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慶齡寫給宋美齡的最後一封信,由她轉交

宋慶齡寫給宋美齡的最後一封信,由她轉交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恩傑)在這個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清明時節,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的遺孀、著名美籍華人、中美「友好使者」陳香梅女士3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家中逝世,享年94歲。

據了解,陳香梅1925年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早年畢業於香港的嶺南大學,當過戰地記者。1947年嫁給陳納德將軍。陳納德1958年病逝後,陳香梅定居華盛頓,獨自撫養兩個女兒。1963年,陳香梅接受時任總統肯尼迪的委任,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裔。她先後在八屆美國政府中擔任顧問,以美國元首特使訪華,為中美友誼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2015年9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陳香梅接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陳香梅獲頒紀念章)

值得一提的是,陳香梅還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的表外甥女。就在昨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大章向法晚記者透露了1980年12月底,宋慶齡將寫給妹妹宋美齡的親筆信,通過廖承志轉交到來華訪問的陳香梅女士手裡,最終由陳香梅將信親自送到在美國定居的宋美齡手中這一鮮少人知的秘密。

記者另從陳香梅母校廣州真光中學獲悉,她曾七次歸寧母校,捐贈書籍,並以個人名義成立文學基金會。而她在日軍侵華、國土淪陷,父親勸她回美國定居時,她毅然決定留下來與祖國共患難的故事,感動著無數師生校友。

從戰地玫瑰到飛虎夫人 陳香梅與祖國共患難

2015年9月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已經90歲高齡的陳香梅,身著天藍色禮服,代替丈夫陳納德,接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並作為觀禮嘉賓,參加了第二天上午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式;緊接著,央視《面對面》欄目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專訪了陳香梅母女倆,講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

據央視視頻資料顯示,飛虎隊的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1937年7月初他抵達中國考察空軍。幾天之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

(陳納德將軍)

1941年,陳納德以私人機構的名義重金招募了美國飛行員及機械師,組建了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以平民身份參戰。不久,他們在昆明迎來首戰,當天入侵日機10架,被擊落6架,擊傷3架,而志願隊則無1架損失。從此,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型戰機名揚天下,「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另據史料記載,1941年10月至1945年8月,飛虎隊擊毀日機2600多架,擊斃日軍66000多人,建立了輝煌戰功。

彼時,陳香梅,這個瘦弱的女孩,從流亡學生完成了到戰地記者的轉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我們全家從北平赴香港避難;1941年香港淪陷後,我所讀的嶺南大學輾轉遷移到廣東,就這樣我在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央通訊社』,成為一名戰地記者。那一年,我才19歲,我父親動員我們兄弟姐妹六人一起到美國繼續留學深造,被我斷然拒絕了。國難當頭,我要用手中的紙和筆去向世界報道中國軍民英勇不屈的抗戰事迹。」央視鏡頭中,陳香梅如是說。

就這樣,在一次採訪中,她認識了陳納德。「我對他的瞬間印象是:這個人具有偉大的意志、力量和勇氣,兼有高超的智慧」,陳香梅曾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與陳納德的第一次接觸,「我帶著近於輕微震顫的迷惑,凝望著他」。

(陳納德與陳香梅)

抗戰結束兩年後,1947年,時年22歲的陳香梅與54歲的陳納德在上海重逢。他們很快定下終身,在那一年的聖誕節前夕舉行了婚禮。當時,中美各大報刊紛紛報道了這段發端於戰火中的愛情,「飛虎將軍陳納德與女記者陳香梅喜結良緣」一度成為最轟動的新聞。

1958年,陳納德去世。年僅33歲的陳香梅定居華盛頓,獨自撫養兩個女兒。受母親故國情懷的影響,小女兒陳美麗大學時攻讀中國古典文學,目前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向青年學生們講授中華古典文學課程,包括《論語》、《孝經》等,以及孟子、莊子、韓非子等思想學說。

以美國元首特使身份訪華 為宋氏姐妹傳遞信件

值得一提的是,歷經上述戰爭和生活的磨練,陳香梅所養成的堅韌不拔的性格,讓她在美國政壇嶄露頭角。1963年,陳香梅接受時任總統肯尼迪的委任,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裔。1978年,陳香梅又於里根勝選後擔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此後的老布希任期內,陳香梅擔任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柯林頓上任後,她幫助在美中兩國設立了獎學金交流項目。就這樣,陳香梅先後在八屆美國政府中擔任顧問,為中美交流起到過重要作用。

1980年12月30日,陳香梅以里根總統特使的身份訪問中國,受到鄧小平接見。「也是在這時,陳香梅見到了數十年未曾見到的表舅廖承志。」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原北京宋慶齡故居主任何大章先生告訴法晚記者。

其還透露,當時宋慶齡先生已是87歲高齡,她急切地盼望著能夠在有生之年見到30餘年不曾相見的妹妹宋美齡一面。正巧陳香梅和宋美齡有半個多世紀的交情,她與陳納德所生的兩個女兒由宋美齡起名,並被認作乾女兒;陳納德去世時,宋美齡還親自參加他的葬禮。「正是這層與宋陳兩人的雙邊交情,才使得宋慶齡覺得陳香梅是個很重要的可以信賴的人,於是放心地將她寫給宋美齡的親筆信,由廖承志轉交到陳香梅手裡,果不其然,陳香梅訪華結束回到美國後親手將信交給了宋美齡。」何大章說道。

(宋慶齡)

對於信件內容,何大章表示,宋慶齡是用純英文寫得,很簡短。即盼望有生之年見宋美齡一面,如若不能,望其能夠將她丈夫孫中山先生的遺物歸還。然而,這封親筆信自交到宋美齡手裡後無任何消息回復;宋慶齡很焦急地托廖承志向陳香梅討個准信,陳香梅再次登門時,宋美齡公館的侍衛只通報說,「告訴她,知道了。」

1981年3月,宋慶齡病重高燒不退,廖承志寫信給陳香梅,再次催促她去見宋美齡,求其趕快回北京與宋慶齡見最後一面。但陳香梅仍未能與宋美齡見面。直到同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去世,也未見到宋美齡最後一面。「不管怎樣,在這個送信過程中,陳香梅盡了最大努力了。」何大章如此評述道。

晚年七次歸寧母校 校方將為其舉辦追思活動

就在最近,陳香梅在美國逝世的消息漂洋過海,傳到其母校廣州市真光中學,校方表示不勝哀悼,將為這位知名校友舉辦追思悼念活動。

據該校行政服務中心主任丁洪生介紹,陳香梅是真光中學1941屆芸荒社校友。其生前曾七次歸寧母校參加活動。其中首次是在1992年9月12日,67歲的陳香梅校友歸寧母校,創作出「白鶴重來愛真光,芸荒姊妹意情長;西樓月滿風和雨,學書學劍念恩師。」的詩詞;1996年9月11日,被廣州市政府授予廣州榮譽市民的陳香梅二度歸寧母校,參加125周年創校大典,並設立「陳香梅文學獎勵基金」,以此鼓勵母校學子進行文學創作。

(2007年11月,陳香梅出席廣州真光中學135周年校慶)

「2002年陳香梅被原芳村區教育局聘為廣州市真光中學終身榮譽校長。2006年8月24日,陳香梅第六次歸寧母校,與時任廣州市長的知名校友張廣寧一起在母校植樹紀念,並向學校贈送有過關她的畫傳。那一次,我接待了她,看到她坐在輪騎上,腿腳不是很方便,但是面色氣質卻很好。進了學校後,她被我校兩名工作人員攙扶著,在校園裡緩步走動。」丁洪生追憶到。

他還透露,陳香梅曾為母校捐建香梅書齋和書籍一批,供母校師生參閱。而陳香梅數次為母校題字,「和」字始終貫穿其中。在她看來,以和為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希望母校師生將此一代代傳承下去。

「另外,她學貫中西,對於女性保持獨立自主的個性頗有一番見解。她說女人要自立自強,不能硬跟男人爭,也不能做二等男人,要活出自我來。」丁洪生說道。

(陳香梅向母校贈送有關她個人生平的畫傳)

法晚記者留意到,數年前,陳香梅在一個公開活動上說,「我的一生走過了千山萬水,經歷了風風雨雨,現在雖長期住在美國華盛頓,但永遠不忘祖國。我為多年來能為推動中美合作、加深中美交往作出一些貢獻感到自豪,覺得這樣的人生充實而又有價值。」

讓丁洪生最為感動的是,陳香梅在對母校師生的一次演講中回憶,她青少年時代,幾乎都是在戰亂中度過的,為了求學,她流亡到廣州、桂林、重慶等地,在「鹹菜拌飯、沒有課本、缺電」的情況下艱難求學。「她說身為流亡學生,她卻一直受到教授和老師的鼓勵幫助,這讓她一直很難忘記。而她在日軍侵華、國土淪陷,父親勸她回美國定居時,她毅然決定留下來與祖國共患難的故事,則感動著無數師生校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海解局 的精彩文章:

關於房子,17個省份都下決心做同一件事
受處分不到半年,廳官就落馬了

TAG:觀海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