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會持續投資麥金所平台?

我為什麼會持續投資麥金所平台?

從2013年6月餘額寶橫空出世起,網貸興起到現在有近五年了。

14年起到現在,我個人投資網貸,也快四年了。

認識麥金所並投資,算來也超過一年了。

既然你們老問我網貸,還有麥金所,今天就來科普一下。

NO. 1|壹

知識點———網貸是什麼?

網貸,是互聯網金融,是相對於借款人和投資人之外的獨立第三方平台,也是一個對接借錢、還錢的中介。

媒人對接相親男、相親女,網貸平台撮合出借人和借錢人。從這方面講,本質上是一樣

出借人:也叫投資人,出錢人。就是拿錢出來通過網貸平台借給需要資金的人;

借款人:包括公司和個人。有的靠信用借錢,是信用貸;有的以車子抵押或質押,就是車貸;有的用房子抵押,就是房抵貸。

借款人通過網貸平台尋求資金周轉,網貸平台把它單獨或打包成借款標,向出借人募集資金。雙方各取所需,我付你利息,你借錢給我。

那麼,網貸平台如何賺錢呢?

作為一個金融信息中介平台,付出了勞動和服務,所以大部分平台向借款人收取手續費、服務費盈利,但也有少數平台向借款人收取服務費的同時,也向出借人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服務費。

NO. 2|貳

投資市場五花八門:餘額寶、房子、網貸、銀行理財、股票、外匯、基金、黃金、信託、虛擬幣...

在經歷了各種投資渠道之後,現在我還是重倉網貸平台。

咱先把投資門檻、年化收益率、風險水平、流動性等方面,拎出來對比一下。

點擊看大圖

按購買門檻可分三個隊列:

1)低門檻

餘額寶、網貸平台

餘額寶是貨幣基金的代表,1元起投、0.01元為單位,隨存隨取,適合放零花錢。因有阿里隱形背書,風險比較低,遇上年景好時,收益能4%以上;行情不好,也曾跌破過2%。

網貸的門檻也低,10元、100元、1000元起投。收益在列表裡偏上,算是高收益選手。投資操作也方便,只要下載一個平台的APP,註冊一下就可以投資了。

風險則因平台而異,穩健可靠的平台,風險並不高;但你要是很作,非挑那些高收益高返息的平台,踩雷身亡的也不意外。

就有朋友踩過雷,他在投資時就在盤算不切實際的」如何月入2萬「。

本金安全第一,這是我投資的底線。在這種底線思維下,我對平台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幾年下來我就沒踩到過雷。

我就是有些好奇,明明很好區分出是否適合投資、是否屬於高危平台,但為什麼還是有人踩雷?

同一件事,有人蒙圈,有人看得清,有的明明看出是個坑還想蹚渾水……或許這正是投資的奧妙所在。

2)中低門檻

銀行理財、外匯、黃金、虛擬幣、股票、基金

銀行理財一般5萬起賣,收益率5%上下,周期也有幾年,流動性非常差,一旦買 入,就面臨鎖定好幾年,所以當餘額寶橫空出世時,就被老百姓秒殺了。

如今銀行理財風險必須高度重視,很多人的印象中,覺得銀行安全,但產品大多是代銷,有的還不保本,把錢投到哪裡去,我們根本不知道;出事違約了,銀行也不鳥你。

不允許剛性兌付,自擔風險。工行53億理財違約,交行8億違約,招行12億理財違約……

銀行理財有兩大問題,一是投資標的不知道,一不小心可能買到假理財產品,比如債轉股,遇到樂視、保千里,是不是要哭一會?

二是資金運作上存在借新還舊的問題

外匯,人民幣升值適合把人民幣換成港幣、美元、歐元去消費,但很多人想靠換匯賺錢就風險大了。

算上雙邊來回手續費,哪怕踩上一波好行情,收益最高不過2%,不如買餘額寶。

黃金投資門檻較高,產品五花八門、目不暇接,購買渠道也多,買個金條收藏著是一種投資方式,買入黃金基金也是可行的,漲跌和金價走勢同步,但其中可能有槓桿。

個人認為,黃金更適合短線操作,戰線拉長來看,黃金的投資收益,平均一年也就7%-10%左右,並不十分划算。

虛擬幣高風險,建議慎入。主流的比特幣,能不能鹹魚翻身真不好說,華爾街仍在打口水仗。亂七八糟的XX幣,本質上都是空氣幣,真心建議離得越遠越好。

股票、基金風險挺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嚴格做基金定投,年化收益10%以上可行。

股市我就不建議了,十人八虧一平一賺,絕大部分人是虧損的。頻繁交易非但沒賺到錢,反而給券商送了不少手續費。

股票這塊我是清楚的,很多所謂的薦股牛人,自己炒股是沒有賺到錢的,反而靠著向韭菜薦股收費,一年賺到千百萬。

目前股市去散戶化,對比機構,散戶信息不對稱,也不夠專業,處在食物鏈的最底端,賺錢難於上青天。

3)高門檻

信託、私募、房產

信託門檻100萬起步,有的300萬,之前有朋友買過內部份額,到期收益6%多一點,收益率並不算高。

信託、私募平均收益6%-10%,坑很深,即使你錢多沒處花,我也不建議上這輛車。

自從去庫存這把火點起來後,很多沒存在感的小城房價突然翻倍了。

市場上,至少70%的信託、私募產品,把錢借給了開發商,或者投到了樓市,操作非常激進。

風險正在累積,國家打壓銀行表外資產(借貸給開發商),各種手段去槓桿化,一旦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投資的錢很容易打水漂。

項目一般有2-3年封閉期,錢取不出來。流動性差,風險還較高,收益還趕不上網貸。

運氣再差點,入手了樂視系私募股權產品(劉濤、李小璐踩坑同款),只能悲傷淚流成河。

明星還好,可以復出,參加真人秀回血,我等普通凡人只能扶牆哭去了。

買房投資不一定比投資網貸賺得多,一是全國範圍里優質資產優質城市並不多,別看現在漲的歡,幾年以後不定會怎麼樣;二是對優質一二線城市,普通投資人買不到或買不起,投資門檻太高;三是政策嚴打,抬高利率、降低流動性,想賣出去更難了。

最後算上各種稅費,買房投資並不划算,也不明智。

NO. 3|叄

低門檻、中高收益、風險適中,流動性可控,這是我投網貸的理由。

很多人覺得網貸風險高。

網貸的風險高低,是跟著平台走的,選對了平台,能降低90%的風險。

金融的核心是風控,網貸的核心也是,資產端的優劣決定了平台的風險。

只要平台業務(資產)相對優質,投資人的錢能收回來,利差能覆蓋壞賬和運營成本,整個公司能持續賺錢,平台就處於良性的正循環,風險就很低。

經過了15年的倒閉潮,監管兩年下來,妖艷賤貨很難活下來。比如出台網貸十三禁、嚴打現金貸,想要頂風作案,成本很高了。

對於正規平台,監管也更嚴,上月底又出新規———沒有牌照的網貸平台不能賣資管產品。

去年陸金所代銷大同證券的一款資管產品,1.4億逾期,鬧得人心惶惶,現在看來這是算違規操作。

要知道,信託、私募、券商委託借貸這些產品,都算資管產品。一般有100萬的下單門檻,有的是300萬(資管新規要求家庭金融資產500萬以上)。

為什麼高門檻?

錢多的人,能扛住風險。土豪虧100萬,那就少開一個店。普通家庭虧上百萬,尋死覓活的心都有了。

原來100萬才行,不少網貸平台把它拆分賣給普通投資人,如今100塊就能買。

去年金融工作會議說了要去槓桿,防範風險。監管終於爆發了,禁止這樣拆分賣資產標。

踩線的也有大平台,比如360XX富、玖X金融,會很快調整,但對投資人不會有太大風險,本金損失也談不上。

畢竟,平台是想好好經營的,頂多停掉這類業務,老老實實去賣純債權項目,比如開頭提到的小額信貸、車貸。

比如我吧,一般30%的閑錢放在麥金所平台,40%定投基金,10%保障類保險,10%買貨基做日常開支。

麥金所平台是為投資者個人與金融企業撮合成交的借貸信息服務平台,其主要金融產品是銀行特殊類資產處置。我通過現場實地調研,發現這平台成立2年多來,真正實現了「零逾期,零違約」(這數據是真實的),把錢放在這個平台上,我是安心的。

為什麼信任麥金所平台?打開它的APP,你就會發現老闆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了BANANER首頁上,這簡直是網貸平台中的一股「清流」。你再查一查麥金所的工商信息,法人代表這些年從未變更過。因為信任放心,聽說他身邊的朋友,都把錢交給了這個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金所 的精彩文章:

警惕!港幣35年新低!香港保衛戰再度打響,金融風暴或捲土重來

TAG:麥金所 |