虛假、低俗信息滋生的溫床。尤為顯著的是,它誕生之初的優勢盡失,它不再為草根代言。頭部化極其嚴重,已成為明星、大V、網紅、各類機構和事件陣地,普通人再難發出聲音,沒有抓住紅利的那一撥人再無出頭之日。

3.0人工智慧,「人」為中心的去中心化時代來臨

信息大爆炸來臨,鋪天蓋地的資訊讓人應接不暇,同時人們的需求愈加個性化,過去由人主導內容分發的強運營方式再也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而大數據與AI的出現,演算法推薦被應用到內容平台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背後的底層邏輯就是技術升級讓每個人的內容都可以平等地被分發,使得優秀創作者能更多地被關注。並且信息更加多元和豐富,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訴求。

一方面,不僅解決了信息過載,還實現了「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巨大轉變,從而讓信息與信宿精準匹配。平台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進行推薦,更加契合用戶的興趣點,以此留住用戶,讓用戶「上癮」,不斷帶動用戶數增長。因此演算法的核心是理解,讓計算機去理解人的興趣偏好,理解內容的各種屬性。

另一方面,合理的推薦演算法,可以使作品獲得較為平等的曝光機會。微博的排行榜、大V都是平台對明星、網紅做的資源傾斜,快手、今日頭條、抖音則反其道而行,以內容推薦頁為主,不會憑該用戶被關注的人數多少來決定作品曝光幾率。而回歸人的本性,無論年齡大小,人都有表達自己和被他人認同的需求,只有真正的「去中心化」才能維持用戶的創作熱情,UGC才是內容平台長久生存的源泉。

順勢而起,快手、抖音、今日頭條快速崛起,都是對傳統的內容生產機制與分發機制進行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快手,成立6年,用戶破5億,日活躍用戶達9500萬,每天數百萬條UGC短視頻在平台上傳。

抖音,一年多時間冷啟動到6000萬DAU,目前依然呈現增長態勢。

頭條活躍用戶已達2.4億,單用戶使用時長超過76分鐘,超過微信和facebook。

以上三款現象級產品都是技術發展的成果。基於用戶的習慣和興趣,使用演算法向用戶個性化推薦文章。從本質來說,它們早就超脫了傳統的新聞、視頻公司,成為人工智慧基因的內容公司,使用AI將人與信息鏈接起來。

縱覽10多年媒體變遷史,內容的本質依舊,只是在內容的生產、分發、變現三個維度上發生了改變,而每次都是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對上一輪的內容生態進行了降維打擊。

二、抓住AI+大數據技術紅利,下半場進入頭條互聯網時代?

快手和頭條系的迅猛發展,本質上是AI對供給側創新,提高了分發和生產效率。

門戶網站時期,資訊分發全靠人;雙微時代,以人+數據積累的方式對內容進行傳播,人依然是主導因素。然而人的效率天花板很明顯,如今的海量信息讓人束手無策,效果越來越差,演算法則突破了人效瓶頸,將內容的分發做到效率最高和效果最優,且可以不斷學習和進步,過去數量龐大運營人員都被機器替代,從重複、單調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同時分發效率的提升又反向促進了內容生態繁榮,使得人人都可以參與內容製作,極大地擴展了內容源。

演算法當道之時,因其缺少價值觀而屢屢引發社會爭議,需要人來控制邊界,輔助其定義價值觀。

傳統的媒體充當著把關人的角色,即:篩選新聞、引導價值觀,承擔著社會的責任,而演算法信息流本身並沒有這樣的意識。

快手和今日頭條都被點名批評平台上有低俗不良內容,近日快手CEO宿華公開道歉,表示要對視頻進行嚴格的分級和過濾。此前,今日頭條張一鳴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用「演算法沒有價值觀」來回應,隨後今日頭條宣布招聘1萬名小編,加入「人」的作用,但只做監管遏制低俗之風,不干擾內容生產與分發。不論如何,不會改變AI驅動的內核。

AI驅動,相比強運營驅動,屬於高槓桿的輕模式,對迅速捕捉新機會更有利。這也是頭條系產品矩陣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頭條系產品迭代之快,令旁人望塵莫及。沖頂大會一炮而火後,其迅速推出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答題,在頭條首頁給予重要入口,一躍成為知識競答最火玩家。正在知識競答如火如荼之時,一紙令下,它被勒令下降。各平台無所適從,今日頭條則立馬調整頁面,入口更換為抖音,春節期間最大黑馬得以誕生。

本質上由於其他平台以運營為導向的重模式,轉變不易,遷移難度大。而頭條系有技術做基礎支持,產品主導,提高了供應鏈效率,應對突發事件,在別人慌亂無措時,迅速調整,找到新的切口。

網上有言,互聯網下半場或將進入頭條互聯網時代,這正是AI帶來的新模式的崛起。

從AI賦能行業來看,內容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最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AI圈有段子曰:鎚子常有,而釘子不常有。喻指市面上多是拿著AI技術(鎚子)的科學家在找高價值的應用場景(釘子),可見AI落地的應用場景十分關鍵。

以剛需場景來說,電商掌握在阿里手中,社交被騰訊壟斷,存量市場難以打入。而那些供應鏈繁重的行業,比如汽車,哪怕解決了前端效率問題,後端依然很重,護城河極高,只有那些沉澱了許久的企業才拿的住。

相較而言,內容這塊反而是一個完全的增量市場。它具有天然應用場景優勢,數據更可及,供應鏈極輕,後端成本低,可以在技術驅動下迅速崛起。今日頭條能夠在短短6年時間,達到近500億美金的估值,與其選對了賽道有著莫大的關係。

三、結語

工業1.0以蒸汽機為基礎,機器開始代替人力,

工業2.0以流水線的生產為基礎,結合機械提高生產,

工業3.0以單片機的發明和發展為基礎自動化在工業生產製造中起到重大作用,

工業4.0利用互聯網和現代計算機技術來發展人工智慧。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生產方式。媒體與傳播,不過是浩浩湯湯工業革命浪潮中的一個因子。

作者:錢皓、余洋、盛丹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皓 的精彩文章:

晉陞獨角獸的背後:掌門1對1以教育初心造就「源動力」
戴威的理想,阿里的局,ofo再獲碾壓式融資背後發生了什麼?

TAG:錢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